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材料作文审材立意与快速开头写法例析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陕西师范大学从2007年开始使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每年几千份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专业不是打印的,而是用毛笔一笔一画写上去的,最初请学校老教授手书,后来由老中青三代人一起手书再由老教授把关,一张张散发着翰墨书香的录取通知书被网友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温暖人心的通知书”。2018年,学校又设计了新版录取通知书,采用宣纸材质,在毛笔手书的基础上将汉封泥印、剪纸剪影、祥云底纹等等传统元素糅合在一起,凸显了传统文化印记,更具收藏价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 问题印象

   好文不多,病文不少。

   老病未除,新病又生。

§2 问题呈现与剖析

一、老毛病:

    中心立意:不鲜明集中

    论证结构:层次不明,论证不力

    主体内容:空泛抽象,言之无物

二、新问题:

1.题型失察:把新材料作文当话题作文写

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都会提供作文材料,但其作用是不同的。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引子,其作用是帮助考生弄清写作的话题范围,当然材料有时也会隐含观点态度,但考生要采纳也事不采纳,只须审清写作的话题是什么,只要在此话题范围之内,考生想写什么写什么,怎样立意几乎都是符合题意的。高考曾经连续多年使用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开始时因基本没有审题难度,考生普遍有话可说而大受好评,但太过宽泛的话题很快被部分人钻了“空子”,成功套作、宿构,最终因“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出现了太多宿构文、套作文而被废弃。就像本材料,如果审材环节不到位,就容易写成以“传统文化”为话题的作文,在“传统文化”的这个“筐”里或洋洋洒洒或东拉西扯写成谈论“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丰富内涵、价值意义、魅力丰采之类泛泛而谈、大而不当之文。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除了作为引子启发引导考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外,往往还蕴含着深层意思或命题意图,也就是说材料中其实隐含着不同的写作角度与相应的观点态度或价值取向,考生必须深入审读清楚,理解材料的含意,才能写出符合题意之作。换句话说,新材料作文的观点必须从材料中来,考生要从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对材料提供的情景细节进行深入地思考揣摩、分析把握,再提炼出符合材料的立意,然后选择其中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形成自己的判断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再对接现实生活展开论述证明。还要注意在论述过程中要适时回扣材料,以突出“材料作文”的特征,其实就是告诉读者,本文是基于某一材料引发思考而写成的文章。

2.开篇失当:引材失度,开头失法。

引材失度,简单说即滥用材料,主要表现为不顾文章的论点是什么,随意引述材料,开头段无法准确摘引或概述材料中与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相对应的情景细节,只能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大段照搬照抄材料。

开头失法,简单说就是开头没有章法,没有法度。新材料作文的开头通常需要从材料入手,先引材,再通过简要的分析,自然推出文章的中心观点。开头引述材料的目的或作用在于,既体现材料作文的特点,又能保证文章的观点来自材料,可以有效避免偏题离题的弊病。

三、都是“审材”惹的祸

审读材料是新材料作文的首要环节。审材环节出现问题,会引发恶性连锁反应,可能导致离题、中心不明确、层次结构混乱等一系列问题。上述所说的新老毛病不少都是因为审材环节出现问题而造成的,换个角度看,可以这样说:文章之所以层次条理不清,是因为中心立意未明;中心立意之所以未明,很多是源于开头没有法度,无法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开头之所以没有法度,是由于材料审读失法,对材料整体把握不到位,只抓住某一关键句或关键词语便匆匆立意作文。

四、审材存在偏差产生的立意与拟题

传统的魅力

弘扬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留下来吧

见字如面

书写传承

传统文化之美

书法与剪纸

传统文化的美与传承

重拾文化

谁更有收藏价值

让传统文化抚平我们躁动的心

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和谐融合

文化之美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力量

有温度的录取通知书

关怀

用毛笔书写的录取通知书

迷人的魅力

传统文化传承需两代人

传统文化与生活  

待事需严谨(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件小事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品质)

小议“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这种行为是在“作秀”,是为了博人眼球,无非是为了吸引生源;考生择校的标准不是“录取通知书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可能会影响考生选择高校,令其作出后悔的行为;而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折磨考生的心,因为毛笔书写太耗时耗力,考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收到……)

§3 图说审材立意

如何揣摩材料的情景细节审材立意?

一、整体把握,综合考虑

 目的:弄清材料说的是什么问题(论题、话题),明确论述对象。

 技巧:抓住关键词句。

如本材料中,通过对毛笔手书、宣纸材质、汉封泥印、剪纸剪影、祥云底纹、传统元素、传统文化等关键词语的感知,很快便能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而从陕师大毛笔字录取通知书发生发展过程中则不难得出“传承”之意,如此,本材料谈论的就是关于陕师大“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传承传统文化”就是作文的论述对象

二、理解含意,顺“意”立意

 目的:读懂、领会材料隐含的意思、意图

  技巧:从材料提供的情景中搜寻典型细节加以揣摩

 材料中典型的细节通常表现为人物的言与行、对象突出的特征或表现、事件的关键环节及因果等。

本材料中有哪些情景细节可供思考制订呢?详见下图:

三、用一句话说出你的立意

如本材料,从上述含意点中,选择一个或三二个作为文章的中心立意,用一句话简要表述出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坚守精神、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做好传帮带、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等等。论点明确后,只要围绕论点进行谋篇布局、选材组材,便能快速完成写作任务。

§4 新材料作文“三步开头法”

1.“引述材料”:根据论点需要,摘要概引材料。

   简洁、有度,305080100字;

2.“评析材料”:对所引内容作精要点评。

   使从材料到论点的推进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亮明主旨”环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论点要从材料中来、符合材料含意、能接地气,有现实感。

§5 开头例析

1.为了引述而引述的开头

2007年陕师大开始用毛笔字书写录取通知书,2018年在此基础上将汉封泥印、剪纸剪影、祥云底纹等传统元素糅合在一起,凸显了传统文化印记,在这10年间也从几位老教授写到老中青三代人一起合作。这些录取通知书被网友称为“最值得收藏的录取通知书”,这种弘扬传统文化的行为也被网友所称赞。(《录取通知书中的文化影子》)

——完全没有章法的开头,写了132字而不知何为。

2.二步开头美中不足

陕西师范大学的毛笔字录取通知书,一笔一画均由教授写作,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引材)我以为,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不仅体现了当今文化多元时代国人应有的坚守,更折射出我们如今文化表达方式的贫乏落后。(亮旨)

——完成了提出论点的任务,但因缺乏对引述内容的评析,论点的推出显得突兀。

3.三步开头示例1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其与传统因素的揉合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引材)这份极具中国风的录取通知书的爆红,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评材)因此,传统文化只有在符合当今时代潮流下开拓新思路,创新型继承,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才能更好的传播与发扬。(亮旨)

——203郭奕芸《创新型继承》

4.三步开头示例2

毛笔手书,从老教授操笔到老中青三代合力,从2007年到2018年,从旧版到全新设计,(引材)陕师大一纸小小的录取通知书前后12年间的变与不变,生动的诠释了其对传统文化的大情怀,(评材)启示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不仅需要行动,而且需要坚持,更需要创新。(亮旨)

——老吴下水

§6 范文借鉴

创新型继承

203 郭奕芸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其与传统因素的揉和而成为讨论的热点。这份极具中国风的录取通知书的爆红,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因此,传统文化只有在符合当今时代潮流下开拓新思路,创新型继承,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才能更好的传播与发扬。(“引材——析材——亮旨”,章法严谨,简洁得体。)

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不断的深入传播,人们日趋“西化”的现象愈发严重,对情人节、复活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极力吹捧,却忽视春节、元宵、清明、七夕、中秋等的传统节日,诸如此类 “外国月亮比中国圆” 现象层出不穷,传统文化备受冷落,似乎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与人们渐行渐远,正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因此,如何创新传承,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其重回大众视野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陕师大的毛笔字录取通知书,正是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有机融合,才获得好评如潮,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其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也让人看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美好未来。

令人欣喜的是,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像陕师大一样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的例子越来越多,如前阵子爆红网络的歌曲《生僻字》,将平日看似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生僻字与朗朗上口、轻松舒缓的流行歌曲旋律结合在一起,也激发了一股学习汉字的风潮;山东大学教师以手机为突破口,开设当下流行网游的史实人物解析,将生涩的历史知识与游戏角色结合,使历史课变得得生动有趣。此外,《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综艺文化节目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发热议,种种现象充分说明,传统文化其实并非曲高和寡、脱离现实的“之乎者也”,也不是迂腐刻板、僵硬无趣的枯燥知识,只要我们善于开拓创新,将其与社会生活、时代流行因素结合起来,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传统文化也能受到大众的热爱甚至追捧,进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发扬。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新”而忽视了传统文化本身独具的内涵,创新型继承,只是为接触和了解提供一种方便的形式与渠道,要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还需费一番苦功夫,否则就会舍本逐末。就如广受喜爱的“古风”歌曲,将华丽的辞藻与动听的旋律结合,相得益彰,本是一件好事,但是,部分所谓古风歌曲却将古诗词肆意改编,恶搞混搭的歌词,不仅是对听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与亵渎,因此在创新传承过程中,我们要避免盲目追求新颖,流于表面,否则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创新继承传统文化,要求我们与时俱新,古为今用,又要深入思考,探求内涵,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48分)

现实的柔软抗议——毛笔字通知书

2017郭丹彤

陕西师范大学的毛笔字录取通知书,一笔一划均由教授写作,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毛笔字通知书意外走红,折射出诸多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让人欢喜让人忧,它不仅体现了当今文化多元时代国人应有的坚守,折射出我们如今文化表达方式的贫乏落后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或文化思考。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看似是对新鲜有趣的毛笔字通知书的赞叹,实质上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柔软抗议

诚然,在信息高速发展,全球文化交汇的现今,我们被各式新兴文化吸引,难以时常在城市中见到传统文化的频频亮相,它们看似已被时代淘汰。因此,毛笔字通知书的出现才如此吸引眼球,才能引发热议——对新鲜的少见的以毛笔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亮相的追捧

而这点,尤为可怕。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已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退席,它的偶然一次惊艳出场才会引发热议。确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毛笔字被键盘代替,书信被邮件取代,这是时代大势,是事实也很难改变。在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的现今,改变无可避免,但我们仍应认识到:文化多元化世界,对于传统文化应有文化坚守传统文化精髓应被适度地、完整地保存下来,重要也必要。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相同的价值诉求

那么缘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只能依靠新奇的毛笔字通知书吸引关注?只能最基础地保持文化坚守而非积极创新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缺失的体现,其中折射的,不是传统文化内核的衰落,而是文化表达方式的贫乏落后

当日本的动画文化根植进国人脑内,当韩国的韩流文化诱使青少年疯狂追星,当好莱坞已成为世界有名的电影天堂,我们瑰丽的卓越的传统文化却龟缩于国人内心深处,诺诺而退。这难道不可悲吗?

幸运的是,毛笔字通知书为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扩增顺利地了个好头而《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节目的热播为传统文化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国人已意识到其中问题所在,传统文化必将摆脱“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的窘境,迈向辉煌的征途。

(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常精彩!高考作文预测篇:追传统之窈窕,成文化之新章——“李子柒与拿来主义”作文解析
新材料作文“传统”立意探析
分数升升升: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陈振林教学文章:是写“第一课”还是写“通知书” ——例说情境式任务驱动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使用原则
亮点是高考作文的夺分点,高考作文如何打造亮点?送你十种技法
【自信备考·2018】学科篇——高考作文:写对、写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