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六甲收徒马志明传艺!他是相声界实力与名气严重不符的小老艺人!

  响蔓,无疑是每个相声演员梦寐以求的渴望。但真正扬名立万的演员中,名不副实的同样大有人在。每个观众心目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在此也不便点出名姓。反之,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所谓“民间闲散艺人”,在表演艺术上却有着极高造诣。知名度与表演水平之间一但出现不对称,结果都是令人遗憾的。


  在天津相声园子里,有这么两位青年相声演员——马军、盛伟。用观众的话来说:“这俩人从网上单独搜谁的名字都查不到任何资料。”其知名度可见一斑。可就是这么两个无名白的青年演员却用表演实力彻底征服了懂行观众。


  从马军 、盛伟二人的表演风格来看,是地道纯正的津派相声,但他们却又都不是天津人。马军十五岁从唐山来到天津,进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系统学习相声表演。而90后的盛伟年仅十四岁便踏上了赴津学艺之路。如今三十岁上下的他们都已受聘为母校的授课教师,在相声门里也正式拜了师父。马军师承马六甲,传授艺业则是由少马爷亲力亲为。而盛伟的师父是北京相声名家靳佩良先生。十余年植根相声小剧场,身上的能耐随着舞台历练越发醇熟深厚,但知名度并没有随着艺术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虽然两人都已有十多年从艺经历,也各自拜了名师,但空口无凭,究竟他们的相声好在哪?其实作品可以说明一切。两人搭伙合作《哥俩好》《不容忽视》《如此较量》《友情买卖》等新活,无论创作还是表演都经得起推敲。比如在笑声传奇舞台上使的《哥俩好》这块活,开场垫话儿包袱分别是“桃源两结义”和“师兄弟请客吃饭”。两个小包袱看似独立,实则是为正活“哥俩盗墓”埋下伏笔。


  这样的作品结构在表演上更便于不着痕迹地入活,垫话与正活无缝衔接,让观众听完不会有硬山隔岭的感觉。炸坟盗墓的想法是荒诞的,而因利益分配争执不又是现实的。段子虽然叫《哥俩好》,但刻画的甲、乙二人却是虚伪又唯利是图的形象,讽刺意义鲜明深刻。整块活找不到一个臭包袱,没有半点撒狗血。虽然是讽刺题材的段子,但没有一句说教意味的台词,完全靠表演塑造人物,抖响包袱。


  在表演《大保镖》《白事会》《大相面》等传统活时,明眼人都能看出马军使活完全依照着马志明先生的路子。铺垫细致,四平八稳,口风和做派与年轻时的少马爷相差无二。正因为两人一直秉承着规规矩矩使活的原则,因此不管在茶馆园子还是电视舞台上都看不到青年相声演员惯用的洋闹式表演。或许这也是他们火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吧,活瓷实只能让少数内行观众品出功底,然而在追求超刺激包袱的观众眼中他们的表演却成了呆板、老套。


  单纯以表演水平而论,在京津两地青年相声演员中,马军盛伟跻身三甲绰绰有余。让观众感到遗憾的是,即便最近几年两位开始频频登上各大卫视的舞台,且均有不俗表现,但两人依旧维持着不温不火的尴尬处境。究竟是如今懂行的观众太少还是小相声园子的平台阻碍了这对实力派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相声的那么多,谁的相声“血统”最完美?马志明?侯耀文?
?? 马军,盛伟相声:《哥俩好》
相声《哥俩好》:马军、盛伟发财新思路,笑哭观众!
今日头条
马志明《如此聪明》,搭档相声演员黄族民,这段还是头回听!
马志明之子马六甲,有“马六甲海峡”的谐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