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夏天:潈川绕处有灵山

潈川绕处有灵山          江伟民/文

 

夏至时节,荷叶亭亭,荷花盛开,荷香十里。一个皖南深山,即便盛夏,依旧芬芳如春,苍翠欲滴。

沿丰乐河一路而下,有着“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之称的呈坎村,无疑不容错过。

我们寻着水流的方向来到了呈坎。

“走呈坎,一生无坎。”这种颇具美好寓意的语句,无论是一个千年古村落的传承,还是今人的附加,都是直抵芸芸众生心底的向往:让来过的人心中安宁,让尚未来过的人心生渴盼。朱熹老夫子更是给予“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美誉。

呈坎的水流叫龙溪河,又名潈川。潈者,水流汇集之地,除了丰乐河主支潈川外,尚有众多水流在此交汇。村落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呈坎的先人们,更是将潈川之水以水圳的方式,在纵横交错的村落中游走,“凡有居家处必有水流”,成了呈坎村水系的最大特色。

“群流飞舞入垣缄,凤舞鸾翔羽翮轻,更得穴中真气结,不为仙客也公卿。”自古至今,呈坎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神奇全赖于一个村子的风水选址。

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元张旭《罗氏族谱序》载:“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

呈坎是古徽州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之一,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徽州三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行走呈坎古巷,村中流水潺潺、古朴典雅。呈坎村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整个村落周边矗立的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这种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众人眼中,正是在绝佳的地理风水护佑下,罗氏一脉方兴旺发达,《中国名人大辞典》载徽州呈坎古代名人就有五人之多,分别为: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明代徽州制墨大师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安徽省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作者罗愿等。

位于呈坎村东头的国保单位罗东舒祠,是每一个进入呈坎的游人都不能错过的。管理员罗会定已逾古稀,依旧义务承担着管理和解说工作。

罗东舒祠又称宝纶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42年)。古祠占地五余亩,一进为仪门,内有八丈见方的天井,二进为大厅,堂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三进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相传主持续建此祠的罗应鹤,明万历间曾任监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职,“盖之以阁用藏历代恩纶”,故名“宝纶阁”。宝纶阁由三个三开间构成,吴士鸿手书的“宝纶阁”匾额高挂楼檐。横梁上彩绘图案优美、色彩绚丽,虽历四百余年,至今仍鲜艳夺目历久不凋。

沿潈川南下,距宝纶阁百余米处便是元代古桥环秀桥。当地村民王彩霞的家就在桥头。2013年夏,潈川洪涛溢街,700多年历史的古桥被冲毁。王彩霞亲历了惊人心魄洪灾泛滥场景:“汽车像个叶子一样漂下来,夹杂着圆木,毛竹,经前面的水坝俯冲下来后,一根根竖起来,抵到桥上,冲力太大了,古桥一下子就被冲毁了。”

洪流退后,村民多方寻找古桥构件,予以重修。让人欣慰的是,环秀桥在当年年底就修复完工了,新铺就的石条,三年时间过去,依旧新颖,少了古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这一形容西湖的诗句,用在雨中的灵山村,也是那么地贴切自然。站在海拔600多米的灵山水口,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如空山新雨,扑面而来,令人身心陶醉,恍若天上人间。

环呈坎有八山,灵山村就在呈坎东南之灵金山腰腹处。灵山,以其灵秀之气和人们眼中的佛祖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令人遗憾的是,寺庙已毁,仅存遗址。今年85岁的灵山村民方心干回忆着一个村子的热闹时刻,“灵山过去有个6月24拜庙会,人特别多,杭州、余杭,芜湖,南京,泾县,好多地方的香客都在那一天赶过来,一个村子都是人,街面上也是人,商铺商贩一摆几里长。”

直泻而下的灵金溪将灵山村分为南北两部分,青石板铺就的长1500米、宽一米余的古水街上,横卧古石桥36座,整个村庄如一条长长的飘带,令人想象无穷。

灵山四周竹林环绕,竹海茫茫,横无际涯。古时,灵山人家家户户皆会竹编。时空轮转,沧海桑田,一个村子现在依旧干着这一行的手艺人,却是寥寥。

一个夏雨肆意的上午,一间昏暗的老屋里,已届古稀的老篾匠方荣春还在为生计劳作着,妻子坐在一旁,看着他,目光不时游移,或是想着在外打工孩子了。方荣春每年都有商家来下货单,一年可干半年活,凭着手艺,一天能赚个七十来元。或许,除了维持生计外,老人更不愿搁下打小就操持的手艺活吧。

灵山虽处山腰谷地,却是个有田有稻的地方,其生产的大米,曾作为贡品呈送朝廷而闻名。灵山贡米因日照时间短、生长周期长,而米质柔软,清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增,由此米做成酒酿,其味尤甜,故而灵山酒酿便成了当地特产。

当地村民方文源就是一位做酒酿的老师傅。“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捂30小时以上它就出酒了,特别香甜。”方文源的家在村中临街位置,开着小店,做着酒酿,卖与外地游人。“水就是山泉水,原材料是我们本地的糯米,生产期比海拔低的田长半个月左右,米质特别酥软。到我们村旅游的人多了,吃了都说好,不少客人还要带回去吃。”平常日子,方文源要做十来斤米,旅游旺季数量翻倍,有时还不够卖。

灵山村的水口十分优美,建有雷租庙,庙两旁各有一个菩萨殿,与翰苑牌坊相隔10余米,隔溪相望。庙前灵金水,自灵阳桥下过,流入丰乐河。

灵山有灵,呈坎无坎。我们在一个夏日的晴阳下、风雨里,刻意地邂逅、融入,探访一个古老村落的灵透和美丽。我们就这样的看你,用所有的眼睛和距离。风住了,风又起。(7.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驾皖南觅小食,醉不过的咸鲜香(附美食路书)
灵山古桥
徽州古桥:小桥流水
陌上花开缓缓归 水墨徽州灵山村
舌尖上的徽州(22)灵山酒酿
爱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