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孩子定规矩最管用的方法,你知道吗?
2019-01-06
如果因为心疼孩子的眼泪而选择心软或放弃,那些眼泪就白掉了
给孩子定规矩不管用怎么办孩子叛逆怎么办
一、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
我的远方小姨,是一个平淡温柔的女子。
然而,“温柔”这个词对她来说似褒实贬,因为她太过温顺的性格,使自己在家中没有主动权,无论是大事小事杂事琐事,她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晚餐吃什么,总要问问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之后心里才会有数;
婆婆指责她买几百元的毛毯太贵,自己转身就买了一条五千多的围巾,她也忍气吞声;单位组织旅游,她想去,但是考虑到家务和儿子的作业,只好让领导取消了她的名额……

然而,她这样的妥协容忍,并没有换来丈夫的将心比心。
有一次我和小姨一起逛街,她试了两件衣服拿不准主意,便拍了照片给姨夫发了过去,想让他帮忙参考。
过了一会儿,一条语音过来了,是夹杂着不耐烦的语气:“怎么这点小事都要问我?喜欢哪个就买呗。”
姨夫有点大男子主义,他平时大大咧咧,一直有些看不惯小姨优柔寡断的性格。
因此,夫妻之间的矛盾也不少,小姨不被理解的苦,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妈妈和小姨是表姐妹,从小一起玩耍长大。我问过妈妈,小姨从小性格就是这样的吗?
妈妈说:“并不是这样,你小姨小时候精着呢,只不过她父亲性格太暴躁,总是限制她的自由,久而久之,她也就变得温顺了。”
她小时候写作业时,父亲在一旁大声地放电视,她想让他小点声,换来的却是粗鲁的呵斥;
她想参加学校的活动,父亲总是命令她完成某些家务活之后才能参加,这些家务超过了她的负荷,对于那些有趣的活动,她也只能“望洋兴叹”。
这样过度地压制小姨的自由,养成了她软弱、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的性格。
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规矩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度”,什么是度呢?
如果在你的管理过程中,牢牢地限制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感到抑郁、不开心、被束缚,那就是过度了。
人的个性和自由意志往往是从人生早期开始培养的。
如果在小时候就收到压制,那么就是将孩子的个性和主见扼杀在摇篮中。
如果家长要求孩子盲目地接受自己定的一切规矩,那么孩子绝不会成为一个独立思考、坚忍不拔的人。
“规矩”也要有原则,如果设置得当,那么规矩就是将孩子品德塑形的工具。
如果定得不合适,结果往往会矫枉过正,适得其反,成为束缚心智的牢笼。
二、态度和方式的重要性
1、眼神交流,态度和蔼
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直视着孩子的眼睛,眼神的交流,有时会胜过言语上的交流。
注视孩子的眼睛时,就是在暗示他:我和你的沟通是认真的,同时,你也要认真地听我说话。
对孩子说话时,态度要尊重,口气要坚定。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喜欢那些对自己尊重、言语温和亲切的人,而那些压制自己、对自己冷嘲热讽的人,很容易遭到我们的反感。
我妈妈是一位教师,她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儿:
一次开家长会,散会之后一名家长找我妈妈聊天,满面愁容地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很不听话,甚至不尊重自己。
语气里满满的抱怨和失望。
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孩子打过来的,孩子大概是在电话里说自己饿了,问她什么时候回家。
结果这位家长刚刚还愁容满面的脸一下子变得气愤和不耐烦:“我正和老师说话呢!你怎么这么粘人?自己就不会下楼买些吃的么?”
看到家长对孩子的说话态度,我妈妈一下子就明白孩子在家不听话的原因了。
许多家长,在和孩子讲话时都用一种居高临下、埋怨、挖苦又不耐烦的语气,这会大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比起日常生活的丰衣足食,孩子们更想要的是家长的温柔和体贴,理解和尊重。
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
有时即使你不是故意去呵斥他,他们也会敏锐地觉察到你态度的转变,然后会质疑你对他的爱,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让他们也会以同样的语气对你说话。
孩子都是大人品行的一面镜子。你自己平时横眉竖眼,还想让镜子里的自己慈眉善目吗?
2、语气坚定,简单直接
有的家长可能会疑惑:态度好,就代表是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吗?
然而,商量的口吻,也并不是一种好方式。
有时,家长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会用很温柔的语气说:“你可以……吗?”这时,孩子往往会流露出很为难的样子。
商量的语气,给了孩子们选择的余地,让他们认为这件事他们是有拒绝的权利的,所以说“不”也会变得轻松,毫无压力和顾虑。
因此,在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用容易被拒绝的方式,而要用引起他注意力的方式直接表达你的意思。
不要采用询问的方式,而是要以沉稳淡定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比如把“宝贝,把玩具收拾好好吗?”改成“快,马上开始收拾玩具。”
这样会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不敢拖沓,快速完成任务。
还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孩子的吩咐一定要简单直接,一次尽量只讲一件。
因为对孩子来说,做一件事远比做几件事容易得多,他的抵触情绪也不会太严重。
而且,如果一次让孩子做好几件事,那他很可能做着做着就被别的东西吸引住了,从而做不完所有事。
规矩要简单,态度要温和而果断,这样去要求孩子,还能取得最有效的成果
三、给任务添点新“花样”
无论在成年人还是孩子的世界中,任务似乎总是枯燥乏味、引人反感的。
因为它带有一种强制意味,这种特点限制了人们追求自由的天性。
但是,如果换一种视角来看待任务,给枯燥的任务添点新的“花样”,将它们变作一个个刺激有趣的挑战,效果就会好得多。
美国作家乔治·M·卡帕卡在《这样给孩子定规矩》这本书中,提到了一种给孩子的任务定“积点”的方式。比如:
刷一次碗可以赚到5个积点;作业完成得好可以赚10个积点;打扫一次房间可以赚20个积点……
等到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积点之后,可以将其转化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
可以用100个积点换孩子喜欢的一本书,用200积点换周末一天的游乐场游玩……等等。
如果孩子某次犯了错误,也可以相应地扣除积点。这样既促进了他们的行动,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犯错的几率,可谓一举两得。
孩子毕竟是孩子,因为年纪小,所以很难抵挡住诱惑。
为了得到他们心心念的书籍或玩具,做些任务都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因此,这种方法是消除他们懒惰的最佳动力。
如果说成人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从而过更好的生活,那么换取奖励的“积点”,同样也是值得孩子们努力奋斗的理由。
把任务当成挑战来执行,会大大增强孩子们的效率和行动力。
各位家长不妨试试。
四、执行计划时,一定要坚决
马伊琍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育儿日记,其中有许多例子被网友们奉为“育儿宝典”,并相互转载。
她说,在送女儿爱马第一天上幼儿园时,女儿因为怕生,舍不得离开她,在幼儿园门口大哭大闹,说什么也不要进去。
一般的家长都会心软,用温言软语安慰孩子。有的甚至直接把孩子抱回家。可马伊琍不管不顾女儿的哭闹和不舍,头也不回地直接走掉。
可马伊琍不管不顾女儿的哭闹和不舍头也不回地直接走掉
有人说她“心肠硬”,那是因为没看见她躲进车里时因为心疼女儿而流下的泪水。
她是真的对女儿的情绪“冷眼旁观”吗?她是真的怕浪费时间在这些小事上面吗?当然不是。
她只是想让女儿明白:哭闹和撒娇是没有用的,该面对的,你终究要变得坚强,一个人去面对。
幼儿园同班的孩子上了一两个小时就跑回家,而马伊琍却坚持把女儿丢在幼儿园里一整天。
接女儿放学时,女儿在道路上摔了一跤,马伊琍也并没有立刻心疼地抱起女儿看看摔到了哪儿,而是在原地站着不动,看着女儿自己站起来。
她说:“我知道独立对一个女孩来说有多重要,独立会让女孩内心变得更坚强。”
因此,爱马在七岁的时候就能带着外婆阿姨妹妹们从巴黎转机飞上海,过关后顺利找到离登机口最近的休息室。
在妈妈的指导下迅速查阅到航班信息,主动找工作人员询问……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这样的成果,和她当时一次又一次的坚决和“狠心”教育当然离不开关系。
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的原则和底线是很重要的。
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非做不可,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因为心疼孩子的眼泪而选择心软或放弃,那些眼泪就白掉了。
温柔的态度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地喜欢你,果断的要求可以让他们不再拖沓和优柔寡断,坚决的执行力可以让他们变得独立而又坚强。
这样给孩子定规矩,一定会卓有成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
李玫瑾:妈妈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他对你的态度,家长必看
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孩子对你的态度
培养孩子好性格十种方法
父母要给孩子恰当的爱和教育,才能助他们展翅高飞。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别人一讲孩子就听,你讲孩子却不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