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姥姥到底是如何救巧姐的?

——兼议合谋骗卖凤姐女儿的“奸兄”

(2019-5-29)

红楼人物刘姥姥其人,“风月宝鉴”正面照,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无儿女,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贫苦农民。女婿王狗儿一家四口,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儿子板儿,女儿青儿年幼,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反面照,刘(劉)姥姥就是“芥豆之微”的金姥姥,“从千里之外”而来,是个“母蝗虫”——“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携子大嚼”。

本文正照刘姥姥。

作为积年老寡妇之贫苦农民,谙于世故,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这种为人处事的生存智慧,是她用大半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得来的,早已经渗透到骨子里,血液中,在任何一种环境下,都能脱口而出,值得很多人学习。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如果不是刘姥姥去“朝扣富儿门”,狗儿一家几口或许就要在那个冬天冻饿而死。

刘姥姥知恩图报。刘姥姥有人情世故中精明的一面,还有穷苦人骨子里的朴实和善良,知恩图报,二进荣国府时就带来了各类瓜果蔬菜。不仅如此,八十回后的刘姥姥,还搭救了被狠舅奸兄出卖的巧姐,这就称得上是大义了,而这一切的缘起,不过是因为王熙凤的“偶因济刘氏”,冥冥中为巧姐积了阴骘,巧姐才“巧得遇恩人”。

说起刘姥姥救巧姐,存在一个很大的争议:刘姥姥到底是如何救巧姐的?

第五回贾宝玉在午梦中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九页上画着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词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里“刘氏”自然是指刘姥姥了。也有的版本上把“刘氏”换成了“村妇”,反正都一样,“村妇”也是指刘姥姥。“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千在名言,古今一也,无须解释。“偶因济刘氏”,主要是指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第六回文本:凤姐笑道:“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巧得遇恩人”这一句的分歧可就大了。有一种解释说,“巧”是双关语,指贾府在“势败”、“家亡”后,巧姐无依无靠,被其“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卖入勾栏,沦为娼妓,被刘姥姥救出。这样,刘姥姥就成了她的“恩人”了。那么,刘姥姥是怎样救巧姐的呢?

这位解释者推测,刘姥姥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搭救巧姐,终于替她赎了身。赎身后的巧姐无家可归,刘姥姥又收留她,并不嫌弃她的青楼经历,忍辱含垢,把她许配给自己唯一的外孙板儿为妻。板儿耕作,巧姐纺织,在荒村里过着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

以上解释貌似有理,实则有两大致命伤:其一,“巧得遇恩人”是巧姐“巧得遇恩人”。刘姥姥主动去为巧姐赎身,何谈“巧得遇恩人”? 再说了,为被“狠舅奸兄”卖入勾栏的犯官之女赎身,风险极大,“利名心最重”的女婿王狗儿是不会准许刘姥姥去干这件事的——即便准许,狗儿家也拿不出那一笔可想而知的巨额赎金;其二,刘姥姥把巧姐许配给自己唯一的外孙板儿为妻,这是不现实的。一则,住在天子脚下的王狗儿,绝不敢收留犯官之女,更不敢娶之为媳——“狗儿利名心最重”;再则,王狗儿之祖“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既然“连了宗”,就不能乱了辈分。简单捋一下他们的辈分,巧姐和板儿不是一辈人,巧姐长板儿一辈,和狗儿平辈。

那么,巧姐是如何“巧得遇恩人”的呢?巧姐被“狠舅奸兄”合谋骗卖入勾栏,这应当是事实。巧姐由于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勾栏正在进行培训,不曾接客破瓜。巧姐之“巧”,并非只指她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还有心思灵敏例如心灵手巧、聪明例如巧主儿(聪明人)等多重含义。巧姐身上一定有其母亲凤姐的基因,心思灵敏、很聪明。勾栏培训,她的悟性很高,致老鸨放松了对她的监管,巧姐遂施计于大雪之夜逃之夭夭。“丰年好大雪”,鹅毛大雪伴随着巧姐的逃跑越下越大,不仅掩盖其足迹,也让烟花巷的人最终难以找着巧姐;大雪为巧姐提供了一路上的饮食。接下来,就是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讲述的“雪地抽柴”故事了——

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雪地抽柴”的“小姑娘”寓指何人?非巧姐莫属,这才是“巧得遇恩人”!贾母说得完全正确:“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没料到这一“抽”,巧姐“巧得遇恩人”!将刘姥姥的话改编成读众的语言就是:“既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也不是过路的客人,而是逃跑了一夜的巧姐!”

刘姥姥将巧姐让进家里,问明情由,大骂“狠舅奸兄”,决定收留巧姐。“利名心最重”的狗儿说:“您老想锝简单,我们村庄就在天子脚下,留下巧姐儿,勾栏很快就会找来要人,到时大家都沒好果子吃。还有她那‘狠舅奸兄’,我们惹得起吗?”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她琢磨女婿的话十分在理,遂和女婿、女儿商量,带着巧姐回原乡居住,那里山高皇帝远,荒村野店,着实妥帖。女婿、女儿无奈只好同意,并建议巧姐顶替青儿之名,因为她们同龄,刘姥姥原乡并无人认识青儿。第五回巧姐册页上“画着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荒村野店”就是刘姥姥的原乡,在那里纺绩的美人就是巧姐。

《红楼梦》前八十回惟两次出现纺车,第五回巧姐判词配画中一次,第十五回为秦可卿送殡途中凤姐、宝玉“打尖”的庄农人家一次。文本道:

一面说,一面又至一间房屋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小厮们又告诉他原委。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

从下文可知,这位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名唤“二丫头”,文本说“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可见“二丫头”有一个小兄弟。

松樵以为,前八十回两次出现的纺车应该是有内在联系的,“二丫头”后来就嫁到了刘姥姥的原乡。巧姐的纺绩技能主要是刘姥姥教授的,“二丫头”也应该起了作用。贾宝玉避祸走他乡,刘姥姥的原乡就是其落脚之地——刘姥姥不仅救了巧姐,而且还和“二丫头”一起收留了宝玉,将其安置在当日宝玉做“疏头”, 化布施攒钱修盖的茗玉庙里(祠堂)。宝玉和“二丫头”作主,“二丫头”的小兄弟入赘“荒村野店”刘家。高鹗续书说巧姐经刘姥姥做媒,嫁给了王狗儿同村的极富人家,姓周,家财巨万,良田千顷。巧姐的结局如果真如高鹗所写,那么如何解释第五回判词配画中“画着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呢??莫非“极富人家”住在“荒村野店”?

巧姐命运之谜,在于究竟谁是“狠舅奸兄”。让我们来看《红楼梦曲》“留馀庆”: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留馀庆”——先代为后代所遗留下来的福泽叫馀庆。《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留馀庆,与“积得阴功”义相似,都是因果报应的说法。娘亲,“母亲”的一种方言叫法。曲名“留馀庆”,是说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得到好报,刘姥姥救了巧姐。

“狠舅奸兄”—— 狠舅是凤姐兄弟王仁,谐音“忘仁”,这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奸兄呢?有论者说,高鄂续书把贾蔷、贾芸当做奸兄,这是天大的错误,奸兄应是贾蓉、贾芹。松樵认为,奸兄既不是贾蔷、贾芸,也不是贾蓉、贾芹,而是贾兰。理由呢?其一,狠舅王仁是亲舅,奸兄从血统也应该是最近的,小说中唯有贾兰是巧姐的嫡亲堂兄。其二,贾兰的母亲李纨与凤姐一向不和,针尖对麦芒。凤姐去后,贾兰与王仁合谋骗卖巧姐,有受李纨指使予以报复之嫌。其三,“晚韶华”曲子直言李纨是个不愿“阴骘积儿孙”的人,李纨的判词说得更明白:“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守节教子,考取功名,做了大官,反倒成了他人的“笑谈”了,岂非咄咄怪事!

“乘除加减”——指老天的赏罚丝毫不爽,犹“人在干,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巧姐的真实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沦为烟花女的巧姐为什么却成了贾府最后的希望?
巧姐儿的身世遭遇是否被轻描淡写了呢
救巧姐的人真的是刘姥姥吗
自家讲坛:梦红楼,金陵十二钗(9)
贾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