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粤西地名志

       广东省西部地区,是人文荟萃之地,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而粤西文化的古老,就体现于各个地域的名称中,而这些名称,就是一方地区的灵魂,深受后世学者们的青睐和研究。那么,粤西地区都有那些古老的地名呢?这些地名又各自带有什么样的涵义呢?


(一)云浮
       云浮,是粤西地区地级市、历史名城,因境内发现有目前广东最早的人类遗址而扬名遐迩。云浮,是龙母、六祖故里,是世界著名禅都、石都,由云浮三江流域滥觞出来的文化在学术界中拥有较高地位。那么,“云浮”这个地名又是怎样来的呢?

       据历史文献记载,今云浮市境内的云雾山古称云浮山,因终年云气浮腾而得名,该山为本地第一高峰,故被历代文人尊为本邑祖山。早在唐朝天宝元年,朝廷便在云浮山下设云浮郡,郡治就位于云浮山麓,这是历史上首个以“云浮”作为行政名称的行政区,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之后,云浮郡的名称及行政区域一再更改,直至民国初年设云浮县,上世纪九十年代升云浮县为云浮市至今,下辖有云城、云安、罗定、郁南、新兴五个县级行政区。可以说,云浮市之得名,皆源于境内的云雾山,这座为后世大书特书的山峰,其蕴含的就是云浮大地的千年人文。

       如今,千年烟云已过,当年地处偏僻的小郡今日已进化为雍容开放的大市,而这个既漫长而又灿烂的过程,就被永恒地记录在云雾山的每寸土地当中......

(二)肇庆
       肇庆,是粤中西部的历史名城,自北宋重和元年设立肇庆府始,“肇庆”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沿用九百年,对今天周边城市产生过深远影响。那么,这个粤西第一大市的名称,又是怎样来的呢?

       据史料记载,肇庆府的前身为始设于隋开皇九年的端州,其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端州区、高要区、高明区、德庆县等地。北宋绍圣三年,宋哲宗封其弟赵佶为端王,即端州之王,端州一跃成为赵佶的潜邸。元符三年,宋哲宗驾崩,由于其无嗣,所以向太后议立赵佶为帝,这便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宋徽宗。宋徽宗即位后,认为自己之所以能登基完全是潜邸端州福气所致,于是便在重和元年升端州为肇庆府,其寓意为“喜庆吉祥之始”,并有亲赐御书,这便是“肇庆”一名的由来了。宋肇庆府,至元朝改为肇庆路,明朝又改为肇庆府,清朝仍之,民国改为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今为肇庆市。

       跨越了九百年的历史长河,如今的肇庆市已然成为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魅力城市,境内多处名胜古迹为外界所熟知,这里是青春和热情的交汇点,值得世人前往一行。

(三)德庆
       德庆,是肇庆市下辖的一个县,古称康州,是西江中游北岸较为著名的历史名城。那么,“德庆”之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据史料记载,德庆的前身是始设于唐武德五年的南康州,后称康州,管辖范围大概是今天的德庆、高要、云安等区域的交界一带。北宋政和三年,宋徽宗封第九子赵构为康王,即康州之王,康州一下子成为赵构的潜邸。南宋建炎元年,徽钦北狩,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宋高宗。绍兴元年,宋高宗因康州为其龙兴潜邸,遂升州为府,康州易名德庆府,是取“崇德致庆”之意;至此,“德庆”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后,德庆一度由府改为路、州,民国时改为德庆县,至今仍之。

       如今,“德庆”作为地名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而德庆大地也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沉淀出深厚的底蕴,这里的江山依旧锦绣,这里的人文依然灿烂!

(四)高要
       高要,是肇庆市下辖区,曾是地方州、郡、路、府、专区治所,历史底蕴深厚。那么,“高要”之名缘何而来?这个地名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呢?

       据《水经注》记载,高要因境内有“高要峡口”而得名。此处的“高要峡口”,即今羚羊峡,古称高要峡,又称峡山,因其“高而险要”而得名,而高要城就位于峡山之上,因而得名高要。西汉元鼎六年,朝廷始设高要县,辖今粤西大部分地区,这也是“高要”作为地方行政名称首次出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此后,高要城的建制一再更改,由古而今,曾作为西江督护府、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南明永历朝廷、中华民国军务院驻地,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是“高要”之名却一直仍之,乃至于今日。

       这就是高要地名的故事及历史,读来是否遍觉沧桑?当然,如今的高要城仍然耸立于西江之滨,以其兼容并蓄的胸怀广纳各方文化,锻造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五)封开
       封开,地处两广交界之地,是肇庆市下辖县,自西汉时境内设广信县,其建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粤西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粤语源流”的美誉。

       早在先秦时,封开为百越族活动之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今两广交界地(封开、梧州之境)建置广信县,是取“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尔后,人们将广信县之东地区称之为“广东”,将广信县之西地区称之为“广西”,广信县成为两广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也被视为粤语的重要起源地,封开的历史地位由此举足轻重。隋唐时期,封开之境置封州,下辖封川、开建二县,此后二县均有兴废、分合,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封川、开建二县合并,称封开县,“封开”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封开县是西江边上的一颗明珠,其旖旎的自然风景及独特的人文风情深深吸引世人目光,始终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不愧为千古名城。

(六)四会
       四会县,位于珠三角地区西北部,是肇庆市下辖县,自秦始皇三十三年设四会县以来,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么,“四会”这个地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早在先秦时,四会县便属百越之境,秦始皇平定南越后,在岭南建置三郡,即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并在南海郡下设四会县,这便是“四会”得名之始,辖地相当于今天的四会、广宁、怀集等地。那么,“四会”之名又是怎样起的呢?原来,四会县境是西江、北江、绥江、龙江四江会流之地,因而得名“四会”。四会自建县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与岭南之归化同纪,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隐居四会、怀集之地,长达十数年之久,因而四会又有“六祖悟佛之城”的美誉。

       如今,四会县正以美丽的自然环境及和谐的人文氛围招徕四方客众,而这座千年古县城展现于世人眼前的,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地域风情。

(七)高州
       高州,地处粤西,是茂名市下辖的县级市,也是千年历史名城。那么,“高州”这个地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据历史文献记载,高州古称高凉郡,高凉郡又以境内高凉岭而得名。据清《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高凉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自西汉至南朝时,朝廷在高凉岭下设高凉县、高凉郡。南朝梁大通年间,朝廷改高凉郡为高州,这也是“高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首次出现,以后在历代中一度为路、府、专区,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改为县级市至今,期间已历经一千五百年历史,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俗话说:“不怕高州人,就怕高州神。”高州作为巾帼英雄冼夫人处理岭南军政大事的地方,又是冼夫人信仰起源地,自隋朝以来,就与冼夫人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着“冼城”的美誉。魅力高州,和谐冼城,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沾濡天地灵性,值得我们前往访古、观光。

(八)茂名
       茂名市,位于粤西地区,是广东省境内历史名城。稽查史料得知,“茂名”这个地名的由来还和茂名当地一位鼎鼎有名的历史人物有关。那么,这位历史人物是谁呢?他和茂名古城的得名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相传晋朝永嘉年间,有道人潘茂名居住于高凉郡境内的根子浮山下,治《易》明《诗》,采泉炼丹,救苦救难,最终得道成仙,被后人尊为潘仙。由于潘茂名的名气传得非常广,所以高凉郡奉祀他的庙宇非常多,到了隋朝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潘仙信仰。随着潘仙名气的推广,隋朝便在开皇十年在高凉郡中设茂名县,以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仙人,“茂名”地名由此而来,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另外,唐朝贞观八年,朝廷又改南宕州为潘州,这是以潘茂名的姓氏作为一州之名,足见潘茂名对于后世的影响多么深远。

       纵观中国五千年之历史,以历史人物之名命县、姓命州者,独数潘茂名一例,可见潘茂名在后世受到的推崇有多高。如今,茂名市亦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于世人眼前,还原出其不一样的历史风貌。

(九)电白
       电白,是茂名市下辖区,自南梁设电白郡以来,“电白”之地名已经沿用了一千四百多年,足谓影响深远。那么,“电白”这个地名又有着什么样的由来渊源呢?

       说到“电白”名称的渊源,就当然与“电”有着莫大的关系。相传
自电地处粤西南,地多干旱,一年四季多有雷电,尤以夏季为密,常毁物及伤人畜,因而便有”电白“地名的由来了。除此之外,电白民间还流传有一个有关电白名称由来的神异传说。相传电白初建定址时,其后山为宝山,在宝山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岩洞,名曰龙湫岩,岩深不可测,人若投石至岩中,便会立即雷电交加、白光闪烁,因而朝廷便将这个郡定名为电白郡了。隋改郡为县时,治所未变,即今之高州市长坡旧城村,明成化年间,县治所自旧城迁神电卫城,县名如故,至今为区名仍之。

       电白区是古代巾帼英雄冼夫人的故里,冼夫人当年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并最终成为一代圣母的,足见电白乃是人杰地灵之地。如今的电白,仍以磅礴大气迎接八方来客,时时展现出不一样的粤地风华!

(十)信宜
       信宜,是茂名市下辖县级市,自宋太平兴国元年设信宜县以来,“信宜”作为地方行政名称已经沿用一千多年。那么。“信宜”这个地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考察文献可知,早在晋永和七年,信宜便属端溪县境,唐武德四年,朝廷析泷州地设南扶州,陈龙树任首任刺史,时信宜是南扶州治下的信义县,后来泷州陈氏与高州冯冼氏争夺南扶州归属权,陈氏败,冯冼氏入主南扶州并改南扶州为窦州。
宋开宝五年,朝廷废怀德、潭峨、特亮三县,并其地并入信义县,仍隶属窦州。宋太平兴国元年,朝廷为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信义县为信宜县,自此,“信宜”作为地方名称首次出现,并沿用至今。

       历史中的信宜,作为唯一一座与泷州、高州有联系的城邑,既吸收了泷州陈氏家族的文化影响,又吸收了高州冯冼氏家族的文化影响,兼容并蓄,进化成独具文化特色的城邑,真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十一)湛江
       湛江市,地处粤西南,濒临琼海,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自民国三十四年设湛江市以来,“湛江”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已有七十余年历史。那么,“湛江”这个地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据稽查,湛江在秦朝时属象郡,尔后又相继属雷州、高州,明洪武年间,朝廷在今湛江境内设椹川巡检司,而椹川又常常被称为“湛川”。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法国胁迫满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后又为日军侵占,建立起日伪政权。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恢复对广州湾的领土主权,设立新市,当时的国民政府考虑到广州湾历史上的椹川又称为湛川,便为新市命名为“湛江”,于是湛江之名便由此而来了。

       湛江的得名时间虽然短,但是湛江的人类历史却是相当悠长,比如境内发现的鲤鱼墩贝丘遗址,就证明此地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由此足以说明此地深厚的历史底蕴。

(十二)雷州
       雷州,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是湛江市下辖的县级市,自唐贞观八年设立雷州之后,“雷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已经沿用一千三百多年历史。那么,“雷州”之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说到雷州,就不得不说到雷州半岛盛行的雷祖文化。如今雷州市境内,多有供奉雷祖的祠庙,这位雷祖不是别人,他正是历史上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相传陈文玉本非凡胎,乃天造地设的巨卵被雷击破而产出,出生时带有异象,即其双掌有文,左曰“雷”,右曰“州”;后来,陈文玉因声望被推选为当地东
合州刺史,为官期间广施德政,使一方风俗为之大变。贞观八年,陈文玉上疏朝廷改东合州为雷州,得到朝廷准许,并出任雷州首任刺史。贞观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正当雷州城营建工程告竣、文武僚属欢欣庆贺之际,陈文玉却生两翅,白日升天,终年六十八岁,官民见状,伏地而拜。之后,雷州人为了纪念陈文玉这位德政昭彰的刺史,便封陈文玉为雷祖、雷王、雷神,并建雷祖祠永世祭拜。这便是雷州及雷祖文化的由来故事了。

       雷州,是一座因“雷”命名的古城邑,当然,建城之始并非因传说中陈文玉出生时带有的种种异象而命名,雷州应和前面介绍的电白一样,是因地方多有雷电而得名的。

(十三)遂溪
       遂溪,位于雷州半岛上,西临北部湾,东临湛江港湾,是湛江市下辖县,自唐天宝二年设遂溪县以后,“遂溪”作为地名已沿用一千三百多年。那么,“遂溪”之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遂溪县的人类活动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秦汉属南越之地,汉元鼎六年属徐闻县,隋属
椹川县,唐初属东合州、雷州,天宝元年改雷州为海康郡,时遂溪属海康郡地。天宝二年,始设遂溪县,是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之意,这也是“遂溪”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首次在历史中出现。尔后,遂溪一度属雷州军、雷州路、雷州府、高雷道、雷北县、雷州县、湛江专区、湛江市,至今属湛江市。

       遂溪县是湛江地区的历史名城,人文底蕴深厚,有“鱼米之乡”、“中国醒狮之乡”、“中国第一甜县”等美誉,是非常值得外界朋友前往一游的胜地。

(十四)徐闻
       徐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湛江市下辖县,自西汉元鼎六年设置徐闻县,“徐闻”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已被沿用两千多年,是广东省境内为数不多的汉代古邑。

       早在先秦时,徐闻便为百越之地,秦朝时属象郡,汉初属南越。汉武帝元鼎六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南越,朝廷便在今徐闻境内设置徐闻县,属合浦郡,这也是徐闻建城之始,也是“徐闻”作为地名首次出现于历史中。关于“徐闻”这个地名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两个版本的说法。第一个说法,就是说当年路伏波建置徐闻县时,由于徐闻地处天涯海角,汉初威德徐徐始及,当地百姓“徐闻汉之威德”,所以路伏波就为该县命名为“徐闻”了。第二个说法,出自于清朝道光年间的
《两般秋雨庵随笔》一书,该书记载“雷州徐闻县,其时县城逼近海壖,每潮汛汹涌,闻者震恐,后移筑县城,居民喜日,海边潮至,庶徐徐而闻乎”,指出“涛声徐徐而闻之”,因而县名“徐闻”。

       徐闻,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县城,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人们前往访古、探胜、观光!

(十五)廉江
       廉江,位于雷州半岛北部,与广西接壤,濒临北部湾,是湛江市下辖的县级市,自民国三年设廉江县以后,“廉江”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已经沿用一百多年。那么,“廉江”之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稽考历史文献,廉江在秦朝属象郡地,在汉朝属合浦郡地,在晋朝属高凉郡地,在
南朝宋、齐时属高凉郡罗州县地,南朝梁、陈时属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隋朝仍之,唐武德五年析石龙县地设石城县,今廉江为石城县,唐天宝元年,朝廷以石城县境内濂江河为名,将石城县易名为濂江县,这也是今廉江市的前身。此后,濂江县改回石城县,一度属化州路、高州府、高州道。民国三年,国民政府改石城县为廉江县,属高州道,这也是“廉江”作为地域名称首次出现于历史中,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廉江市是粤西南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境内有新石器时代人类遗迹,有古村落遗址共有七十多处,在千年变迁中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

(十六)吴川
       吴川,位于广东西南部、湛江市东北部,是湛江市下辖的县级市,自隋朝开皇九年设置吴川县,“吴川”这个地名已被沿用一千四百多年。那么,“吴川”之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据稽考,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大地已有人类活动,先秦时,吴川为百越族人活动区域,秦朝时,吴川属象郡,汉朝时,吴川属合浦郡,晋朝时,吴川属高凉郡平定县,隋朝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吴川县,这就是吴川建城之始,也是“吴川”地名来由,地名因境内有吴家地纳三川之水而得名。之后,吴川一度属罗州、辩州、化州、化州府、高州府、高雷道,民国三十四年归湛江市至今。

       吴川号称是粤西地区思想文化最开放的县级市,有“中国建筑装饰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月饼之乡”、“中国羽绒之乡”、“中国塑料鞋之乡”等荣誉称号,改开初期,“吴川模式”与“温州模式”并驾齐驱,“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

(十七)化州
       化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是茂名市下辖的县级市,自宋朝太平兴国五年设化州,“化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已经沿用一千多年。那么,“化州”地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据文献记载,化州在先秦时属百越之地,秦朝属象郡,汉初属南越,汉元鼎六年属合浦郡,汉建和七年属高兴郡,晋朝属高凉郡,南朝宋时属罗州县,隋朝大业三年属高凉郡,唐朝武德五年属罗州,宋朝开宝五年属辩州,宋朝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这便是“化州”得名之始,因
州治西南三里石龙岗有石龙胜迹、以龙能变化而命名。此后,化州一度为路、为府,又属高州府,民国元年,撤高州府,改化州为县,后历经变迁,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设立县级市至今。

       化州有化橘红名誉全国,相传古有罗仙翁,因怜悯民众苦困,种橘于石龙城内,所产橘红,有消痰化饮神效,在明、清两代更是成为皇家贡品,足见其产名之鼎盛。

(十八)麻章
       麻章,位于雷州半岛上,濒临南海,是湛江市下辖区,自唐朝天宝年间始有“商旅攘熙,舟车辐辏”的美誉。那么,“麻章”这个地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据稽考,早在隋朝初年,麻章便为雷州半岛上繁华的交通及商贸中心,开皇十年设铁杷县,县治就在今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于是麻章便成为了当时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一时商贾云集。千年以来的麻章,历代达官显宦、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今尚存的文物古迹有古铁杷县旧址和古建筑广济桥、太平通明白鸽褰古建筑宣封帱。上世纪九十年代,始设麻章区,这也是“麻章”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首次出现于历史当中,并沿用至今,因境内盛产剑麻和章鱼而得名。

       麻章在多次历史变革中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最具代表性的雷州文化地区之一,境内有充沛的旅游资源,值得人们前往揽胜、观光!

(十九)怀集
       怀集,位于广东西北部,与广西贺州接壤,是肇庆市下辖县,也是肇庆市境内面积最大的县,自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设怀集县,“怀集”作为地域名称已被沿用一千五百多年。那么,“怀集”之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早在先秦时,怀集为百越之地,秦属南海郡四会县,吴属荆州临贺郡,晋属南海郡,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划南海郡四会县银屯乡设立怀集县,属同时所置的绥建郡,这也是怀集县的建城之始,也是“怀集”这个地名的由来,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关于“怀集”地名的由来,后世流行有三个说法:一说以县城西有怀高岭而得名;二说以县域内民瑶杂居、欲长民者绥怀聚集而得名;三说以县域西部有怀溪水沿其意而得名。关于此三说,学者认为第二说最符合历史实际,即“绥怀而聚集”之意。

       怀集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又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参禅悟佛圣地,因而在历史中颇具盛名,有着“世外桃源”的美誉。

(二十)广宁
       广宁,位于粤西绥江中游,西北与清远交界,是肇庆市的下辖县,自明嘉靖三十八年设立广宁县始,“广宁”作为地名已被沿用四百多年。那么,“广宁”这个地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早在先秦时,广宁属百越之境,秦属南海郡,汉属四会县,之后历代相仍,乃一直至于明朝嘉靖年间。
嘉靖三十一年,四会县西北境连年发生动乱,当地被长年压迫的汉、瑶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声势越来越大,地方官府无法平定;嘉靖三十六年,官方先后由两广总督谈恺、王钫统率明军七万余前往镇压平乱,民乱遂定;嘉靖三十八年,王钫及巡按御史徐楫采纳了肇庆府知府卢璘的建议,割四会县的太平、橄榄、大圃、永义四都之地置广宁县,广宁至此建城,这也是“广宁”一名的由来,是取“广泛安宁”之义。

       广宁是粤西文化的重要起源地,素有“竹子之乡”、“武术之乡”、“醒狮之乡”的荣誉称号,境内已有秀丽旖旎的山河景观,是人们乐于前往的旅游佳地。

(二十一)鼎湖
       鼎湖,位于粤西西江下游,是肇庆市的下辖区,也是肇庆市比较发达的区域。那么,“鼎湖”一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鼎湖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今鼎湖的永安夏江村、桂城龙一村已有先民居住,他们以捕渔、狩猎为生,至汉元鼎六年,汉朝平南越,始建高要县,隶属苍梧郡,鼎湖属高要县辖地,明洪武年间,推行厢乡都图制,鼎湖属高要县下围乡和亲仁乡,清咸丰五年,鼎湖属高要县头班第一区文明堡和四班第六、七区,民国十七年,推行区乡制,将都堡改为乡,民国二十六年,先复班制,后改联乡办事处,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析高要县地设鼎湖区,“鼎湖”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首次出现在历史中,并沿用至今,迄今已有三十年历史。鼎湖区名称源于境内的鼎湖山,而鼎湖山名称的由来,民间又有三个说法:一说是因山顶有湖,碧波荡漾,四时不涸,故得名顶湖;一说是山的中峰圆秀,山麓诸峰三歧,远望如鼎峙,故名鼎湖;一说是黄帝赐鼎于此,故习惯称作鼎湖山。

       鼎湖区文源悠远,风光秀丽,城邑井然,是人们热爱的旅游胜地,也是人们返璞归真、消除忧愁的乐壤。

(二十二)阳江
       阳江,是粤西地区地级市,自隋开皇十八年设阳江县始,“阳江”作为地名已被沿用一千四百多年。那么,“阳江”一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据考证,早在新旧石器时代交替之际,阳江大地已有人类活动,先秦时为百越之地,秦时为百越之地,汉朝为高凉县地,吴为莫阳县,南朝为阳春县地、高州地、高凉郡地、高凉县地,隋开皇十八年始设阳江县,这是阳江建城之始,也是“阳江”一名的由来,因境内有漠阳江而得名。尔后,阳江又分别属春州、恩州,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升阳江为地级市,沿革至今。

       阳江市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充足,境内有鸡笼顶、珍珠湾、十里银滩、海陵岛等风景名胜,值得世人前方探胜、观光!

(二十三)阳春
       阳春,地处广东省西部,是阳江市下辖的县级市,自南朝梁普通四年设阳春县始,“阳春”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称已被沿用一千五百年。那么,“阳春”一名又是缘何而来的呢?

       据考证,早在先秦时,阳春为百越之地,秦朝属桂林郡,汉朝属高凉县,吴国属莫阳县,南朝宋元嘉年间属新宁郡,南朝梁普通四年撤销莫阳县,设阳春县,这便是阳春建城之始,也是“阳春”作为地名首次出现于历史当中,之后经过历代沿革、反复,一直沿用至今。关于“阳春”一名的由来,民间有此说法:阳江境内有漠阳江,古人以江北为阳、江南为阴,而阳江在江北,故其地曰“阳江”,而阳春则位于漠阳江之东,古人以江东为青、春,故其地曰“阳春”。

       阳春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而境内有诸多风景名胜,诸如有凌霄岩、玉溪三洞、龙宫岩、崆峒岩、花滩森林公园等等,是长年奔波于城市的人们返璞归真、消愁忘忧的好去处。

作者:周业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地图全图可放大(广东茂名市)
1983年湛江地区分家原属高州府的廉江、吴川、坡头为什么划给湛江
广东省一个市,人口超25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湛江威水史:曾管辖北海、钦州、东兴、茂名、阳江、开平等地
家乡——茂名(粤西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 广东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