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小麦会是现代中国人的主粮,古代中国饭桌上是什么?

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温暖了多少后人的心。

3000年前,中国人的食谱里最标准的主食就是黍。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米。在中国境内东到黑龙江,西至新疆的各类石器时代,都能够发现种黍的痕迹,在中国本土的栽培史上保守估计得有8000年以上。

中国传统的农业物里黍是最重要的五谷之一。商周时期的餐桌宴会上,黍更是主食,而且还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诗经》里的名句“丰年多黍多禾余,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足以见证黍在农作物里重要的地位。

但是黍产量不高,还必须要长在生荒地上。随着中国人口增加和耕地条件的改善,黍在农作物中渐渐失去了重要的地位。《春秋年纪》里虽着农作物的演变黍的重要性变成了粟也就是小米,但是另一位农作物也随着演变而后来居上,这就是小麦。

在距今3800年的新疆孔雀河古墓沟遗址里,就发现了种植小麦的工具。中国人种小麦的历史要比西亚国家短。战国时期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还有河北东南部地区种植。

虽然小麦的抗旱能力不如小米,但耐寒能力却是远远强得多,特别是冬麦种植的成熟,打破了原先中国人种植粟春种夏收的固有模式。小麦尽管还是农作物里的非主流,但战国年间的中国人对小麦已经是越发的重视。

汉代小麦的种植区域迅速扩大,洛阳等地其民皆种麦。外来的小麦也在不停地克服着水土不服的毛病。中国北方各类先进的灌溉工程,各种新型麦种不断涌现,车、铁、皮等新农具的应用以及“区田法”的广泛推广,都给小麦打了强心针。

汉代中国小麦的亩产量已经突破了120斤,120斤是什么概念?

13世纪英国的小麦亩产量是42斤。也就是说甩开他三倍,而且这产量比汉代农作物小米都要高。

南北朝时也是大量的种植小麦,如此热潮小麦的地位也就扶摇直上。

到了初唐年间,小麦还不能成为人人饭桌上的主食。因为小麦的毛病不少:

第一是收割难。老话说得好“收麦如救火。”麦子熟得快枯得也快,特别是小麦的成熟期是夏季,酷暑难当或是暴雨浇头,稍微耽误收割,一年可能就是白干;储藏也是大难题,小麦如果加工不及时就容易受潮,时间一久就要白白的烂掉。所以直到唐朝,不管是屯粮还是官府征税,小麦还是比较靠边儿的。

也正是从唐朝年间开始,中国小麦的收割技术和加工储藏技术也是高速发展。唐代时就有了长镰刀,一把长镰刀的收割效率比唐朝以前提高了十倍,直接解决了大规模种植收割的难题。

水磨石磨等新兴加工器械的普及,把小麦变面粉的速度也加快了,药物防虫等新方法也是大量应用。如此一来,从唐朝中后期起,中国小麦的种植是彻底解了锁。

总之,北方还有南方大规模推广,湖广四川淮南等地都是大面积种植小麦,就连不适合种麦子的广东都获得了小麦的丰收。

到了明清年间,小米的种植更是编入了南方格式。而小麦普及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粮食产量增加。明朝小麦的普及种植,农业税收就远远甩开宋元两倍。

明朝的水稻与小麦根据季节轮换种植耕地突破十亿亩,农作物因此超过了宋代近50%农业产量,那是十分的可观。

明清时代是中国人口增长的高峰。而且明清时期的棉花甘蔗粟粒茶叶等昂贵的经济作物大量普及种植,正是因为这高速增长的农业产量,给了经经济作物增收提供了能量,更给商品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平台。

像棉花在宋代的时候还只是昂贵的奢侈品,棉衣有钱人才穿得起。但是到了明朝,人无贫富皆来之。

为什么呀?因为农业的亩产量提高了,粮食的亩产量提高了。特别是明初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大量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

纵观从秦汉至明清的2000年历史,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岁月背后,就是小麦逆袭成为重要农作物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多少盛世中心也正是小麦等农作物在助力。可以说,小麦作为一个外来的农作物,作为一个种植较晚的农作物,它的进步是缩影了中国本土科技力量,还有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读者们  关于“为什么小麦会是现代中国人的主粮,古代中国饭桌上是什么?”大家怎么看?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  请转发收藏加关注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的第二次主粮革命:外来作物的传入
高粱曾是华北农民的“救命粮”,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种植了?
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
小麦的传入与传播: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主粮革命
崔凯谈谷物与人类文明
莜麦:唯一原产于中国的麦类粮食作物,为何没有成为中国人的主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