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电力电子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电力电子设备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管理职责和内容

主管部门职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工业行业和信息化产业的监督管理,组织制订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组织制订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并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科学技术部负责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等工作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是中国政府负责管理国防科技工业的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领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和军工核心能力建设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

电力电子设备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为中国科协主管的中国电源学会,旨在促进我国电源科学技术进步和电源产业发展。学会在行业咨询、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立项、开展学术交流及科技成果评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司为中国电源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

二、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国家各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诸多政策文件,在鼓励能源转型,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端制造业。政策推动光伏储能、电动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科研试验、电力配网、特种装备等行业或领域快速发展。这一趋势对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促进其升级迭代,同时也创造了广阔的产业政策空间和市场机遇。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发布部门政策名称主要规范内容
2021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1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2020年11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确立了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监管要求和相关法律权利义务关系
2019年3月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为了加强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管理,保障供电、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供电、用电秩序,安全、经济、合理地供电和用电
2018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
2018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2018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8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2017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
2017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014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5年7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

行业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发布部门政策名称政策相关内容
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升重点方向:汽车行业包括整车电气功能检测装置,电子行业包括电性能测试系统。
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供给能力:提升光电检测设备水平;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
2022年6月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在能源转换、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以电力输配和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环节为重点,研发和推广高效电能转换及能效提升技术。
2022年3月国务院《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
2021年11月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21〕58号)引领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适应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的新一代电网、新型大容量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装备全面突破,推动电力系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战略性、前瞻性电网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建设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双向互动、智能高效的先进电网;突破能量型、功率型等储能本体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满足能源系统不同应用场景储能发展需要。
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效光伏组件、大功率海上风电装备、氢燃料燃气轮机、超高压氢气压缩机、高效氢燃料电池、一体化商用小型反应堆等新能源装备。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打造绿色消费场景,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光热产品、绿色消费类电器电子产品、绿色建材等消费。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创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稳定理论、规划方法和运行控制技术,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2021年10月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落实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2021年5月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年提高,确保11%2025左右,后续逐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
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
202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光伏制造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质量检验机构和专职检验人员。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应配备AAA级太阳模拟器、高低温环境试验箱等关键检测设备。逆变器生产企业应配备环境测试、并网测试等关键检测设备。鼓励企业建设具备CNAS认可资质的实验室。
2021年2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2021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做强电子元器件产业、夯实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为目标,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支持重点行业市场应用,建立健全产业链配套体系,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安全。
2020年12月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推进终端用能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广新能源汽车、热泵、电窑炉等新型用能方式。推动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开展电化学储能等调峰试点。面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部署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与装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方面研究。
2020年5月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是贯彻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持续完善电网主网架,补强电网建设短板,推进柔性直流、智能电网建设,充分发挥电网消纳平台作用。
2019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的产业有: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分布式供电及并网(含微电网)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效车用内燃机研发能力建设;城市及市域轨道交通新线建设。
201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指南》完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体系,指导工业企业(园区)优化用电结构、调整用电方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其中提到通过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等技术节电措施提高电能利用效率节约用电量。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WWTQ)

注:上述信息仅作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报告正文为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年修正版)
2021年我国电池安全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大储能发展力度
快来!2022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电力装备展览网上看
福建计划2021年基本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新能源微电网指导意见出台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