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花鸟画创作

一、继承与创新

生命的繁衍、事物的更替,沧海桑田,都是大自然的规律。父母的遗传,无法拒绝也不可抛弃,但我不是父母,我也不能终身依赖父母,只好在自己求生的挣扎中拯救和成就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继承”和“创新”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关键的是“用心做人”。作为一个画家、艺术的实践者,用不卑不亢的平常心态,直面过去、现在、将来,比之于刻意继承或刻意创新,我想会更好一些,因为这比较坦荡真诚,从容舒畅。

李惠文 作品

二、花鸟画艺术的性质

花鸟画是中国人与大自然的一种情结,是中国人与大自然众生的一种生命相呼应的充满浪漫色彩的产物。并以“意象”的艺术形象作为表现的形式。因而,如果你选择了花鸟画艺术,便必得与“花鸟”们建立一种相应的情感关系。

林寻稳 作品

三、对“花鸟”的观照

远古先民对自然的观照和表现是非常质朴单纯和直观的,近似儿童对自然的直觉。因为,他们在描绘表现时只能因应简陋的工具和浅薄直观的艺术信息,而且当时确实没有任何供其参照的范本,这样自然而然地使他们“只好”纯朴。

而后来,无论民间的、士大夫的或宫廷画院的绘画者,都不同程度地把握了来自历史文化积累的社会资讯,在诸多参照范例中逐渐游离开了“纯粹”,有了对着“粉本”的样,而不是对着事物的样画的“依样画葫芦”。在民间绘画中,固然产生了自己世代相传的手法和程式;即使标榜个性张扬的士大夫文人画中,也同样出现了陈陈相因的现象。

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没有发现真正意义的“自然主义”,即使栩栩如生、工致严谨的院体画,也远非“自然主义”。这是中国人的观念所使然。

我主张对大自然的观照,应该是直接的“澄怀观道”。

我不是也不可能是古人,我也无法隔绝人类文明对我的影响,我除欣赏大自然外,更欣赏人们在艺术中再创造的画中自然,因为,它多了“人的意味。”。

恩格斯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种人的共性,并不影响人的个别性,相反,对共性的尊重更有益于“我”的个性的凸显。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总和”,但每个人的“总和”都不相同,每个人的“总和”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经历、阅历的丰富与否,以及对现实人生理解的深浅阔狭。

卓素铭 作品

四、回归心灵,走向自己的天性

一个大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天才的灵性在不断开发其蕴藏的天赋、回归自己心灵、走向自己天性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悟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勉、自律、自重、自爱、自持、自豪、自强不息,是不可少的。人,总是要有所放弃才有所取,在“有所不为”中取得更大的“为”。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表面在向低流,这正是水执着自己的天性的表现。

林俊复 作品

五、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画家在创作活动中的语言。一种语言对于使用它作为母语的人,是不会感到有什么高深莫恻的神秘的,倒是应该感到使用的自如和可心。

用笔墨这种母语来思维思考,是我们画好中国画的必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就必然有它约定成俗的规律,所以,你可以创造使用语言的风格,而不可能肆意“创造语言”。

黄铠 作品

六、手段

有人说:“艺术创作可以不择手段。”其实,这个“不择”本身就是一种择,只是择什么而已。

我以为,手段的选择正是选择者的智慧、以及其人格内涵和艺术态度的证明过程。正如:爱不是问题,怎么去爱才是问题一样。

我个人倾向于:“似非因笔”、“斧凿而没有斧凿痕”、“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话就是:自然而然,了无做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也。

林墨源 作品

七、多元共存

世界,正以史无前例的姿态开放,多元共存并不削弱和贬损花鸟画形式的存在,相反,多元共存给予了花鸟创作更自由的空间。艺术的天性本质是拒绝“共同体”的划一模式的。

八、画花并不画花

花鸟画并不是画花鸟,而是画自己的风度和人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锵谈|“我的花鸟创作观点”(二)——陈永锵
范小婉花鸟画 优雅脱俗灵气逼人
怎一个“妙”字了得:郭怡孮花鸟画的不断创新
顾杰花鸟画作品欣赏
率性为之道法自然——花鸟国画创作谈
「抱薪画坛 德建名立」陈薪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