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画大师”关良的写意戏曲人物画独树一帜

近代以来,戏曲人物画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视觉图像,其背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戏曲艺术作为中国国粹,曾吸引了近代以来的不少绘画名家以其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

“戏画大师”关良的写意戏曲人物画独树一帜,以最简风格,影响最大,“开一代之风”,使戏画人物画成为我国绘画的一个新画种。

关良

关良(1900年12月30日生于广东番禺,1986年11月28日卒于上海),字良公。
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关良是我国戏曲人物画的创始人。他的彩墨戏曲人物画作品用笔极简,质朴平易,极富笔趣,不拘泥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

他稚拙天真的艺术特色很久以来都很难被人理解,争议很大。分歧的关键在于关良的画在“形”这一层面上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技巧可言,他用笔十分朴拙。

所以,

有人说他不懂艺术;

有人说他画画还不如小孩;

也有人说他就是名气大。

但是,大师们都这么说:

关良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也许他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

—— 程十髪

稚辣有原始美,带点童趣。

—— 刘海粟

大巧若拙,拙中藏巧。

—— 徐君萱

关良作画,以「稚拙」为座右铭。其水墨人物画所以可贵可风,就在「稚拙」二字上。在求「稚拙」的领域上,我与关良有同好,但在实践上自愧不如关良。

—— 朱屺瞻

良公的画法叫得意忘形。

—— 李苦禅

他以西画作躯壳,国画作灵魂,以西画单纯明快坚实浓郁的技巧来表达国画恬静洒脱淡雅超逸的神韵,企图创造一种时代的,前进的,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新绘画。

—— 郭沫若《关良艺术论》

良公继承了国画的优良传统而自成一派,重神似而不求形似。

—— 梅兰芳《漫谈戏曲画》

关先生的画是活的,看上去很神。

—— 盖叫天

01

赤子之心,天然童趣

由于父亲往返经商,会时常带回来稀罕玩意儿给年幼的关良。小洋片儿就是其中的一种。上面“武松打虎”“豹子头林冲”“铁拐李”“何仙姑”,还有《三国志》里的“刘、关、张”,《封神榜》中的“红孩儿”等等,都引起了幼时的关良极大的兴趣。

关良喜欢拿着笔对着洋片画,有时,就随地取材顺手拿起刀子、竹片、树枝在地上乱画。这对于年幼的关良来说比起学习其他功课来更感兴趣。关良认为画片是自己的另一个启蒙老师。

1911年,11岁的关良随父亲经商,住在“两广会馆”的东厢房内。这家会馆的戏台,成了关良幼时戏剧的熏陶,也成为了他后来每念此时必定怀念的地方。

也就是在这小小的、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让我漫游了“花果山”“南天门”“水晶宫”“森罗殿”……它还常常带领我闯进古老的神话世界里去,给我幼稚、天真的想象力插上彩色的翅膀,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驰骋、翱翔在美丽的幻想世界里。

《关良回忆录》节录

在六十多年的创作生命里,良公始终初心不渝,有如赤子一般放飞想象,抒写一幅幅毫无烟火气息的净丽画面,为纷扰不休的二十世纪,辟出一方存美扬善的艺术乐土。

02

中西结合,自成一派

1917年,年仅17岁的关良东渡日本学习。在日留学的许敦谷看到了他的闲来涂鸦,认为他有艺术的天分,鼓励他学习美术。关良先在许敦谷的介绍下入“川端研究所”学习,当时的老师是日本美术史上有名的藤岛武二。后因学校与住所距离较远,转到近处的“太平洋画会”。老师是中村不折,是继黑田清辉之后的日本老一辈写实主义艺术的奠基人。

关良有深固的西画的根底,同时更深入国画的堂奥。他既不愿以纯粹的西画以绚其长,更不愿以陈旧的国画作风去倒钻牛角,他认识中国绘画内在精神的可贵,同时更深切认识到必须发扬热情奔放的时代精神。

关良对中国画的笔墨内在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喜用秃笔,笔法稚拙,天真有如婴儿,落笔沉稳有静气,不尚华巧的笔法,这正是所谓的“大巧若拙”,关良是深得其中三昧的。

关良在画中运用了浓墨、淡墨、轻墨、渍墨、干墨、湿墨,墨分五彩,确立了整件作品高雅的艺术基调。他的设色并不华丽,一如墨法,注重笔意、韵味的表现,这样的作品,决不是哗众取宠的甜俗之作,而是粗看貌不惊人,再看馀味无穷的佳作。从他的书法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他内敛、沉静、果敢、不事张扬、不巧于言辞、内韵丰厚的个性。笔势笔趣力求质朴平易、凝重自然;笔墨变化多端。

03

以“戏”入画,以“画”品戏

为了画戏,他经常去看戏,每次去看的时候都带着速写本,尽量记录这些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姿态。回去又在宣纸上进行整理速写。

除了认真看戏外,关良与多位表演艺术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向他们学习、请教。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时,他与盖叫天毗邻而居,盖叫天为他专门示范各种身段和动作、演“武松戏”。为了画出精髓,他经常和盖叫天一起研究探讨。

由于关良谙熟戏曲的剧情、人物造型、身段,故其笔下所出极其简练传神。良公作品抓住了戏剧中转瞬即逝的经典造型,通过疾速运动的笔墨线条,以急就章的形式直接宣泄自己的一番热情,从而使画面显得生气活泼。他企图创作一种具有时代精神、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新绘画,从中领悟到以戏入画又以画品戏的诀窍,使绘画充满着舞台戏曲的情趣。

我每作一幅画在构思时,就必定着力于自己对某一戏剧情节的理解和感受,致力于刻画戏剧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之中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性格气质。我并不去如实地模拟或追求剧中人的扮相、动作、服饰等的外在形象,甚至并不拘泥于戏剧的某些具体情节、舞台场面和场景构图等等。

《关良回忆录》节录

朴拙见功夫,笔墨出童趣,晚年的关良依旧着迷于戏曲人物画,流动的画,行走的笔墨,看似信手拈来,又精心至极,在良公笔下能凝聚出戏曲中最唯美的瞬间。

关良其他戏画作品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人也:用笔墨诠释戏剧人物
【国画】聋人女画家穆小玫新派水墨戏剧人物
让传统水墨成为先锋艺术的关良
关良书画值多少钱一平尺?作品《孙悟空大闹天宫》赏析
马书林:以戏曲人物画蜚声的国画名家
关良绘画风神独韵受追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