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居易一首“奇”诗,句句别出心裁,仅用20字就写出不一样的雪景

在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是美丽的,也都是古诗文中的寄托着诗人情感的意象。其中,在四季之景中冬天的雪可以说是我们最常见的景象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眼中,雪总是千变万化的,初雪、小雪、大雪、雪景总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给我们留下了千万种的韵味。

譬如,雪寄托着作者的孤寂之情:"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也让诗人在雪景中感受着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更让人感受到特殊年代那豪放的气派以及诗人宽广的胸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例子不胜枚举,雪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诗人的笔下,总是这样随人之愿而姿态百变。而在众多的雪诗中,能称得上“奇文”者并不多,而白居易的一首诗堪称别具一格的咏雪“奇文”。今天小赫赫就与大家分享这首白居易的奇文佳作——《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想必大家都对白居易很熟悉,诗人中少有的天才,年少成名。在别人17岁刚刚开始接触写诗时,他就已经名动长安,成为大唐诗坛一颗最闪亮的新星。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写下了很多经典名篇,令他在诗坛的综合排名进入前四,仅次于李白、杜甫、王维。可见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之高。他的很多作品看似信手拈来,但是在细品之下却有着深刻的含义,就比如说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首《夜雪》。

这首《夜雪》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天所作。当时的诗人已经45岁了,由于参与上书论宰相武元衡遇刺一事,从而得罪了朝中的权贵,于是被弹劾贬到了江州。在内心凄冷之下看到窗外的雪有感而发,令内心的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雪中奇文”。

这是一首白居易诗歌中很高水平的作品,全诗白居易另辟蹊径,视觉结合触觉与听觉为读者们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首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前两句的含义是:天气寒冷,不知不觉间被冻醒了,正在纳闷时,才惊讶地发现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了。疑惑顿生,此时感觉到窗外似乎明亮了许多,以为是天亮了,仔细看了一下才知道下了一夜的雪,在月光的照射下把窗户映得明亮亮的。

开头两句分别通过触觉——冷,与视觉——明,开始写去起。“冷”字,就代表着在作者熟睡之时已经悄然而至,以至于在半夜时分将诗人从梦中冻醒,甚至“讶”于被冻醒一事;而“明”字再一次加重了雪在寒气袭来之时也落满了窗台,给人以错觉,也让人清醒了一些。

这就与下文中的“寒”异曲同工,写出了雪的特点。

尾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本意是这样的:冻醒后半天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外面的一场大雪所致,之所以是大雪是因为我时不时就能听到院子里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这两句又从听觉上描写了雪之大。雪重的已经可以把竹枝给压断了,说明这场雪下了一夜,现在还没停。我们在细品之下又有收获,既然被压断的竹枝的声音都能听到,说明整个的世界都是那样的安静,安宁。

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了淡雅宁静的世界,可谓是静中有动,与王维的那一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共同叙述着令人向往的清宁世界。

纵观全诗,白居易仅用简单的几个字就为我们呈现出了一派安宁的景象,这正说明了词是自己内心比较安逸的状态,虽然被贬,但是没有因此而沉沦,短短4句话就充分体现了白居易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中雪景(1)
清晨见大雪王维写下首经典咏雪诗《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句句冰冷,但读完心里却暖暖的
白居易一首高水平之作,用另一种方式描写雪景,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白居易半夜被冻醒后,发现下大雪,写下一首诗,美得让人心醉
哲夫:太原大雪,想起王维的几幅雪景画和诗
唐朝的那一场大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