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丽成瘾,快乐有毒!比《1984》更无可奈何的美丽新世界!

对于未来世界,我们大多时候都是充满美好的期望,不再有饥饿,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纷争,社会稳定和谐,人人都可以安份其业,安得其所,安享其乐!听起来是不是一个让人十分向往的大同世界呀!

英国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也为我们勾勒出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未来世界,但这样的世界真的就是合乎我们真正需要的吗?

在赫胥黎构建的这个未来世界中,科技已经达到了十分高妙的地步,人类用科技把自己打造成了造物主。下面就来一起畅游一下这个美丽新世界吧!

掌控了生死权

赢在起跑线上

在这个以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为神明的世界,上帝早就被遗忘,人类崇尚科学,所有的事情是以效率为前提来考虑的。为此,在当今世界仍被视为有违人类道德的克隆造人技术,在未来却成为了常态。所有的人都是通过批量化的胚胎瓶装生出来的。

这样做的好处有什么?那可多了。

首先,人口这个最大问题,被解决了。我们现在地球的人口是75亿,而按照科学家的计算其实地球生态合理的人数应为2.5亿。因此那时就可以只制造这么多数量的人。

通过瓶胎培养人口,不仅数量变得可控,而且连人口质量也变得可以调整。你可能想那这样出生的人都应该是智商极高的天才精英分子了是吧?那就不尽然了,都是天才,谁去干清理下水道,修理工,下矿井这些粗活重活和危险的活呢?

于是管理层的人口学家,就按照金字塔的比例,把人类分作五等分:“阿尔法(α)”、“贝塔(β)”、“伽玛(γ)”、“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这五种类似种姓的制度,从人还在精子卵子时期就被决定了,品质不好的精子卵子就用来做劣等的多生子。所以,赢在起跑线上被提早了许多时间。

这五种阶级的人越在上级的人智力就越高,外貌体型就越美,从事的工作也是轻松的脑力劳动和一些管理工作!未来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长得丑的注定没未来哦!那些处于底层的人,不仅在胚胎时期就被用缺氧、注射有毒物质等方法让其在身体和智力上变得有缺陷,而且在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就利用睡眠教育、条件反射刺激等方法,培养他们对书本、鲜花、阳光等事物的厌恶反应,还让他们建立起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对自己阶层的宿命观。他们由此会安分的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没有喜欢不喜欢这一说,他们在每个生命成长时期的培训都是为了这份工作而设计的。

你是不是看到这里已经觉得十分荒谬了?那还要告诉你,为了实现高效率,减少个体差异,他们这些人不是一胎一个的,而是通过一种叫“波坎诺夫斯基程序”的方法进行尽可能大规模的复制,并且经过一系列残酷的“竞争”之后才能存活下来,可谓“出胎即杀”。为得就是这些智力身体机能最大限度接近的人可以操作相同的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率。可以说他们已经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人了,他们是为了机器和效率而制作的类人

金字塔底部的人如此悲惨,那处于上层的人是不是应该就会很幸福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应该说的就是这回事吧?没错,相对于底层那些不被当人看的“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阿尔法(α)”、“贝塔(β)”们确实生存环境优渥快乐,轻松的工作,可以自由支配的假期,各种娱乐活动,还有“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的仆役为他们服务......可他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没有选择的权利

自由就是伪自由

在美丽新世界中,通过瓶胎培植的手段,人很大一部分烦恼的根源被清除了,没有父母,没有婚姻,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我们当今人为之烦恼的因素,就去掉了十之八九,自由的性爱,不强求一对一的交往关系,而女人也不再担负生殖繁育的生理职能,一旦怀孕也可以进人流中心,“父亲”“母亲”在这个文明世界中,就是一个荒谬的笑话。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了,看起来是不是人类完全从生理和伦理的束缚下解脱出来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这个体系中,虽然人人都看起来快乐,可他们也没有选择痛苦的权利,定期的情绪疗法和只要想就可以得到的唆麻,都让他们没有机会体验痛苦。

休息时间,他们不是结伴去度假就是沉迷唆麻的迷幻快乐世界。看着刺激身体机能的感官电影,听着美丽又和谐的合成音乐,一切都是人为的美好,在他们的认知中天然织物无法与人造面料相比,自然太萧瑟,幸亏有人工文明的掩饰,他们才不会见到那些苍凉。

不仅痛苦不可得,连单身也变得可耻。独处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孤独更是禁忌,因为独处与孤独就代表着怀疑与思考正相伴而行。在文明世界中,生产过程中出了点纰漏的马克斯和因为智力超群的赫姆赫兹都因不同原因而变得孤独,也因此成为了众人鄙夷和议论的话题。

没有痛苦

艺术就变成多余

高晓松曾经说,推动人类进步的两个车轮,一个是科技,一个是艺术。科技改变生活的品质,艺术陶冶人的心智。失去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必定是畸形的。科技落后,艺术兴盛的例子,我们经历过许多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埃及、印度这些拥有高度艺术文化的古国就曾吃过科技落后的亏。

那在美丽新世界中,又变成了另一个极端。没有痛苦的文明世界,也不再有莎士比亚。朱丽叶和罗密欧的故事,在他们看来简直无法理喻。因为让他们产生痛苦的一切因素都消失了,而艺术是苦闷的象征,是内心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产物。没有痛苦体验的文明人,自然无法理解朱丽叶与罗伯特的悲剧,也不明白爱情和情爱的区别。当一夜情成为男女间的常态,谁又会去花心思去追求爱情呢?没有求不得,爱别离的欲望不满足,又怎么会与这些悲剧艺术产生共情力呢?

就如世界国首领所说的那样:“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得不到的东西他们也绝不会要。他们富裕,他们安全,他们从不生病,也不怕死。他们快快活活,不知道激情和衰老;没什么爸爸妈妈给他们添麻烦,也没有妻室儿女和情人叫他们产生激情;他们的条件设置使他们不得不按照设置的条件走,万一出了事还有唆麻。”没有冲突的和谐社会,就缺乏了培养艺术思维的土壤。

更进一步说,这个土壤是处于金字塔尖端的阿尔法+们精心设计的结果。禁绝不必要的知识的学习,绝迹历史。合众国查禁了福帝纪元105年前的书籍,并破坏了博物馆与历史纪念建筑。如果写点不关痛痒的情绪话是可以,稍微涉及到自由意志和新思考方向的文章就要被审查禁止发表。

从这些我们也就不难看出,除了国家少数真正的掌权者,即使是上层的阿尔法们也不过是被圈养的动物。

科技可以改变人的生存方式

却无法改变人性

在文明世界中,通知者一再强调稳定和幸福。而一派欣欣向荣的新世界也确实是稳定快乐。可个人的品格又是否有进步呢?

在文中我们看到,对于与自己不同的异类,文明人和野蛮人也都一样排斥和伤害。这个世界不需要英雄和出格的人,对于与自己不同的人和行为,他们除了好奇还有本能的害怕。从最初的好奇进而开始同化,同化不成,就边缘化,甚至让他失去生存的空间。古今中外这样的实例多得数不过来,屈原、嵇康、阮籍、苏格拉底、伽利略、王尔德……

约翰这个文明社会和野蛮部落偶然间碰撞出来的产物,在两个世界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野蛮社会他因为母亲的关系,被同龄人排斥,回到文明社会,他被当成怪物一样的参观。

而像马克斯这样落魄时自卑得意时张狂,朋友有难时溜边撇清干系的,我们从古至今又何其见少了。

而人对娱乐了迷恋,又是从未改变过,对约翰的出现,所有人都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观看的,也正是这种偷窥欲,最后让约翰陷入真人秀般境地。甚至在新世纪中这种全民娱乐的状态称为真理般的存在。而人的想象力也对感官刺激的追求变得贫瘠。

曾经给巫师和众多音乐家带来通灵空间和创作灵感的药物,并未能在这些文明人身上发挥相同作用。只是让他们沉迷虚幻的快乐,是不是让你想起曾经那些躺在烟榻上的大清子民?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的人类社会,在新世界中也未曾改变过,野蛮人约翰质疑多生子存在的意义,世界首领告诉了他,如果这个世界都是优等人很快就会陷入混乱和相互残杀,人人都想获得优质资源和好的生存生活环境,小至勾心斗角,大至暴乱和战争就始终无法避免。回想一下,那一场战争又不是聪明人在玩弄呢?

也就是这些人性的弱点,让统治者有了最有力的手段来管理所有人。他们让娱乐成为鸦片,让药品成为信仰。人们在美丽中窒息,在快乐中消亡!从未见过独立,也不曾想到还有自由。

如果说《1984》让人痛苦,那它至少还给人反抗的力量,而快乐温柔富贵乡才会让人像忘了还有翅膀的渡渡鸟一样最终忘记了自己还会飞翔。所以,也才能明白孟子为什么要把“威武不能屈”放在“富贵不能淫”前面了,因为前者难,后者更难。

最佳书评

还是作者自己来吧!

在《1984》中,人们被对痛苦的恐惧所控制;《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则被对快乐的盲目追逐所控制。

——《娱乐至死》作者 尼尔·波兹曼这样比较《1984》和《美丽新世界》

止庵先生也曾这样感叹:如果要在《美丽新世界》和《一九八四》之间加以比较,我会说《美丽新世界》更深刻。我不认为“一九八四”有可能百分之百实现,因为毕竟过分违背人类本性;但是裹挟其中,还是感到孤独无助。然而“美丽新世界”完全让人无可奈何。对“美丽新世界”我们似乎只能接受,因为一个人能够抵御痛苦,但却不能抵御幸福。

《美丽新世界》这本书读起来,不会像《1984》那样压抑,可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上,却丝毫不逊于后者,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更甚于后者,《1984》所描述的世界,已经在斯大林和文革期间意义上演了,而《美丽新世界》却是让人浑然不觉,悄无声息就把我们裹挟其中了。赫胥黎在1958年又写了《重返美丽新世界》,时隔26年,作者重新审视当年这部引起轰动的小说,将当年的创作动机和思考维度都一一阐明。

如果看完《美丽新世界》,我觉得很有必要再认真读《重返美丽新世界》,比起任何人的注释,《重返》都全面得多。如果说《美丽新世界》是一部科幻电影,那《重返》就是一部纪录片。通过阅读《重返》,我们也才更明白作者写本书的良苦用心:只有保持自由独立才能成为真正完满的人。

身体和灵魂都需要喂养

在ScarSu和思嘉一起

做素食美味,看优质地影剧,聊私品味书籍

过健康轻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人名言欣赏:痛苦和快乐
妙语辑录
人生感悟荟萃:《对于人类来说,求知一直是人类存在最大的意义。》
快乐来自于调伏心性
爱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
给他人带来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