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想养出巨婴,就要明白一个教育真理:好的教育,父母一定要有所“图”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出身在四线城市,父母不能给你事业带来任何帮助,你还心存感恩吗?”

这个提问下,有2227个的回答,被180万人浏览过。

对父母心存感恩难道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吗?仅仅是因为父母不能给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就动摇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这也难怪有的父母会发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自己付出全部,却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迷上赌博,不仅没有完成学业,还在欠下十几万债务后,跑路了。

面对每天上门要债的债主,年迈的母亲不仅掏空了积蓄,还去做各种零工,拿到了工资之后还要转给儿子。但即使是这样,母亲仍然自责地认为:“妈老了,没用了”,只求已经30岁的儿子能好好活着。

我们总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往往这份“不求回报”,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养育,一定是有所“图”的。

PART
.01
“图”孩子知来处

几乎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问过:“我从哪里来?”

有不少父母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总是会略带敷衍地说:“门口捡的”或者“充话费送的”,极少有父母会郑重认真的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认为这些孩子不需要知道。

但是,只有孩子知道母亲生育过程中的艰辛,才能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才能更加珍惜、善待自己与其他生灵。

纪录片《生门》,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4分。它将镜头聚焦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妇产科,用丝毫不加修饰的拍摄手法,直击生命诞生时生死博弈的震撼现场。

导演陈为军曾无限感慨地说:“希望能从这样一部纪录生命诞生前后的影片中,让人们看到生命既是如此之轻,生命又是如此之重。”

只有看懂这段经历的人,才能明白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成功的教育是要教出一个懂得敬畏生命的孩子。

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善良,懂得什么是敬畏,懂得什么是底线。

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尚小,不懂事,不会有什么坏心思;实际上,善良与否与年龄大小无关。

网上曾经疯传过这样一个帖子:发帖的楼主正在和怀孕四个月的嫂子聊天,亲戚家的孩子经过,从后面狠狠推了嫂子一把。后来楼主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推她嫂子,这孩子满不在意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看看推到她会不会也流产。”

武汉晚报也曾报道过一个事件:因为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用小刀割断了施工者的安全绳,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后才将人安全救下。孩子说,“我当时在看《喜羊羊》,外面钻机打墙的声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绳子割断了。”

不懂得敬畏生命的人,不仅可能会伤害他人,更容易伤害自己。

所以家长可以不求孩子回报,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迎来一个新生命所要遭受的苦难,这样孩子才能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拿生命来开玩笑,因为生命从无小事。

PART
.02
图”孩子担责任

前段时间在一档家庭调节栏目中,看到这样一段故事:

一位从当地211大学毕业的男生,竟然毕业后的十年时间都宅在家中,不愿出去上班。日渐老迈的父母无奈之下,只好找来节目组,想劝孩子出去找一份工作。

这位母亲面对镜头所说的话让小七印象深刻:“我们也不指望他养老,但是我们总有不在的一天,到时候他怎么办呢?”

父母可以不指望孩子养老,但是要让孩子明白给父母养老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只有把这份需要承担的责任,放在孩子面前,孩子才会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有责任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有出息。

就如河南一名90后的女老师在班会上说的那样:“如果你的父母能忍受5点的寒风起来干活,那么6点多的课本对你来说并不冰手。”

不要小瞧了这一点道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

15岁的深圳女孩黄伊淳将父母素日的辛劳看在眼里,懂事的她希望以后能给父母更好的生活,而她选择的方式就是努力读书,力争考上好的大学。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黄伊淳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每天把自己的日程安排满满当当,她就像个小超人一样拼尽全力,丝毫不松懈。她的专注和自律令老师赞叹,也让同学们敬佩。


孩子注定要成长,父母也注定要退居幕后。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要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成长为大树,独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PART
.03
“图”孩子懂感恩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想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一些贫困生。

有关部门提供了有受捐需求的学生的花名册,老人却犯了难,他的退休金不够资助那么多学生。

于是老人按照花名册上的联系方式,给每个学生寄去了一本书,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和邮箱等信息。

起初,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

在不解和质疑中,老人开始了等待,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有一天,其中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了祝贺节日的卡片,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了“懂得感恩的人更值得资助”的道理。

并不是老人苛刻,而是从小事中就可以窥见人品。

而人品,就是根基,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

就像希腊诗人米南德说的:“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

对于亲情来说也是如此,父母可以不需要孩子回报,但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如此才能让孩子的路走得更远、更宽。

如果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

父母有所“图”,

那么他们

为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用“垃圾教育”,绑架孩子的生命
“孙俪养了我4年,我想毁了她”,不懂感恩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40年后,有三种老人会面临养老困境,希望你不在其中
孝道[611]-如何看待古代尊老养老,现代弃老虐老?[8]
70后很有可能成为养老最无奈的一代,这是为何?看完总算明白了!
只有敬畏生命,才能负责任地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