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母为什么要力挺“木石姻缘”?

(2019-6-20) 

通读《红楼梦》前八十回,找不出任何证据表明贾母反对宝黛婚事,老太君自始至终力挺“木石姻缘”。自然了,力挺“木石姻缘”和反对“金玉良缘”,乃矛盾体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用俗话说就是一枚硬币。

早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弘历就将《红楼梦》八十回本定格为“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明珠何人?康熙朝重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朝新科举人髙鹗应书商程伟元之邀,续写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刋行三年后,髙鹗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及第。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髙鹗将涉及朝廷和的四件大事都写得与前八十回的伏笔暗线严重顶牛,令人涕笑皆非:其一,元妃薨逝之因与第五回判词、配画及曲子大相庭径,很直白地说,是因为沐泽隆恩,日子过得太好,心宽体胖,被一口痰迷过去的。其二,探春嫁给了海南岛上镇海总制周琼家的公子,而且后来还回京省亲。世人皆知,明清凡在边远地区任要职的大员,他们在京城都有官邸。所以,探春嫁镇海总制周家算不上“远嫁”!其三,无理至极地将“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与“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同时进行,续书如此设计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历史的逻辑应该是,先有林黛玉之死,然后才有薛宝钗出闺。其四,第一百二十回写贾宝玉出家时被一僧一道“夹住”。这是何意?就是僧道二仙“绑架”了宝玉,强迫他出家。自古哪有“绑架”人出家的?贾宝玉是有宿慧的,早在第三十回宝黛角口后,他就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同样的话宝玉在第三十一回又说过一次。——宝玉出家绝非头脑发热,无须“夹住”。

因为四件大事髙鹗就那样写了,贾母躺着中枪,一反前八十回立场、观点,不挺“木石姻缘”了,也不反“金玉良缘”了,竟然弃黛择钗了。有位“多歧为贵”的论者说,八十回后贾母同意宝钗嫁给宝玉,他认为确有其事,但那时黛玉已死,贾母只好顺水推舟,但在老太太潜意识里,黛玉一直是最佳的孙媳妇!松樵认为,即便黛玉死了,贾母也不会同意娶宝钗为孙媳,充其量效第七十九回迎春婚事,“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下边重点论述贾母为什么要力挺“木石姻缘”。

一、老亲作幼亲,亲上加亲

贾母是个积年的贵妇人,国公诰命夫人,在她那个时代,甚为流行亲上加亲婚姻观念。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唯一骨血,又父母双亡,贾母作为黛玉唯一的依靠,必然为外孙女的终身大事着想。

贾母儿孙绕膝,但她最爱宝玉,贾母说过:“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宝玉落草时衔玉而诞,因之贾母视宝玉为命根子。宝玉的婚姻虽然有其父母的主张,但贾母是老祖宗,说话是有效的、算数的。

黛玉和宝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黛玉来到贾母的身边,仿佛女儿回来了,她又怎会不爱屋及乌,将对女儿贾敏的爱,加倍付诸于外孙女儿的身上?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贾母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她又怎会不知宝黛之间的情投意合?黛玉的使小性儿,和宝玉闹脾气,所折射的正是黛玉的青春情愫。

清虚观之行后,宝黛大闹一场。老人家急得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哪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不是冤家不聚头”虽然可以用在父母亲朋家人夫妻身上,可更多的还是用在情人夫妻身上。《红楼梦》开篇一僧一道就说有一群风流冤家下凡历劫。贾母用“不是冤家不聚头”相呼应,明确指出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一对冤家。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理者,深知贾母心思,对林黛玉极度认可。第二十五回,王熙凤和黛玉说茶叶的事,开黛玉的玩笑说,既然你吃了我家的茶,那你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这句话表现的就是贾母的意思。同时,在大家都准备出去的时候,宝玉道:“林妹妹,你略站一站,与你说句话”。黛玉听了有些矜持,王熙凤看到了,立马就把黛玉往宝玉面前一推,自个儿就去了。

凤姐何等精明,何等善于察言观色,她会口无遮拦浑说吗?显然不会,她只是在表达贾母的意思。这是对宝黛爱情的认可,给这段姻缘加温。

二、贾母过来人,不想“麒麟恋”悲剧重演

太过内敛圆滑的孩子,贾母并不十分喜欢,这从她喜欢宝玉、黛玉、湘云、凤姐、晴雯…..就可以看得出来,她比较喜欢真性情类型的孩子,对宝钗、袭人这样的孩子,贾母也喜欢,但只能是排在后面。

贾母年轻时也是天真烂漫的。第三十八回,贾母与薛姨妈等游大观园,来到藕香榭,提起旧事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

贾母的回忆,平铺直叙,没有一点惊心动魄,更没有悬念丛生。在她的话语中“什么”二字用得最妙,因为往事久远,老人家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枕霞阁”也因为时间久远而在记忆中坍塌,留下的只是一堆七零八碎的残垣,它托起的唯一意象就是一段儿时的嬉戏。贾母的回忆重点是“落水”,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鬓角上留下的一小块“疤痕”, 正是它唤醒了贾母对青春的回忆——这块“疤”应该是贾母忆青春的唯一途径了。

青春有戏,天真烂漫的年轻贾母,曾与年轻的张道士天真烂漫地谈情说爱,爱得死去活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贾母也曾将自已收藏的史侯府宝物——一对金麒麟中赤金点翠的那只作为信物,赠与张道士。无料飞来横刀夺爱,宁国府二代贾代化娶了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荣国府二代国公贾代善“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 这位小姐就是贾母!

贾母面对现实,百计千方排解自已,珍藏金麒麟,风风光光嫁到荣国府,生儿育女,勤勤勉勉过日子,安安分分做夫人,而今成为贾家的老祖宗。张道士则充任国公贾代善的替身,出家修道,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 一个多花甲子过去了,第二十九回贾母清虚观之行,八十多岁的张道士将那只赤金点翠的麒麟“敬贺”给宝玉(实为还给贾母)——原物归旧主。贾母的那只金麒麟去哪儿了?赠给了侄孙女史湘云——双重意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贾母是过来人,她看得清清楚楚,如今的“木石姻缘”同当年的“麒麟恋”何其相似。为了不让悲剧重演,贾母决意充当“木石姻缘”的守护神。听见了吗?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贾母对薛姨妈之语不答言,只叫宝玉:“你只放心罢!”

三、力挺“木石姻缘”,必然反对“金玉良缘”

贾母反对“金玉良缘”有两个原因:其一,嫌弃薛家门第低;其二,认定宝钗不适合做宝玉的妻子。

贾家是公爵(国公)出身,薛家只是皇商。从当年王家(伯爵)一个次女(薛姨妈)嫁给了薛家嫡长子做了媳妇,可知薛家的门第实在太低。“金玉良缘”显示,薛家的姑娘嫁给门第比王家高两个等级的贾家嫡子做儿媳妇。贾母觉得贾薛两家的门第根本不对,老人家当然很不愿意。她认为,贾宝玉一定要像林黛玉这样门第出身才能匹配,而林家的门第要比薛家高得多。

第二回说,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清虚观张道士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听听,贾母和张道士的对话多有意思。贾母说穷富无所谓,根基也无所谓,再穷也没事,这是在强调门第的重要性。士农工商,商人排最后。宝钗出身商,黛玉出身士,士比商高贵不知多少。

“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若论“模样儿”,宝钗、黛玉都是美人胚子,不分高夏蔡田也罢。但若论“性格儿”, 宝钗、黛玉则天壤之别,贾母认定宝钗的“性格儿”不适合做宝玉的妻子。这从第三十二回一段长长的叙述中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宝玉想想,宝玉娶了宝钗会有幸福吗?还是听听宝玉自己在《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中的吟唱吧:“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四、羞于启齿,贾母力挺“木石姻缘”还有经济原因

第二十五回凤姐和黛玉开了一回“吃茶”的玩笑。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根基就是基础,也喻指家底,也就是家庭的财产。家私与根基相近,也指家财、家产,松樵认为,这里的根基侧重的是家底,包括家庭(家族)的不动产和动产,这里的家私侧重的则是动产,主要是指个人的动产。凤姐拿宝玉的根基、家私来说配得上、“配不上”,可见在她的潜意识里,黛玉的根基、家私是相当可观的,并非如黛玉自己所说的“一无所有”。

黛玉的根基、家私,就是父母留下来的遗产。

林如海是列侯之后,他的祖先四代(含“如海之父”一代)受朝廷封袭,他继承的遗产是相当可观的。这些遗产,与远房堂族是不相干的。林如海去世后,他的“几房姬妾”应继承部分遗产,但黛玉作为林如海的嫡妻之女,其继承的份额应是比较大的。属于林黛玉的那份巨额遗产(包括贾敏的嫁妆)到哪里去了呢?松樵想,应该是贾琏兑换成了银票,代表黛玉带回了荣国府,修大观园挪用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存放在贾母那里了。为什么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母、王夫人、凤姐、贾琏,都没有将黛玉拥有巨额遗产的事情告诉黛玉本人呢?松樵以为这应是贾母的意思——留待黛玉成家时再说。

林如海的巨额遗产大约是多了呢?这是一个羞于启齿的问题——贾母羞于启齿,作者也羞于启齿,其实也没有什么。经济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做基础,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林如海的巨额遗产,应该是林黛玉的嫁妆银和生活保障金。大家都知道,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就说过,贾府早已入不敷出。后来,贾链又说过,若是再发三二百万两银子的财就好了。——第七十二回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松樵推算,这“三二百万”取其中,就是二百五十万,也就是说,林如海的巨额遗产折合成银子,有二百五十多万两。

别看贾母羞于启齿说银子,但谁都知道,爱情、婚姻、家庭,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行的。二百五十多万啊,“木石姻缘”何乐而不挺?难道让黛玉嫁到外面去不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母大哭说出的这段话, 正好打了薛家人的脸
木石姻缘只是贾母无奈的选择?
贾母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是谁?
被《红楼梦》无情梦断的“宝黛”之恋
浅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解谜《红楼梦》之凤姐有颗“木石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