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夏赏读消暑诗

盛夏赏读消暑诗

盛夏酷暑,烈日当头,犹似一只巨大的火炉一样烘烤着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使人热不可耐,汗流不止。在这种情形下,当今世人大多会躲进空调房里,或者使用电风扇,好好地享受着现代电器带给他们的阵阵爽快和惬意。

但是,在古代,我们的先辈又是怎样消暑的呢?笔者穿行于我国古诗的长廊之中,笔者穿行于我国古诗的长廊之中,从中发现了古人在盛夏时节的几种消暑方法,值得读者朋友借鉴。

首先,古人把临水的亭台楼榭、桥畔河旁当作了消暑的理想去处。唐代诗人刘禹锡就十分喜欢在水亭之中纳凉,他为此曾专门吟咏过一首七言诗:“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精帘莹更通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洞仙歌》也这样吟道:“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则喜欢独自一人来到碧波荡漾的莲花池边,在轻风吹拂的柳树下支床消暑。在《桥南纳凉》一诗中,陆游深有感触地写道:“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陆游的纳凉方式充满诗情画意,实在令人神往。

其次,除了临水之处外,山中也是一个清凉世界,古人自然而然地把山中也当作了消暑的好地方。元代释英的《山中景》诗云:“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城镇赤日高悬,而山中树木葱郁,气清风爽,两者相比,自然青山更可爱。所以,在宋代时,戴复古在《慧力寺避暑》一诗中这样写道:“万松深处坐,六月午时凉。”宋代诗人梅尧臣与戴复古有着同样的感觉,认为山中古树参天,人迹罕至,特别是宁静而清幽的深山古寺更是纳凉消暑的绝妙场所,于是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一诗中,他曾这样吟道:“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当然,在山中、河畔避暑确实惬意,但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还是喜欢在自己的屋内或庭院之中纳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消暑》一诗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消暑方法:“何以消烦署,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而宋代诗人杨万里则喜欢在夏夜里到庭院之中散步。其时,明月高悬,清风频吹,星河半落,自然静中生凉,酷热渐消,他为此而写下的《夏夜追凉》这首七言诗,一直就被人们久久传诵:“夜热依然午热同,开窗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此外,绿荫如盖的大树之下,以及那茂密如林的竹林之中,也是人们避热消暑的理想所在。唐代诗人陆希声,有一次在一棵大树根下纳凉时,就顿生感触,随口吟出了“六月清凉绿树荫,竹床高卧涤烦襟”的佳句。与陆希声同一时代的王维,在竹林深处避暑时,也用一首五言诗表达了他的自得心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如今,正值酷热难耐之时,我们在享受着空调、电风扇等现代电器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不妨利用闲暇时节,也学一学古人到大山之中、临水之处等地方去纳凉消暑,这样做,不仅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平添几分新意,而且得身心两健之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宋诗词里的凉爽夏意
炎夏趣读纳凉诗
纳凉趣味古今谈
诗词丨心静自然凉,在古诗文中寻找避暑良方
古人的“消夏诗”
夏日读诗觅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