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出身于落寞的八旗贵族,登峰造极的捧哏功底被盛赞“亘古一人”

  相声界素来就有“三分逗、七分捧”的说法, 捧哏演员往往需要肚囊更宽绰,甚至在临场应变上要比逗哏搭档更胜一筹。对口相声中,逗哏能得遇一位“大量活的”搭伙,犹如在台上找到一座靠山 。逗哏活不瓷实时,难免出现“崩瓜”、“吃栗子”、“温活”等情况 ,这时经验丰富的捧哏演员往往能将一场即将发生的舞台事故用三言两语化为无形,且不被观众察觉。好量活的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垫砖、递腿儿、顶刨撞带,有时逗哏翻出来的包袱响了,捧哏的能马上接着再翻个现挂包袱,给原本火爆的演出效果再添一把火,这就是行话所说的“二起楼子”。

  在相声界捧哏高人比比皆是,像北京的郭启儒、郭全宝,天津的白全福、朱相臣、李寿增都是不可多得的“大量活”。而这其中要论天资聪慧,配得上“亘古一人”盛赞的唯有宝字辈的赵佩茹先生。怹在相声界捧逗两门的造诣也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赵佩茹师从焦德海之子焦少海,义父就是鼎鼎大名的张寿臣。实际上他并非门里出身,赵佩茹出身于落寞的八旗弟子,祖上是满族正黄旗,与皇室爱新觉罗是本家,后来爱新觉罗氏大多改为汉姓金,“爱新”在满语中即是“金”,而“觉罗”译为汉文后是“肇”。这就是老观众都知道的赵佩茹先生本名其实是“肇佩如”,当年由于受皇室族姓牵连,为了政治避祸(也有一种说法是为了闯江湖响蔓,肇姓笔画繁琐),才将肇姓改为赵。

  虽然赵佩茹先生出身满清八旗贵胄,但早在怹父亲这一辈之前就已家道中落,父亲赵希贤靠变古彩戏法为生,而赵佩茹年幼之时也是随父学变戏法走江湖的,这一点倒是与搭档小蘑菇常宝堃的经历颇为相似。

  23岁那年,赵佩茹与15岁的常宝堃正式结为捧逗,直到1951年小蘑菇牺牲在朝鲜战场,搭伙长达十四年之久。两位在演出中习惯于“打铁”互为捧逗,但赵先生以捧为主。珠帘壁合的两位天才少年在当时可以说一夜爆红,而爆红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作为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拜师早,响蔓早,反应快,活路宽。在寿字辈、宝字辈高人辈出的年代,赵佩茹以极为深厚的捧逗功底技压群芳。或许听龄稍短的观众想象不到赵佩茹身上的能耐有多大,但只要听过怹的活,哪怕只是录音都能感受到其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赵佩茹量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字准确,措辞精妙。从不多说挡包袱的废话,然而垫进去的每个字又都有其丰富的内在含义,给不同的人量活有不同的风格,每一种风格又都烘托了逗哏的表演特点。例如给小蘑菇量的时候,多以烘云托月的姿态出现,而给马三爷量的时候为了使三爷文哏的包袱更脆更响,赵先生在台上惯用刨着使,给观众一种感觉捧逗两人是针尖对麦芒,较着劲的出包袱。

  在常宝堃牺牲后,赵佩茹除了给三爷量活,自己也经常逗哏,而固定给怹捧哏的是另外一位寿字辈捧哏名家李寿增。凭心而论,赵佩茹的嗓音并不是清亮甜润的那种,略带沙哑的嗓音加上老范儿相声艺人的作派让怹在使说功活时照样引人入胜,像《福寿全》、《大戏魔》的使法和风格就与其他艺人截然不同,特点极为鲜明。而《百分迷》、《不离婚》等新段子在人物塑造的精细程度上甚至与马三爷不相上下。

  如果这些还不能说明怹的艺术造诣,那么同行的口碑或许可以间接证明。“亘古一人”的美誉最早出自于少马爷马志明之口,侯耀文学相声时侯宝林指定要求儿子拜在赵佩茹门下,虽然拜师时赵先生已经故去多年,但老侯爷仍旧执意要儿子成为赵家门的徒弟。李洁尘之子李伯祥、常宝堃之子常贵田都是赵佩茹膝下弟子。除了门里出身的世家子弟,其他徒弟如:高英培、徐德奎、马志存、张奎清等人也都在后来成为一代杰出相声名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笑傲江湖”的“掌门大师兄”:相声各代门长
怀念赵佩茹同志
相声演员赵佩茹
当今水平最高的相声捧哏是于谦,像他这样的好捧哏,过去还有不少
笑坛趣闻之八十六 “小蘑菇”是怎样和赵佩茹搭档的
相声行各代门长名单,字辈怎么来的,各时期领军人物又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