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腺癌病理诊断新进展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5年WHO发布的肺癌组织分型建议,将肺腺癌分为浸润前病变(非典型腺瘤性增生、原位腺癌等)、微浸润性腺癌以及浸润性腺癌(贴壁状腺癌、腺泡性腺癌、乳头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以及实性腺癌等),而在这些病变中可以将肺腺癌分为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而不同的病理学亚型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浸润性肺腺癌中以贴壁状为主型肺腺癌的预后最好,其次为腺泡状为主型和乳头状为主型肺腺癌,而预后最差的则是微乳头状为主型及实体为主伴黏液分泌型肺腺癌。本文将对浸润性肺腺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进行介绍。

2015年版WHO对肺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较为粗浅,根据主要的组织学亚型将肺腺癌分为低级别(贴壁亚型)、中级别(腺泡和乳头亚型)和高级别(实体和微乳头亚型)。这种分级与患者的预后的确存在相关性,但是并不能较好的体现如分化较好的腺泡亚型以及筛状结构腺泡患者的预后。2020年6月,国际肺癌协会在JTO上发表的“A Grading System for Invasiv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 Proposal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Pathology Committee”一文提出了肺腺癌的新的分级系统,并提出了复杂腺体的概念[1]。其中,筛状、腺体形成不良(不规则的、条带状)以及单个细胞浸润等结构都被归为复杂腺体结构。在该文章中,研究人员除了考虑到复杂腺体结构可能在分级中所起到的作用外,还考虑到了其他的细胞形态学的因素,包括核级、核分裂、细胞级别、STAS、坏死等因素。基于预测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在主要组织学亚型的种类以及高级别成分(高级别成分包括实体、微乳头以及复杂腺体成分)比例是否超过20%的基础上,无论是否纳入其他可能影响到分级系统的复杂因素(如核级、核分裂、细胞级别、STAS、坏死等因素)来进行全面的组织细胞学分析,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如果将这些复杂因素都纳入考虑,无疑将增加临床诊断的复杂性,并且不同病理医生判断的可重复性较差。因此该文章提出,临床只需要考虑主要的组织学亚型和高级别成分是否占到20%作为分级标准或许就能够比较好的预测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基于此,国际肺癌协会提出了IASLC分级系统,该分级系统将肺腺癌分为3级,分别对应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其中1级(高分化腺癌)以贴壁状为主,高级别成分(实体、微乳头和/或复杂腺体)占比<20%;2级(中分化腺癌)以腺泡或乳头状为主,高级别成分(实体、微乳头和/或复杂腺体)占比<20%;3级(低分化腺癌)为任何亚型,且高级别成分(实体、微乳头和/或复杂腺体)占比>20%。这种分级系统既兼顾了主要的组织学亚型,同时也兼顾了特殊的分化较差的复杂情形。相关研究证据表明,国际肺癌协会新的分级系统能够更好的去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新的分级系统的操作性也较为容易,不同病理医生之间的可重复性较高。所以新版WHO中提出了该新的分级系统。

此外,今年发表在Modern Pathology上的一篇名为“Discohesive growth pattern(Disco-p) as an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in lung adenocarcinoma: an analysis of 1062 Japanese patients with resected lung adenocarcinoma”的文章提出了肺腺癌的新的生长方式,也就是非黏附性生长方式[2]。这种生长方式中同样包含了复杂腺体的生长方式,也就是在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内出现单个肿瘤细胞或者小巢/小梁状的浸润方式,并与肿瘤的出芽或者在结缔组织间质中出现的微乳头结构较为类似。非黏附性生长方式可以与其他的组织亚型,如复杂腺体、实体以及微乳头结构等组织学亚型相伴存在。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具有非黏附性生长方式与不良预后因素,如淋巴结转移、大肿瘤、高TNM分期、脉管及胸膜侵犯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存在非黏附性生长方式的肺腺癌患者OS以及DFS均较差。因此该文章提出,肺腺癌中非黏附性生长方式是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编号:CN-70713

参考文献

1. Moreira, Andre L., et al. A grading system for invasiv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 proposal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Pathology Committee.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5.10 (2020): 1599-1610.

2. Rokutan-Kurata, Mariyo, et al. Discohesive growth pattern (Disco-p) as an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in lung adenocarcinoma: an analysis of 1062 Japanese patients with resected lung adenocarcinoma. Modern Pathology (2020): 1-1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osh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Go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ASLC:浸润性肺腺癌病理学新分级(2020版)
课程笔记 |《2021 WHO胸部肿瘤-肺肿瘤分类进展》
早期肺腺癌的不同病理分型-矛盾与挑战
WHO肺部肿瘤组织学分类(第5版,2021)
WHO5女性生殖-子宫内膜样癌
【医学新观点】不同病理分型对Ⅰ期肺腺癌预后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