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刀客
北风一吹,雪花一飘,大霜一扬,辽东湾北岸那片浩瀚旖旎,面积在世界上都属一属二的盘锦百里大苇荡便一下子被当地人冷落下来。因为苇黄了,候鸟飞走了,里面的河沟坑塘变成了巨大的结晶体,那种多姿多彩的景致也就没有了。尽管那伶伶俐俐的芦苇还婆娑千层浪,雪洁的芦花还在轻轻盈盈地漫天飘扬,可这已成了它们最后的舞蹈。原来,有数以万计的汉、满、蒙古、朝鲜等族人,此时正从省内的锦州、葫芦岛、朝阳,还有从远一点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黑压压地向这里涌来。他们人高马大,面色古铜,重眉厉目,肌肉紧绷,手里提着“月牙弯刀”,猎杀对象就是北方的竹子——芦苇,他们就是刀客。
    刀客们在苇荡中的塘铺(专给割苇人建的房子)稍做停顿后,便踏着封冻的沼泽地钻进迷宫般的苇荡中,往掌心喷上两嘴口水,就埋首弯腰,甩开膀子干起来。随着镰刀的锋芒蓝幽幽地闪过,一片片芦苇就“呼呼啦啦”地倒下来,扬起的霜雪频频灌入他们的脖颈中。可他们除了猛打几个激灵外却未有丁点懈怠,那急促的哈气在寒风中格外清晰,就像一列列刚刚启动的小火车,向前方疾速推进着。此时,人在两、三米高的苇墙中那种与世隔绝,被压抑得丢了魂、失了性的感觉便消失了,因为大地丰腴的胸脯已裸露了出来,苇荡中变得越来越敞亮了。
    越来越大的空地也没有多少苇茬,因为芦苇多是用来造纸的,出浆最多的地方就是根部,所以他们割的苇子不留茬,一看他们就是长年来此的优秀刀客。他们憨厚耐劳的品性也一直感染着我,这或许与我在这里生于斯长于斯有关。我还认识一位来自内蒙古赤峰(原为辽宁所辖),名叫巴音的刀客,和我年龄相仿,才过而立之年,可却在这里当了七、八年的刀客了。像侯鸟一样,每年十一月末来这里,到来年二月前后才赶回老家过年。
    有天晚上,我和表弟驾车去塘铺看望巴音。可进了屋,那场景却让我们心口发堵,因为一条大炕上竟或坐或卧着十几个刀客,其中还包括两位三十几岁的女人。男刀客有的已抱着枕头鼾声如雷,有的边搓着脚跟边拿着破半导体“吱吱嘎嘎”地调台,有几位还在猛劲叭哒着气味令人窒息的老旱烟。“这是我盘锦的朋友!”见我们进来,巴音嘿嘿傻笑了两声后,就从炕上一骨碌蹦下地,边给我们让坐边向刀客们介绍。当我们把带来的面包和几盒牛肉罐头给巴音时,他却招呼其他刀客过来同吃。刀客们先是推辞,后来虽过来了,却把自己从老家带来的花生、咸鸭蛋、奶豆腐和白酒也拿过来了。
    那两位女人去给我们做菜,端上来后才发现是白菜炖冻豆腐,里面没一点油花和肉,但听说已是这里最好的菜了。她们还把一条崭新的围裙铺在炕沿边,给我们当餐布。谈论中得知这两位女人是和丈夫同来的,因条件不好,晚上只好和男人们挤在一条大炕上睡觉,不过是用布帘隔了个“单间”而已,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喝着喝着,巴音眼睛湿润了。他说,可真是应了当地人的老话——人进苇塘,驴进磨房。只为了每天能挣到三十几元钱,他们早晨起来用带冰碴的老凉水洗潄之后,匆匆吃点东西,在半明半暗的晨曦中就钻进苇荡,晚上则摸着月光回来。上工、下工还要趟雪走十多里地,一天两头看不到太阳。因为没有指南针,不会看星斗,有时甚至还会迷路,要一个人站在两个人的肩上才能借着月色看到塘铺的方位。回来累得就像大病一场,身子骨散了架一般,夜里有尿都懒得去撒。另外,干的活都是挑战极限了。因为这里零下二十多度的嘎嘎冷天气,撒水成冰、呵气成霜。可他们干活为了方便却不能多穿衣服,所以裤子和鞋总被汗水、冰雪打湿浸透,裤子常冻得像冰棍,脚常和鞋冻在一起,双手还被冻裂出道道血口,钻心入骨地疼。不过,他们每人每天仍能咬着牙割半吨多苇子。但有的却因冻坏筋骨,或患了风寒病留下了一辈子遗憾,严重的还会瘫痪。最让他心悸的是,前些年临近阳历年的一天,他们赤峰敖汉旗的一些刀客,在乘坐一辆大客车来盘锦割苇子途中,客车与一列旅客直快列车相撞,当场死亡47人,伤33人……
    在水一方、白洋淀、阿庆嫂、微山湖、芦花鸡……此时,在这片真正的大苇荡,谁也想不起那些名家雅士笔下这些相关芦苇的美好词汇了。而走进冬日的苇荡,也正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的所感所受——收割芦苇实在扎手,一不小心就刺出血泡,干完活儿双手被豁成“破麻袋片儿”似的。因为他在文革时期,曾被下放到盘锦,也当过一段“刀客”……
    即使这样,刀客们为了爹娘、妻儿的笑脸,仍年年同族同乡地搭伙结伴而来,一辈又一辈地延续着。
    但巴音还说,当他们看到自己趟黑起早割下的苇子,几百吨几百吨地被码成岌岌却不可危的苇垛,并源源不断地被专用火车运往纸厂,还能制成药材、编篓织席、做成工艺品,在精彩这个世界时,他们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次温柔的熨帖。说到动情处,酒也越喝越甜,刀客们都少不经世地频频举杯,把刚猛甘洌的白酒倒上就干,顿觉有种豪气在胃中升腾起来。有两位蒙古族刀客还哼起深沉的曲子,即兴舞蹈,他们右手拿着筷子不停地敲打着臂、腰、背、腿等部位,忽上忽下,让人眼花缭乱。肩部也随着灵活地耸动,双腿时而跃起。整个舞蹈毫不做作,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彰显出北方汉子特有的洒脱与豪迈。
    月亮已爬到中天了,我们起身告辞。可听说表弟的破吉普车前方的车灯有毛病时,巴音和几位刀客还执意打着手电筒在前面引路,把我们送出很远才回去。看到他们返回时个个都耷拉着头、打着晃的样子,我鼻子酸酸的,因为他们是在舍命陪君子,他们实在太累了……
    转眼间,我和巴音分别已有几个春秋了,可我常常在想,今年冬季巴音他们再来这里时,一定会露出迟来的笑容。因为从去年开始,有些刀客已扛起了沉重的带有团扇状锯齿的钢铁怪物,但却像抗日游击队员扛着“三八大盖”步枪一般神气。原来,这怪物是苇场给配备的割灌机,现在刀客用它一天就能割四、五吨苇子,是用镰刀原始收割的数倍,省时省力,挣钱也多,现在正在普及使用。
    这些日子我曾几次走进大苇荡,可每次都好似看到有巴音他们的影子在晃动。其实,这些来自于各地农村的刀客,憨憨的刀客、无声的刀客、血性的刀客,不就是一株株不择土壤、不畏风雨、不惧严寒的芦苇化身吗?!寂寞中透着几多忠耿,脆弱中透着几多刚毅,平实中透着几多豪情,永远挺拔地轻唱着生命的赞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仙眷侣——绿苇荡与红海滩
民国时候,盘锦的刀客割苇子,为何送饭的从来都不给他们预备筷子
捆苇子的人
盘锦割苇人 最后的芦苇“刀客”
散文精选:芦苇恋歌
刘建初 :乌梁素海遇险记2 (今天网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