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尼姑擅书画,31岁为爱还俗,为主席刻3枚印章

谈月色 (1891-1976),女,广东顺德人。原名古溶,又名溶溶。因排行第十,人称谈十娘。晚号珠江老人,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

4岁出家,艺术才能渐露

《胭脂梅四通景》

1891年12月19日,温润的广州,千梅待放,一位小女孩出生了,父母给她取名古溶。古溶出生于亥时,算命的说:“亥时”与“害死”谐音,在这个时辰出生的女孩儿命硬,未出嫁时克父母,出嫁后克丈夫。于是,封建思想严重的谈氏夫妇硬是把聪明伶俐的小女儿送到了广州檀度庵,交给尼姑寄养,那一年古溶才4岁。

谈月色 瘦金书五言联

在檀度庵,师父耀均着意培养这位聪颖的女孩,古溶8岁开始学习佛经,又师从画尼文信学习书画。古溶的书法,初学柳公权,清刚挺秀,后改习宋徽宗瘦金体,瘦直挺拔,连笔如游丝行空,运笔飘忽快捷,笔道瘦劲而不失其肉,一派清新潇洒的情趣。

《春日探梅》

绘画方面,古溶擅长画花卉,而且所画的种类很多,如昙花、杜鹃、荷花、牡丹等,尤工画梅。古溶画梅上承宋元遗风,下继明清笔意,尤其得扬州画派的意趣真传,挥洒自如。

谈月色《观音像》

15岁时,古溶正式削发为尼,法名悟定,此时她已画得一手精彩的佛像和梅花。

楷书作品 《毛主席诗》

清末民初,广州一些知名的尼姑庵涌现出一批善解人意、能写会画的“妙尼”,颇能吸引一些名士。据说,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也曾在广州的药师庵认了“大虾”、“细虾”二位妙尼为徒,手把手教她们书画,此事一时成为文人雅士中的风流佳话。正是这种风气,改变了古溶的人生道路。

《斗茶图》

1917年的一天,檀度庵里来了几位男子,古溶带他们游览了檀度庵之后,引他们到会客厅小坐。几人谈天说地,吟诗论画,好生快活。这几位男子中,有一位年近不惑的儒雅男士,名叫蔡守,是当时有名的金石专家、诗人和画家,风流倜傥,博学多才。谈论中,蔡守被古溶丰富的学识和镇定自若的谈吐所震惊,对她一见倾心,从此频频造访。

蔡守是一位接受了新思想的人,不相信古溶所说的“克夫”,退一万步讲,就算她真的克,那他就和她携起手来一起“克”命。

《墨梅》

经过5年的来往,蔡守与古溶日久生情。时值广州当局要取缔师姑庵(广州人称尼姑为师姑,称尼姑庵为师姑庵),在蔡守一帮好友的鼓动下,古溶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还俗,嫁与蔡守。这一举动在当时确实需要很大勇气,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檀度庵不安分的尼姑悟定。就算忍受不了清规戒律,还俗过上凡人生活,也不至于嫁一个大自己12岁的有妇之夫啊!

古溶不顾世俗眼光,她只相信她与蔡守之间的感情,于1922年与蔡守结婚。后来,蔡守特意取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诗句,将古溶改名为“月色”。那一年谈月色31岁,蔡守43岁。

篆刻作品 《月色冷苍松》

婚后,谈月色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与蔡守一起进行金石考古工作,广州的大街小巷、村边郊野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夫妇二人写出了《发掘东山猫儿冈汉冢报告》《广东城砖录》等考古著述。

蔡守谈月色旧藏 《汉鲁王墓石》旧拓片一件

谈月色对艺术更加痴迷,她要蔡守教授她墨拓和摹画古器技法,指导她篆刻,还与社会文人名士广泛接触,与黄宾虹、柳亚子、苏曼殊等吟诗作画、交流学习,使其画艺和篆刻艺术得到迅速提高。

篆刻作品 《人生何处有此境》

1933年,谈月色的篆刻技艺已崭露头角,以古玺、汉印、隶书、佛像形印、圆朱文见长,尤以瘦金书入印为创举,以朱文、汉镜文印独步天下。

1937年作 谈月色刻寿山石章

1936年,蔡守赴南京博物院履职,谈月色随同前往。在此期间,与蔡守同任南京博物院金石书画鉴定研究员的黄宾虹,对谈月色多有指导。为表感激,谈月色为黄宾虹悉心刻了多枚印章,其晚年作品上使用的印章,多为谈月色所刻。

同年秋,谈月色与蔡守在南京同办书画篆刻展,轰动一时。

抗战时期,画梅治印换粮米

《寒香清供》

1937年冬天,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张牙舞爪荼毒生灵,蔡守、谈月色只好匆匆逃离。一路上饥寒交迫,历尽艰辛,尝尽人间疾苦。满面灰尘的谈月色再不是檀度庵里素容打坐的清雅妙尼,然而,有蔡守在身旁,谈月色就心安气静,愿意陪他浪迹天涯。

蔡守

辗转回到南京后,蔡守已年近花甲,经过一番流离,身体渐感不佳。谈月色本来就没有一般女子的娇气,历经劫难后更是无坚不摧,毅然担负起养家的重担,整日画梅、治印,换取粮米。

1932年作《梅石双清图》

文人的骨子里自有天生的、任何情境下都不可泯灭的高雅情致,诗朋画友常来他们家小聚,赋诗画画,畅论古今。这之于阴暗笼罩下的南京城,好比一缕柔和温暖的阳光。

《梅花图》

1941年,蔡守因心脏病去世。家中赤贫,全赖南社诗友资助才办完丧事。深悲巨痛之日,谈月色面对友朋的馈赠,一一画梅治印答谢。

蔡守不在了,她全部的热情转移到了对艺术的追求上,潜心作画,严谨治印,钟情文史。在贫病之中,她竭尽全力为夫整理遗著。苏曼殊赞她“画人印人一身兼,挥毫挥铁俱清严”。

抗战胜利后,南京重设印铸局,谈月色以专才获聘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柳亚子曾向毛泽东热情推荐谈月色的为人和篆刻艺术,当时诸多社会名人和政要的印章皆出自她手。后来,由国家民政部通知谈月色为毛泽东治印,谈月色共刻了三枚印章。

第一枚

第二枚

第三枚

晚年,谈月色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及书法、印章研究会会员。之后她一直客居南京,自号“珠江老人”,以寄托对家乡广东的怀念之情。1976年,谈月色以85岁高龄病逝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文人拜访尼姑庵,对一尼姑倾心,尼姑为他还俗后留名青史
三枚印章见证民国女印人谈月色传奇一生
南京篆刻家收藏千枚印章
【管爷窥书】管继平丨聪颖小尼姑遇上多情蔡哲夫
传奇女印人谈月色 从尼姑庵走出的全国妇女代表
她出家后,苦学书法23年,篆刻堪比齐白石,楷书比肩欧阳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