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想演电影却被两位大师求着学相声!马季的人生拐点就因为一句话
1973年下半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播放了一段相声《友谊颂》。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耳边萦绕的始终是那几段样板戏。当突然从收音机中听到这么一段幽默而又有现实意义的相声后,大家才发现睽违已久的相声终于回来了!


这段相声创作者和表演者正是马季,而《友谊颂》也是马季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后的第一段代表作。虽说马季与相声结缘很早,但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日后会以此为业,还说出了名堂。由于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马季经常跟班上的同学吴常昆放学以后去启明茶社打零工帮着收牌。在启明这样一个高人云集的相声园子里打杂,能不受熏陶吗?“熏活”熏得多了,他也开始喜欢上了相声,凡是听老先生说过的段子他都尽可能默默记下来,一有机会就试着说两段。直到1954年,20岁的马季参加了北京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并凭借作品《找对象》获得了一等奖。


1956年,崭露头角的马季被北京市总工会选中,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比赛前半个月,还专门安排刘宝瑞、郭全宝两位对他进行系统辅导,而马季也不负众望再次将全国汇演一等奖收入囊中。当时,在现场观摩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白凤鸣以及侯宝林都对这位年轻人赞赏有加,侯宝林更是提出希望把马季调入中广,让他当个专业相声演员。


这本来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可马季却犹豫了。虽说他从小喜欢相声,但也只停留在业余爱好,而他最想从事的职业其实是电影演员。不过刘宝瑞、侯宝林二位都认为他是个说相声的好苗子,轮番给他做思想工作。刘宝瑞不止一次劝他,“小子,你搞电影没出息,你得搞相声”。马季知道两位前辈在相声界的地位,他也很尊重老先生的意见,于是就来了。很快马季正式调入了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为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当时单位里有位党委领导还找马季谈话,说你知道为什么把你叫来吗?很简单,就是让你发表新相声,说传统相声的有侯老师、刘老师,他们都是大家。你跟他们学,搞新相声,学不好就搞不好新相声,这就是你的一个仓库、学校。在那个时代,人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马季是党员,觉得这是党的指示,于是发展新相声就成了他的使命。


为了让马季快速成长,说唱团领导给他安排了四位大师级的老师,分别是郭启儒、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四位老师对马季倾囊相授,马季也不敢有丝毫懈怠。除了跟着“中广四老”学艺,他还经常去园子里“偷艺”。听人说阎笑儒的《卖布头》是行内公认的第一,马季就慕名来到天津,买票进场“偷师学艺”,没想到刚一进门就被阎笑儒认出来了。在了解过来意之后,阎笑儒马上临时更改了节目单,改使这段《卖布头》,而且使的还是最完整的《卖布头》。


为了重点培养这颗希望之星,老师们还主动给他捧哏。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刘宝瑞就给他量过《找堂会》《扒马褂》《拔牙》《拆字》等多个传统活。同时,说唱团领导还从生活上给予他特别照顾,为他的新相声创作提供便利条件。在中广刘宝瑞和郭全宝在一个排练室,郭启儒和侯宝林在一个排练室,而马季自己有一个屋子是连宿舍带他的创作室还有排练室。


有了大量的传统相声基础打底,让马季在创作新相声时如鱼得水。正所谓没有传统相声的表演技巧作为根基,创新就是一场自娱自乐的儿戏。上世纪50年代末,他先后创作并演出了《英雄小八路》《找舅舅》《登山英雄赞》《打电话》《画像》等创编相声,这些新作品经电台播出后风靡一时,也让马季的名字从此家喻户晓。在一段段新相声的积累中,马季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形象气质、舞台表演都透着一股清新,俨然是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曲艺理论家薛宝琨曾经这样评价当年的马季:“他口风好,比较俏皮、饱满。节奏感好,嗓子好,松紧、高低都很合适。”而他和前辈艺人最大的不同是:“在台上不丑化自己,有时代精神。”


当年要不是侯宝林、刘宝瑞两位老先生苦口婆心的好言相劝,或许电影界能多了一个马树槐,但相声界却失去了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马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曲艺名家名段珍藏版:中国传统相声
心中永远的偶像| 那些已故的老艺术家(第六期)
经典恒久远,一部永流传!曲艺相声纪录片《一百年的笑声》
歌颂型相声创始人夏雨田,随张寿臣弟子康立本学艺,拒拜师侯宝林
相声电影游园惊梦 (1956) 侯宝林 郭启儒 马季 刘宝瑞
姜昆说:说相声也有三个代表 - 胡荣荣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