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页荐读】 日常生活哲学读物:《小哲学家的大问题》

如果要问一个成年人心目中的小哲学家是谁,估计TA脑海中第一个冒出来的会是家里那个永远问为什么的孩子,或者是某个突然抛出大哉问的小朋友。

我至今仍记得那天6岁的孩子突然问:妈妈,如果我死了,我脑子里的思考会到哪里去?当时我站在小区门口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直接石化,我不知道如何接话,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想到死亡,是什么引发他有这样的思考。

如果那时的我知道一点儿童哲学,如我现在正想推荐的这本书所描述的内容,至少可以抛出几个助产士问题,跟他聊聊这个看上去肯定没有答案,但是可能会让这个年龄段儿童产生巨大困惑的问题。瑞士哲学家汉斯·萨纳所说,哲学探究是提问的艺术,而不是等待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现在回想当这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出现,我至少可以抛一个反问:你觉得它在哪里呢?

《小哲学家的大问题》

(瑞士)伊娃·佐勒·莫尔夫

这本书《小哲学家的大问题》让我很喜欢的是三个部分正好面向的是幼儿园、小学生和青少年,从探讨孩子的大问题到关于伦理问题的哲学探究,再到存在问题的哲学探究,文字中又有不少实践的记录,带领着读者一步一步深入看到儿童哲学的魅力。

探讨孩子的大问题

幼儿园小朋友作为初来到世界的新手,每天都在经历未知、惊奇和恐惧,常见的问题例如“妈妈,我那时在哪里?”“我从哪里来的?”,对成年人来说也许不一定要给出一个解释,而是需要分辨这是一个知识型问题,还是一个可以探讨的大问题,涉及到事物的内涵或者意义的大问题。

对哲学探究来说,重点不在于学习知识和了解答案,而在于培养原始的好奇能力。而建立和培养每个人都感到舒适和安全的对话文化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自由和放松的环境下孩子更可能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

托马斯·杰克逊所倡导的夏威夷儿童哲学最值得让人关注的就是这个“情感、智性和物理的安全地带”,在我看来,这个比任何工具都有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发言球或者探讨的工具,用故事和童书引出的对话更容易进入哲学探究的状态中。

伦理问题的哲学探究

关于伦理问题的哲学探究也是我最关心的部分,和儿童进行阅读讨论时,我们经常会结合故事和真实情境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行动进行伦理学思考。目前的儿童哲学除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之外,还有一个组成部分:关怀性思维,这在《看图画书,学批判性思维》(点击可看)一书中也涉及到此内容的说明,本书将这一思维更为细致地分为赞赏性思维、情感性思维、积极性思维和规范性思维。这意味着“培养深层次的情感、同情心和正义感”,如在学校和探究团体中进行,可以加深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甚至人与自我的态度、情感和想法之间的关系。

在“以哲学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提到的内容对学校的德育老师或班主任应该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关于争吵的主题分别在幼儿园、二年级和四年级中使用图画书进行哲学探讨值得一试,两本图画书分别是《鸭子与猫头鹰》和《两个怪物》都有中文引进版。

存在问题的哲学探究

本书中与青少年以哲学探究的方式来探讨宗教问题,令人印象深刻。对大多抱持着唯物观和无神论的国人来说,某种程度上也就失去对世界生成的困惑和思考,宗教看上去是反科学反理性的,但却有另外一种作用力,让青少年更愿意进行思想深处的探究。对正在寻找自己的同一性和存在意义的青少年来说,这显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正如我之前读过的诗体小说《没有橘子就来颗柠檬吧》还有《诗人X》(点击可看)都可以看到主人公对宗教问题的心灵探索。

哲学工具

对才开始有想法与孩子一起进行哲学探讨的成年人来说,工具的作用是让你更有思路知道如何去“做哲学”。这本书中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工具,看起来也非常实用。

“聪明思考者的工具箱”是奥地利儿童哲学家多丽丝·道勒译自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杰克逊的The Good Thinker’s Toolkit,这个工具箱里包含的7个工具不论是专业哲学还是日常哲学都可以引入和练习,这些工具以问题呈现,涉及到提问、举例、论证和得出结论。

S类工具是质疑型的,真的是这样吗?一切都是这样的吗?有没有例外?

B类工具则要求给支持观点的论据,例子或反例;

W类工具是关于概念的澄清的,这在进入哲学探究之前非常有必要实用;

G类工具则是涉及到论证:给出理由,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是怎么根据理由得到结论的;

A类则是提醒你看到G类提供的理由背后的假设是什么

F类是关于结论的:可以得到哪些结论?有逻辑或说服力吗?

而出自《生动的哲学探究》一书中的“五指模型”这个工具让青少年的哲学思考与哲学家更为相似。现象学的方法从杂乱的日常经历开始,区分和全面描述观察、体验和思考的内容;解释学的方法则是从自己的常识以及来自文学、宗教等解释模式,理解事物内容和原因;分析的方法可以运用以上的A、F、W、S和G工具来看论点、假设和结论;辩证的方法则使用S和G工具衡量立场和判断;猜测和直观的方法则是创造性地使用新的假设并验证,分析和做出判断。

用五指模型来对沃尔夫·埃布鲁赫的图画书《大问题》和《当鸭子遇见死神》(都有中文版)进行哲学探究时,可以对图画和文字进行更多的解释,并使用猜测或辩证的方法对“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和“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样的大问题的思考。

作者、译者



整本书读下来,发现译者对童书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书中哲学探讨涉及到的图画书,已经引进的都按照中文版书名列出,如果能按照国内引进情况做个索引就更完美了。

另外,要提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伊娃·莫尔夫是德语世界推广儿童哲学的先锋,她的家里陈列着上百只猫头鹰的艺术品,这本书在文字中也有很多猫头鹰的手绘图画,仔细看,它们似乎都长得不太一样。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被认为是有预知未来能力的圣鸟,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化身,象征着智慧、理性和正义。

而儿童哲学的作用某种程度上也会带给孩子这样的智性启蒙,始终保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质疑,提问带来的思考远比知道答案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来讲,老师们能读一些儿童哲学的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会孩子怎么思考,是很重要的事情!
推荐| 为什么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请收下这份哲学干货,开启思维升级模式
《万万没想到》:如何更好地利用发散型思维,请把大脑当工具
三联生活周刊:与儿童讨论哲学问题
为什么学习哲学? '为了挑战自己的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