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带着孩子逃离一线城市,不焦虑不内卷,如今孩子成了这样……”
userphoto

2022.11.28 辽宁

关注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在传统观念里,一个好妈妈,既要温柔贤惠,又要勤俭持家,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

所以,网上才流行那句话——“我的妈妈是超人!”

说白了,以上对妈妈们的定义,还是要求妈妈将孩子排在人生的首位,一切围着孩子转。

虽然这样的母爱很伟大,但谁都不希望社会刻板印象给母爱贴上固有标签,这样无形中只会让我们压力更大。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到点下班》

其实,母爱本就没有统一的模板,你必须承认,我们身边还有些妈妈:

她们不操持家务,不为孩子牺牲,有自我的精神世界,有新潮的育儿观念,创造了一种非典型的亲子关系。

你可以说,她们不是一个完美妈妈,但你不能否认她们也是爱孩子的好妈妈。

朋友母女:

我们越来越“独”,但我们都很自由

有个妈妈和女儿的关系很特别,她们有亲密,也有疏离,有依赖,却又各自自由、独立。

这对非典型母女,就是《人物》周刊报道过的—48岁的胡永平和女儿韩舒淇之间的故事。

胡永平是非常看重平等和自由的人,她在传统家庭长大,深知那种被束缚和掌控的无力感。

图片来源:《人物周刊》:年轻时的胡永平,早早成为母亲,却对人生充满困惑

所以,她会刻意避免成为那样的妈妈,尽量不掌控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

对于韩舒淇的成长,胡永平没有太多要求,给女儿最多的权利就是自由。

她不会过问女儿的私生活,不干涉女儿的喜好、交友,在基本原则之外,她们两个都做到了彼此尊重。

但你要说她不管孩子,是个自私的妈妈,那就有点过于苛责。因为胡永平该尽到的责任也都在努力尽到。

胡永平有自己当母亲的标准,她不会轻易指责孩子,或者点评孩子这个那个不对,而是换个方式,就是你这么做,我可以给出建议,但我不会强烈禁止。

比如,韩舒淇染发的颜色,她觉得不好看,但她不会直接说,只是会建议换个颜色会更适合。

包括谈恋爱,韩舒淇的每个男朋友,她都认识,还会一起吃饭。

虽然她可能不喜欢这个人,但她会尊重,同时也会做性教育,让女儿知道哪些事情对自己有害。

她想让女儿知道,你有选择的自由,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妈妈会一直站在背后,你不用害怕。

图片来源:《人物周刊》

韩舒淇说:“我妈从来都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妈妈。”

的确,胡永平的母爱表达方式很反传统。

她不讲牺牲和奉献,不讲束缚和要求,更多是用一种平等、自由的态度,指引女儿慎重、独立做出人生的每个选择。

同时,她对工作的拼命、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大胆追求,喜爱潜水、跳伞、骑摩托等,都在潜移默化让女儿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现在她跟女儿一起工作,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韩舒淇能找到喜爱的事情,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人物周刊》:40岁后,胡永平爱上了骑摩托车

仔细想想,做母亲是没有范本的,而胡永平提供的范本是,可以付出,但不要牺牲,先成为自己,才能成为别人的妈妈。

佛系妈妈:

先让自己舒服,才能让孩子舒服

都说“父母之爱则为之计长远”,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大部分的妈妈都会为孩子考虑周全,通过报班来帮孩子赢在起跑线。

但是,不为孩子报班的妈妈,就不是好妈妈吗?

当我看到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中的大理妈妈乐乐,突然眼前一亮,发现在传统之外,还有一种并不传统却也值得借鉴的育儿方式。

乐乐和女儿赵梅朵生活在大理,她的育儿心得是,先让自己舒服,才有能量照顾孩子。当你自己别扭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让别人舒服。

所以,乐乐选择了令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她搬到喜欢的城市居住,从事喜欢的职业,创办了心理工作室。

乐乐的日常生活是看云、喝茶、做心理疗愈。

她自己就过得非常快乐,而这种良性的情绪也自然传导给孩子,让赵梅朵成长得无忧无虑。

我愿意称乐乐为佛系妈妈,因为她从未有过育儿焦虑,不参加教育的内卷,不逼孩子写作业,没有给孩子报过补习班。

但你能看出,赵梅朵是个自律且快乐的孩子。

乐乐说,女儿都是自主性的学习,发自内心去做喜欢的事情,不管是学习,还是爱好,乐乐都会无条件给予支持。

赵梅朵的业余爱好是烹饪,理想是当个厨师。乐乐会默许女儿在灶台前折腾,也会给她做的美食给予极大肯定。

赵梅朵还很喜欢画画,乐乐会陪着她一起作画,任其施展天性里的热爱。

所以,当乐乐问女儿“妈妈不会烘焙,不会做饭,为什么你还让我当你妈?”

赵梅朵特别开心的说“因为你会跟我讲一些道理。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

从乐乐身上,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当妈妈先去找到喜欢的生活,让自己的情绪价值得到满足,活得舒坦不拧巴,才会有更好的精力和心情,去养育孩子、照顾孩子。

就像乐乐说的那句话“”我不需要孩子成为自己的荣耀”。

潜台词是,因为我自己的人生就可以很荣耀。

努力追求幸福,是妈妈,更是我自己。

我想分享的第三位妈妈,也是来自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是关于单亲家庭重组过程中,亲子关系的碰撞与和解。

成都妈妈欣欣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前一段婚姻的仓促和不成熟,让她对下一段感情慎重且珍惜。

但这也意味着,她将迎来更多家庭关系的挑战。因为她的儿子原儿无法接受这个新家庭成员的到来。

为了阻挡欣欣和男友查理交往,原儿使出了浑身解数,作天作地,哭闹不止,甚至还会说难听的话刺激妈妈。

因为在孩子幼小的认知里,她担心妈妈的爱会被分走,自己会失去妈妈。

欣欣明白这个过程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面对,因为她曾经也生活在单亲家庭,也曾有过叛逆阻拦母亲追求幸福的经历。

她更能理解原儿,但欣欣也深知,母子的关系走到了一个成长的节点,孩子需要面对生命中的新变化。

欣欣在原儿闹完脾气,情绪冷静后,会跟他好好沟通,询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问妈妈“你是怎么做到两个爸爸都喜欢的?”欣欣坦诚的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孩子做心理疏导。

而查理这边也在努力和孩子建立感情,陪原儿玩,当朋友,让他开心,让原儿觉得他来了以后是对生活有加分的。

在处理再婚问题上,欣欣没有在孩子面前刻意回避这件事,也没有一味迎合孩子的负面情绪。

而是用一种把事实丢在原儿面前,让它呈现的方式,哪怕是孩子会中间有意见、搞破坏,这个过程,他们都接受,一起去调整。

就像欣欣认为的,决定父母幸福的决定,不应该由孩子来做,而是由大人来做。有些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

欣欣的这个观点,很符合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理论。

“就是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

作为父母,我们尽到了我们的责任,完成了我们的课题,剩下孩子的选择和成长,那是他的人生课题,需要在家长的辅助下,让他自己去克服和面对。

《了不起的妈妈》宣传海报上有句话“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爱你的妈妈。”

是的,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什么才是好的妈妈,也许每个深爱孩子的我们,都是适合的回答。

妈妈这个词,从来不意味着牺牲和奉献,也不一定要隐忍和求全,在成为别人的妈妈之前,我们还是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离异带娃遇上爱情,这位50+的妈妈活成了“爽文大女主”
孩子上幼儿园,父母要做哪些准备?
家庭的“仪式感”不是瞎矫情,如果一点没有,孩子幸福感会很低
梅朵:我为什么喜欢《瞬息全宇宙》:救赎、成长和蜕变 | 二湘空间
推荐 | 华锅张:我和两个藏族“女儿”
胡洁: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绘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