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定人!“龟背”上的嘉定古城,你了解吗?

江南古镇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古镇因水网而建市镇,因水利而兴贸易,因水势而成风貌,川流不息的河流与古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正是因为水网、河道的存在,使得古镇空间呈现出独特的线型肌理。

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嘉定古城,也有其独具一格的肌理。老城内,东西向的练祁河、南北向的横沥河与环形的护城河,形成了独特的“十字加环”水系。加之,域内纵横交错的小河道与街巷,从空中俯瞰整座城市犹如龟背形状,可以说在江南地区、甚至全国都十分少见。

上世纪30年代,嘉定县城及周边地图,“十字加环”水系成为嘉定县城地貌特色

“十字加环”串起文化项链

许多人都知道,“十字加环”的“十字”,是指东西向的练祁河与南北向的横沥河相交成十字形,民间俗称“十字河”;“环”则是环城河,又称护城河。然而,“十字加环”水系,并非是两者简单的相加,它的形成,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离不开八百年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它的存在,无声诉说着这座江南水乡古城的风韵与活力。

唐宋以前,我国推崇便于管理的里坊制,所以很多古城的形状是方方正正的,如苏州城便是。而嘉定老城,则依托原有练祁市的自然水系,不是人为的中规中矩。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在《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一书中,将古镇街巷、水网这一网状立交的体系分为八种不同层次的交通空间,分别是:主河道、次河道、沿河街市、商业街、沿河街道、街道、巷道、弄。

其中,主、次河道对古镇空间的影响最为强烈。主、次河道的存在,不但影响着街、巷、弄的走向、布置以及古镇的分区,而且影响着古镇生长发展的方向,是古镇的生长轴,更是古镇与自然地貌相结合的脉络。对于嘉定来说,相交的练祁河与横沥河,无疑是影响着嘉定老城的发展的生长轴,决定了古镇的总体布局。

一般来说,江南古镇的总体布局大致可分为带形、十字形、星形、团形四种。其中,十字形古镇以两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为轴向四面发展,平面形态呈十字形古镇。十字交叉的十字港或十字街是全镇的中心,古镇沿交叉的道路或河流向四面扩展。嘉定便是典型的十字形古镇,而十字河交叉的中心就是州桥地区。

嘉定城中“十字河”交汇处风光

州桥地区历来是嘉定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州桥和法华塔周边,自然形成“一塔、二河、三街、四桥”的江南水乡景致。县志《张恒歌》诗云:“登龙桥南法华塔,一级犹存百廛币;香火消为市肆尘,喧嚣何处安缁衲。”充分说明了当时州桥街景之繁华。

嘉定城是嘉定建县的产物,是嘉定县治所在地的标志,如今的环城河则是县城内外的界河。环城河最初为护城之用,故又称护城河,分内、外城河,因城墙而生。随着城市外延不断扩张,以及战乱年代的远去,曾经巍峨的城墙已化成残垣断壁,徒留南水关、西水关等遗址证明着它曾经的辉煌。内城河也因城市的发展而填埋消失。幸运的是,外城河较完整地留存了下来,时至今日成为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且依旧具备实用功能的古代护城河。

而环城河的开挖也让东西向的练祁河、南北向的横沥河在嘉定城外与之交汇分流。从历代县志所载的“嘉定县城图”可以看到,嘉定城由四周环城河围成了一个龟背状,城中是垂直交叉的十字河,密布交错的小河道与街巷犹如龟背纹图,构成了城内四通八达、井然有序的通行网络。

从古人风水学的角度出发,“龟背”具有城池永固、富贵吉祥之意,体现了中国古代堪輿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古以来,单独的十字水系、环城河并不少见,但是“十字加环”的城市水系却十分罕见,而嘉定的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在江南甚至国内都难得一见。

水系是城市灵动之源。嘉定的“十字加环”水系沿线,分布着州桥景区、嘉定博物馆、陆俨少艺术院、秋霞圃、孔庙、汇龙潭、韩天衡美术馆、紫藤公园、南水关公园、古城墙公园、护国寺等几乎所有嘉定老城的文化地标。这些原先散落的的历史文化珍珠,因水系而有机串联起一条独具嘉定意蕴的美丽项链。

老城内的“十字河”

南宋宁宗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嘉定建县,十二年县治所在地嘉定县城建成,虽属草创,但与县城功能定位相配套的基础建设等已是初具规模。县城位居原练祁市的东部,原先的市河练祁河东西贯城而过,原处于练祁市东部南北流向的横沥河,则在县城中心位置与练祁河相汇,一起成为新建县城的市河。因两市河东西、南北相交成十字形,民间俗称“十字河”;而两河又因都是流经县城而去,在城内的部分,后来又习称为穿城练祁与穿城横沥。

嘉定属湖海冲积平原,地势总体呈现西部偏高、东部偏低地貌,建县之时,南襟吴淞江,北依娄江,东临大海。练祁河在县境西部经顾浦河纳吴淞江水,贯县城东流入海;横沥河在县境南部经槎浦河受吴淞江水,贯县城北流入娄江。旧时练祁与横沥流域,河道纵横密布,先民的艰辛努力,使这里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粮棉产区。

嘉定建县以后,城内除两市河“十字河”外,还有多条河道,重要的有清镜塘、吕墅泾、东西库泾、南北杨树浜、唐家浜、野奴泾、何家浜等,或东西流向,或曲折而行,或通练祁,或通横沥。城内之地,因“十字河”而自然分割成四个片区,八百年来,居民基本居于市河两岸,另有零星村庄分布城隅各处,城内的大部分区域基本都是农田,虽说是城市,但地貌风光与城外相去不大。

历史上城中近“十字河”而建的重要建筑有多处。如位于市中心“十字河”交汇处西南,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的法华塔;位于南城横沥河西岸,建于南宋乾道(1165—1173)初的留光寺、嘉定十一年(1218)的孔庙;位于横沥河东岸,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孔庙文昌阁;位于东城练祁河南岸,建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的集仙宫;位于北城横沥河西岸,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的圆通寺;位于西城练祁河南岸,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6)的潜研堂,道光年间(1821—1850)的胡氏园等。

跨“十字河”而建的桥梁,从东到西有永昌桥、登瀛桥(俗称小学桥)、普济桥(俗称管家桥)、济川桥、登龙桥(今州桥)、太平永安桥(俗称察院桥)、孩儿桥(俗称小囡桥)、三皇桥、庙泾桥等,从南到北的有回春桥、佑文桥、宾兴桥、沈家桥、德富桥、宝庆桥(俗称东浦桥)、澄清桥(俗名混堂桥)、永宁桥、彩虹桥(或作衍庆桥)、时家桥、陆家桥、昭庆桥等。这些建筑中以法华塔、孔庙、小囡桥、州桥等最为世人熟知。

城内南横沥河河道曾经有过一段填土改流的历史。这与历史上嘉定文教事业有着紧密的关系。孔庙是嘉定文教的渊薮,前人认为这里的风水左右着嘉定的文脉,并冥冥中影响着科举功名的盛衰。创县之初建设孔庙时,前方即已有留光寺,寺中有钟楼,晨昏哄鸣,为地方名胜。建县后至明初的二百余年间,科举人才鲜少,人们认为是孔庙前方的留光寺势头凌压所致。

于是在明天顺四年(1460),时任嘉定知县龙晋于重修孔庙后,将原先与留光寺之间的土丘增高加阔,在两建筑之间形成屏障,并给这座土山起名应奎山。然而增筑应奎山时,竟然把孔庙东南方的横沥河填埋了,从南水关进城的横沥河,在应奎山前方东南处折向流入西行的野奴泾,再环绕着应奎山,曲折向东流入横沥河。这一工程使得孔庙前方的地貌景观发生了重大改变。在随后的五十多年里,嘉定科举人才出现了兴盛的局面。

到了正德元年(1506),时任知县陈渊又改筑加阔增高了应奎山,并疏浚了环山的河道。其时的应奎山,高有五丈,邑人龚弘《改筑应奎山记》描述是“冈势蜿蜒,分五岭”,山体之形竟犹如笔架,孔庙前方的景致大为改观。正德十二年(1517),迁移留光寺于城南。又七十年后的万历十六年(1588),知县熊密拓宽应奎山北河道,开凿了拥有宽敞水面的汇龙潭,并将山体高度降低。其时南城横沥河依然需要经由野奴泾、汇龙潭而汇通。

直到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县韩浚重修孔庙后,在疏浚了野奴泾的同时,又开凿了汇龙潭西北角的新渠,并开挖应奎山东侧平地——即原横沥河故道,南来的横沥之水于是直接注入汇龙潭,经过143年后南横沥再次贯通。而应奎山的修筑与汇龙潭的开凿,不仅使得孔庙前方增添了山水风光,同时也令城中市河面貌多了一份妩媚妖娆。

“十字河”作为嘉定城内的水上交通枢纽,在嘉定的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其畅通,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万历二十六年(1958)、崇祯十七年(1644)、清雍正二年(1724)、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年,嘉庆六年(1801)、同治四年(1865),及民国二年(1913)、十二年,先后对其或全河或局部进行疏浚,并于跨河各桥梁两侧修筑石驳岸。新中国建立后,又按例先后对其疏浚,并整修原有坍塌的驳岸,最后在全河道两岸都修筑了驳岸。

1958年嘉定划归上海市管辖,随着对嘉定城市功能定位新要求的制定与落实,嘉定老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六十年来,各企事业、学校与科研机构落户嘉定,各居民小区的规划与建设,城内的许多河道池塘先后填平,但“十字河”则依然如故。

关于“十字河”的长度,《嘉定建设志》的数据表示,横沥河从南门到北门,长2.8公里,练祁河按照嘉定城地图比例,推算长度在2.9公里。

守护老城的环城河

嘉定的环城河与嘉定城墙是同时出现的。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五月首任知县高衍孙到任后,即根据当时地方实情于原练祁市谋划建设县治所在地的嘉定城。经过六个月的筹备,十一月起开始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县署(县治)、学宫(庙学)、坛祠、里巷等先后落成,而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嘉定城池,也于同时期建成。志书记载,嘉定十二年(1219)建成的城墙为土城,城墙内外各有一条护城河,在外的称外城河,也叫外濠,在内的称内城河,也叫内堑,内、外城河凭城四门水关实现内外联通。因护城河环绕着城墙,民间习称环城河。

嘉定城的环城河是人工河。当年高衍孙建筑的土城,即用开挖环城河的泥土堆筑而成。建成初期的嘉定城池规制简陋,城河的水面也较小,河的宽窄文献无征了。到了元末至正十八年(1358)时,嘉定作为当时起义军首领之一的张士诚势力范围,为加固城市防御,派遣部将吕珍重新堆筑了城墙,并用砖石修建了四门,设立了东门、南门、西门三个水关,同时将环城河加宽加深。

文献记载,当时的外城河距离城墙五丈,河宽十三丈,河底宽有八丈,水深一丈;内城河宽二丈,河底宽一丈二尺,水深五尺左右。关于其长度,志书记载在明代嘉靖时,外城河周长二千三百三十九丈,城墙周长周二千二百六十六丈六尺,内城河的长度没有数据,应该小于城墙的长度。据2002年出版的《嘉定建设志》《嘉定地名志》载,外城河的长度是6.47公里。

环城河开挖后,嘉定地区东西流向的练祁河、南北流向的横沥河在嘉定城外与之交汇分流,八百年来,成为嘉定中部地区重要的干河,它们在嘉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内河航运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八百年间,环城河作为防御要地,经过了多次疏浚,以保证其功能的施行。文献记载,外城河最早是在明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1553—1556),时任知县万思谦与杨旦先后加以疏浚。其后的明崇祯十年(1637)、清雍正七年(1729)、乾隆二年(1737)、嘉庆六年(1801)、二十年、同治十二年(1873),先后对外城河或全部或局部进行疏浚。内城河则在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清顺治九年(1652)、十七年、乾隆十年(1745)、五十五年、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十五年(1889)、民国十四年(1925),先后或全部或局部进行疏浚。

民国《嘉定县续志》记载的清光绪十五年疏浚数据推算,其时内城河的长度在一千八百余丈。疏浚开挖起来的河泥,主要堆填在城墙脚下,用来加固城基。新中国建立以后,护城河原有防御功能不再,但疏浚工程依然按计划进行,保证了河道的畅通。

在农耕社会时期,劳动器械较为原始简陋,劳动力水平低下,当时开挖疏浚河道完全是借助人力来完成。疏浚河道是各时期县里的重要实事工程之一,一般都安排在农闲时候,参与疏浚的河工有个名称叫夫束,县里选定人员担任工程的监督的称督夫,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文献记载,疏浚河道先要选定河段建筑河坝,然后于河坝两头架戽斗抽水,再分段下河挑土、出土,挖出的泥土要堆放到指定的地方。而河坝修筑最为紧要,要保证坚固无漏水,一旦发现坝体渗漏,就要及时培筑加固。到了挖泥结束,再挖坝箱,河坝上的泥土装入坝箱后起运,保证坝底与河底相平。疏浚环城河工程,短则一月,长则历时数月,才能保证全河道的竣工。

环城河担任着汇流分流城内外各干河支河的作用。与外城河联通的除干河练祁河、横沥河外,还有另外六七条支河如杨泾、白泉泾(或称拔船泾)、牛肠河等。与内城河联通的市内河道除练祁河、横沥河外,还有清镜塘、吕墅泾、邢家浜、唐家浜、南杨树浜、北杨树浜等河,另外还有多条断头的小河。

内、外城河与城墙之间坡岸地民间叫做城脚跟,空间不是宽窄一致的,有的狭窄,有的则还算宽大。据文献可知,在里城脚较为宽大的地方,有的成为了坟地,有的则开垦成了小块的农田。在外城脚靠近四门的地方,因为地面较为宽大,后来有居民陆续搭建起了房舍。

城河上的桥叫吊桥,从前四门内外各有一座,城外的叫外钓桥,城内的内钓桥(或称里钓桥)。新中国建立后的60多年里,随着嘉定城市功能的转移与城市更新的需要,在外城河上又先后建造了多座桥梁。内城河在1950年代起因城墙的拆除而慢慢填埋,至1964年时基本消失了,原有的内城河上桥梁也同时拆除。现在残存的内城河还有两段,一段在梅园路儿童公园内,一段在金沙路东杨树浜的东口。

在外城河靠近城门与水关的地方,明清时期是嘉定城热闹的地方,各种市面在这里先后形成。南门一带是布经交易繁忙,还有船行、花行与米行等;西门一带米行最多,还有木行、船行、六陈等;北门是花布与六陈等,东门是花行、木行等。近代以来,随着水上航运的需要,南门、西门外城河边出现了轮船客运公司与货运公司,业务从嘉定城出发,近到南翔、娄塘、外冈、安亭,远到上海、青浦、朱家角、太仓、浏河、苏州、无锡等地。那时的外城河面上,船来船往,热闹非凡。

历史上,嘉定城曾遭遇过几次大的事件。明代嘉靖年间的倭寇侵扰、明清易代之际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次日寇的侵略,那是血雨腥风的岁月,环城河与嘉定人民一起经历了那些悲苦艰难的时光。

环城河不仅见证了嘉定城的兴起,见证了嘉定城的发展与繁荣,也见证了嘉定城遭受的苦难,同时也见证了新时期嘉定城市更新的历程。如今的环城河沿岸,社区林立,各类社会公共设施依次而建,两岸绿带建设井然有序,特色鲜明。2018年,随着环城河步道的落成,一个寓文物古迹、河道景观、市民休闲诸功能于一体的环城河风景带,开启了新的时代篇章。

(撰文:徐征伟、刘静娴,摄影:孙剑华

编辑:倪丹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串起嘉定八百年历史的环城河步道
粉了,嘉定环城河步道!
【寻味上海古镇】清嘉之土,安定之地,人文底蕴滋养嘉定新发展
【便民】@嘉定市民,环城河6.5公里步道全线贯通啦!
上海紫藤园
古镇嘉定掠影 舟自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