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天皇诏书看古日语和古汉语的关系

今天无意间与一位教育学部来日语课上做志愿者的日本女生聊起了古日文和古中文的关系。其实之前在 Quiz 番组上,总能见到一类被称之为“国語(こくご)”的考题。形式大概如下:

很显然,这道题作为中国人的话,答案就在下面这句话中:(懒得打一遍,直接拷贝了度娘的答案=。=!)

选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意思就是“君子的过错,如同日蚀月蚀”。

【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①:过也,人皆见之;更也②,人皆仰之。”

【注释】

①食:同“蚀”。

②更:变更,更改。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如同日蚀月蚀:他犯了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

但是作为日本人,这样看来,所谓国语岂不是就在学中文,亦或者是在学文言文(古中文)吗?由此可见,日本人的中文水准应该十分厉害才对啊?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去日本旅游在有汉字的情况下大多无压力可是日本人在中国旅游的话,则完全行不通了呢?给中国人看一篇假名与汉字掺杂的日语文章,即使完全没学过日语,很大可能下中国人也能凭借为数不多的几个汉字猜出大意,而日本人为何看到满篇汉字的中文却达不到中国人看日语的水准呢?

我问妹子,古い日本語と中国語一緒だね?(古日语和古中文是一样的吗)答案是一緒だ(一样的~)。然而,我记得以前看过类似天皇诏书这种东西:

明明汉字很多,然而作为中国人的我第一眼还是眼前一黑,其实是直到刚刚查了古日文后,我才发现,原来任何一个没学过日语的中国人,可能看不懂现代日文杂志,但是都能读懂这个天皇的诏书!之所以长久以来,我认为自己读不懂诏书,是因为我被其中的各色假名给蒙蔽了双眼。

诏书开头语序可能稍微有些错乱,但是直接看最后一段:

【原版】:朕ハ兹ニ国体ヲ护持シ得テ、忠良ナル尔臣民ノ赤诚ニ信倚シ、常ニ尔臣民ト共ニ在リ。若シ夫レ情ノ激スル所、滥ニ事端ヲ滋クシ、或ハ同胞排挤、互ニ时局ヲ乱リ、巍∷大道ヲ误リ、信义ヲ世界ニ失フカ如キハ、朕最モ之ヲ戒ム。宜シク擧国一家、子孙相传ヘ、确ク神州ノ不灭ヲ信シ、任重クシテ道远キヲ念ヒ、总力ヲ将来ノ建设ニ倾ケ、道义ヲ笃クシ、志操ヲ巩クシ、誓テ国体ノ 精弧◎发扬シ、世界ノ进运ニ後レサラムコトヲ期スヘシ。尔臣民、其レ克ク朕カ意ヲ体セヨ。

【中文翻译】: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于是我们把假名去掉,原版的开头就成了“朕兹国体护持得、忠良尔臣民赤诚信倚、常尔臣民共在”,和中文翻译“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几乎一样了。而我们看到像“得”、“倚”这类动词在句末,是因为日语语序和中文语法不同,动词在后所致。前面是诏书原文以及中文翻译,那么再来看“日文翻译”。按理说天皇可是正儿八经日本人,日本人读怎么会还要翻译呢?也是因为,天皇所书诏书,是非专业解释中的“古日文”,而非现代日文。正如文言文对应现代中文,甚至鲁迅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对应现代中文。

【现代日文翻译】:私は、ここに国体(天皇制)を守り通して、忠义で善良な国民の真心を信頼し、いつも国民とともにある。もし、感情的になって争い事をしたり、国民同士がいがみあって、国家を混乱に陥らせて世界から信用を失うようになることを私は犟く悬念している。 国民よ、どうか団结して子孙ともども固く、神国日本の不灭を信じ、道は远いが责任の重大さを自覚し、総力を将来の建设のために倾け、道义心や志操を固くして、日本の栄光を再び辉かせるよう、世界の动きに遅れないように努力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あなた方国民はどうか私の気持ちを酌んで理解してほししい。这下,毫无日语功底的中国人可能就真的眼前一黑或者难以精确理解了,而日本人则能轻松看懂上面的段落。

至此,总结,中国人能看懂所谓“古日语”,而日本人高中时学习的“国语”则几乎与古中文无异。但是前面提到,因为日语语与汉语不同,因此诏书中的语句,虽然不难理解,但是作为中国人还是要在大脑里重新组合一下语序的。可是在最前面的 Quiz 番组考题里,可是正儿八经的论语文言文无误,没有什么所谓把动词改一改放在后面。这样的话,如果是日本人,岂不是更难学习了?通过在知乎上的查阅,在一篇名为“日本人为什么学文言文”的翻译文章里指出,读汉文的第一步,是先将汉文重新调整为日语的语序,这样的文章成为“汉文训读文”。是不是有些熟悉,上面的天皇诏书,就是汉语经过调整语序后,方便日本人读语句而得来的“漢文訓読(かんぶんくんどく)”文。上面诏书为裕仁天皇所书,因此上面还有假名蒙蔽大家双眼,如果看一下更为早期的明治维新时的诏书,上面没有了标注假名,国人则更一目了然:

由此可见,日本妹子承认的古日文就是古中文“漢文”(我们叫“文言文”)确实如此。如果说明治天皇这份诏书称的上“汉文”的话,那么裕仁天皇的诏书,则是改良语序后的“汉文训读文”。之所以会加一些假名,是方便日本人学习汉文,因为按照现代日语语序,通篇的文言文,他们难以断句、理解。要想了解日本人怎么学习文言文,可以简单维基百科一下:

【定义概括(解释前面的那些假名标注)】训读是日本人在阅读汉文过程中,使用“乎古止点”(ヲコト点、乎古止点(をことてん))在文中添加“ヲ(を)”与“コト(こと)”等助字,以“返点”(返り点(かえりてん))表示词语的阅读顺序,以送假名、句读点、片假名等作为阅读的辅助,从而发展出的训读法。乎古止点、返点、送假名、振假名等各种训读汉文的标点,统称“训点”(訓点)。

【简单举例(红字为插入文言文里的假名)】

**被雁点连结的两字要倒读:

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

加返点:魚我所レ欲也。

加假名:魚うを我わガ所ところレ欲ほつス也なり。

读为:魚うお 我わが欲ほっす所ところなり。(也 → なり)

**当有两个及以上连续雁点时,将被雁点连起来的字连续倒读(也可以理解为:从最后一对雁点字开始训读);当雁点下字亦标有其他返点时,先跳过该字直至找到没有返点的实字(若有;当没有时则是这套返点中最后一个字),然后再去按照返点标记的顺序返回读其他字,最后读雁点上的字。如: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加返点:己所レ不レ欲、勿レ施二於人一。

加假名:己おのれ所ところレ不ざるレ欲ほつセ、勿なかレレ施ほどこスコト二於人ひとニ一。

读为:己おのれ欲ほっせざる所ところ、人ひとに施ほどこすこと勿なかれ。(不→ …ざる;於 → に)

等等等等……

因此总结,日本人是可以读中文文言文的,但是大部分人需要假名的标记。学习顺序大致为:将汉文通过这些“假名的标记法”调整为日语语序,再翻译成现代日语。而对应中国的古诗词呢?日本妹子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春暁(春眠暁を覚えず)。

我Yahoo搜了一下,是这样的:

她跟我说,如果不学的话光看“春眠暁を覚えず”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虽然看似有假名在里面了,可是日本人不知道意思!而他们要想知道意思需要变成这样:

这就涉及到古日文了,将中文版“春眠不觉晓”,换成“春眠暁を覚えず”是不是有点俳句和歌的感觉?所以说对日本人来说,其实汉文训读文,也就是类似裕仁天皇诏书,会比上面这个“春眠暁を覚えず”古日文更容易理解一些。是不是和人们想的有点不一样?别以为假名写的越多日本人反而看的越明白=。=!

我自己猜测的话,其实类比一下中文,我们的诗歌和文言文,区别也是很大!很有可能诗歌的意思不太明白,但是看文言文会更能理解一些呢?

谈到古日文,历史就比较久远了,这涉及到假名与汉字的关系,日文起源问题。就个人理解而言,简单介绍一下:

在汉字传入日本前,日本并没有正规的书写系统,但随着历史发展,书写系统的产生非常有必要,因为涉及到诸如皇权的继承、法律法规的颁布,由此日本开始借用中国汉字作为书写系统。在最开始汉字引入后,日本同韩国一样,是一个“文言二途”的存在,即语言的口头说法和纸上写法不一样。举例而言,日语中的“早上好”读作“Ohayo(哦哈哟)”,可是日本人得在纸上写“早上好”;亦或举,中文的口头白话和古代书面文言文的区别: “朕看过了”和“朕已阅”。当然,对日本人来说,文言二途制的难度比白话和文言文间的转化大的多,导致汉字只是官方书面语,而且是精英阶级才有条件学习的语言(能达到文言二途的人基本上就是日本人多学了门中国语)。再后来有了“万叶假名”假名的发明。简而言之,就是将汉字当作拼音。这个时候的“Ohayo(哦哈哟)”就可以直接按日语与中文的发音对照写成“哦哈哟”而非“早上好”了,语法难度似乎降低了不少。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よろしくYoroshiku」(和中文发音‘哟落西苦’相似),可以被写作“夜露死苦”,而不必学写一句中文的“请多关照”。到了平安时代,根据百度百科所写,“由于宫廷女人长年抄写《万叶集》,而“万叶假名”的汉字,都有固定字音,写着写着,无形中便简略了汉字,变成类似草书的字体,积年累月,就成为‘平假名「平仮名ひらがな」’。”因此平假名也被称为女文字。【平假名柔和飘逸:あいうえお(平)VSアイウエオ(片)】

而另一方面,“要学汉文的宫廷子弟或考上大学的精英,为了将汉文念成日本固有语音,只好在汉文旁加上种种拆解汉字而成的助词与记号,这些助词与记号,正是‘片假名「片仮名カタカナ」’。”也被称为男文字【片假名比较刚硬,现代多用来书写外来语;比如用‘咖啡’这个外来词,就是用片假名写作コーヒー,而不用平假名こーひー】。在此一提,之前裕仁天皇诏书上出现的假名就是片假名,也就是后面解释过的这是方便当代日本人学习文言文用到的“汉文训读文”。所以说,古代日本贵族子弟为了汉文考试的作弊而发明了片假名,现代日本人学习文言文恰恰运用了古时候为了学汉文而作弊想出来的方法。

平假名是光明正大“进化”而来的,因此人们熟知的源氏物语等作,皆由平假名书写而成,自此女流文学显露初端。而片假名,则是自平假名正式书写的两百年后,才在书面中被当作‘正规字’启用。假名的出现,正式摆脱了中文各种词字句对日本人的限制,他们现在想说“早上好 Ohayo”,就可以直接写上“おはよう Ohayo”,而不用写个“早上好”或“哦哈哟”了!所以说因为牵扯到各种中日词字句的转换而在历史的河流中变幻莫测的“古日文”,对日本人来说,还不如“汉文训读文’,即类似裕仁诏书那样好理解。

前面介绍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再来简单说明一下日语里的“音读”和“训读”。“训读”就是日语原有的发音,比如‘Ohayo’是早上好,中国人听着不太顺耳不太熟悉的;“音读”则是由中文的发音演变而来的,比如“光明”,读作‘Koumei’,类似“括咩”,就和现代中文发音十分类似了。因此,中文里存在的一词多意、一字多音,在日语里也是大量存在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初学日语的中国人,很多时候看到中文汉字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因为这个时候往往看假名会读音可是意思不明白,看中文大概明白意思可是却不清楚日语发音。综上所述,现代日语这门语言并不是像中国人想象的那般通俗容易,而对本土现代日本人而言,他们国语所学的古文,汉文(文言文),也比国人学文言文要难得多。

作者:解苏,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三年级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日本天皇投降诏书》
为何日本战败投降时的终战诏书翻译过来是文言文?
日语五十音图
日本天皇宣讲时为何不用日语?下面的人根本听不懂,原因如此简单
日本未深刻反省二战罪行原因:裕仁诏书没提战败
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为何绝口不提“投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