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亭序魅力为何千年不减?如何赏析?今天还能看到兰亭序吗?

说到兰亭序,但凡略解风雅之人,无不知之。为什么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提及总津津乐道呢?魅力千年不减呢?旧壶新酒,个人观点也说一番。

《兰亭序》又有《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等说法,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故事起源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兰亭序则是王羲之为本次诗集所作之序。序中体现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作者于字里行间抒发了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兰亭诗知之者少,兰亭序却因书法与文意之契合而千年传颂,其魅力之源,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魏晋时期本身的文化魅力。可能很多人认为笔者扯远了,向前推了两个朝代来说事。风雅是需要有创作影响的群体和欣赏群体的,没有“建安风骨”人文积淀,包括书法史上钟繇的推动影响之功,士大夫的“修禊”赋诗雅聚和右军的洒脱行书想必不会凭空出世。

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可见兰亭魅力亦有传承来处。

二、王羲之个人魅力和其书法划时代的成就。从东床坦腹成为名门女婿到洒脱的行书宗师,再到醉书兰亭集序,应该感谢那一个兴盛时期和名门望族引领的士大夫文化潮流,然王、谢本来便是佼佼者。

三、兰亭序本身的艺术成就。王羲之代表行书划时代成就,而兰亭序却代表王羲之书法的最高成就。相传王羲之醒后曾重书兰亭序,却再也难达其妙。

四、兰亭序的传奇历史。得不到的永远牵心,帝王追逐,兰亭序流传辗转的传奇经历本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兰亭序》作为王氏的传家之宝,一直代代相传,传到七世孙智永时,已是陈、隋年间。智永出家为僧,禀承家传,精于书法,在永欣寺临摹王羲之的书帖三十年,甚得精妙,据说当时慕名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把寺的门槛都踏破了,只得用铁皮包起来。智永和尚近百岁方终。因他身后无子,临终前便将《兰亭序》真迹传给了得意弟子辩才,辩才对这一珍宝一直深藏不露,鲜有人知。唐太宗李世民甚是推崇王羲之书法,遍访王羲之真迹,唯有《兰亭序》未曾到手。有人密告太宗兰亭序藏于辩才和尚处,然唐太宗三次下诏,命辩才交出《兰亭序》,辩才谎称在战乱中遗失。唐太宗焦急如焚,遣能言善辩的监察御史萧翼扮商贾最终从辩才和尚手里骗取了《兰亭序》。

一代帝王尚且如此,况不得见之后人乎,于此足见兰亭序书法艺术之魅力。

唐太宗既得《兰亭序》,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今存世唐摹本以“神龙本”为最著名。《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历代也有名家赏析:《兰亭序》飘逸清丽,直抒胸臆,章法精严。纵有列、横无行,气韵生动,既有行云流水之美,又有江河奔流之势,呼应有致,流畅完美。

后人将这篇精品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故前,交待儿子李治,要求将《兰亭序》陪葬于昭陵。唐高宗李治遵照遗嘱,置于太宗枕边,一起葬入墓中,从此《兰亭序》真迹不再现。传五代乱世时,节度使温韬盗掘唐代诸陵已取出兰亭序。据《新五代史》载:《兰亭序》复见天日,但下落不明。后人认为,五代史所载有不实之处,《兰亭序》仍有可能存于昭陵,主张发掘昭陵以求《兰亭序》真迹,论证其传闻之真伪。至今《兰亭序》真迹去处,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所以今天是见不到《兰亭序》真迹的。

笔者虽非风雅之士,每亦为此憾难平,古风一篇,胸憶共飨:

观《兰亭序》有感

今观摹本幸何如,千载唯留瑕玉储。

寸管聊窥墨池冷,短毫犹系右军初。

道得兰亭皆晓序,附将风雅亦临书。

描来虽见百家法,得意难为点赞虚。

噫,多少椽笔搁!

八法得永字,廿之失偏颇。

颜筯柳骨后,董赵一时竟婆娑。

三希纵名帖,安得一序入烂柯。

冯公心力功非浅,后侪魂迷逐字磨。

有列无行谋局上,无独有偶曹随何。

直怨太宗私太甚,不教神迹耀长河。

沉思掩卷秋风凛,空对案台余叹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道《兰亭序》真迹下落,王羲之准吓得活过来!
蒋勋:《兰亭序》为何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究竟被藏于何处?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究竟在哪?郭沫若:挖开乾陵就能找到
兰亭集序真迹在唐太宗墓中吗?
唐太宗派出特务将《兰亭序》骗到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