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会搞(玉米)育种吗?
编辑 | 新锐恒丰研究院

作者 | 郭庆辰  何欢 毕志远(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四学生)

当您读完本文时,您有两种选择:

1)您可将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2)您也可以不理会。

这就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让我们一起转起善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会搞育种吗?会/不会?叠加态,有点量子物理的味道。

什么叫(玉米)育种?

“在人为可操控条件下,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实现目标基因的叠加和聚合,创造出新的植物类型(品种)。”教科书上如是说。技术手段,包括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有人把DH系诱导技术称为生物技术,DH系应归为常规技术,生物技术面太广,很难界定,一般在分子层面操作的技术称为生物技术,但细胞工程也是生物技术。目前应用广泛而又成熟的生物技术有: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界认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是转基因。SSR、SNP、DUS技术作为常规技术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生物技术。

育种的目的是什么?

认识不一,说法不一。作为育种家(育种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提高产量。高产是玉米育种永恒的主题!如何提高产量?通过拉长生育期、提高株高穗位来提高单株结实能力(攻单穗),还是增加密度靠群体来上产量。

(二)高光效育种,通过改良玉米株型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

(三)通过不断提高遗传增益,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产量。

(四)提高单位面积收益。

(五)为企业创造效益。

异地选拔,胁迫压力,高密选系,是张世煌教授倡导的育种理念,张世煌教授认为,DH605在育种上开了历史的倒车。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DH605推广10年,从2015年开始,年销售1000万袋以上,成为区域性大品种,至今没有衰退迹象,模仿5917盛极一时,可惜都以失败而告终。相比于郑单958、浚单20时代,现在黄淮海的种植密度确实降下来了。郑单958、浚单20一般种到5000株左右,现在种植密度降至4000-4500株。在黄淮海主推品种,DH605、303、505、DK653、兰泽德农6号、黎明518、JL705、冀农802等都不是高密品种。郑原玉432属于机收籽粒品种。沃玉3号生育期比DH605还长。

企业要算经济账,制种产量<400kg,不好推广。4000粒/袋与5000粒/袋,20%的差价,一个品种的销售利润也就是20%。育种界说“又种回来了。”

张书申老师说:“育种是8-10年以后的事了。”一个品种从组材——选系——测配——试验——审定——推广,至少需要8-10年,跟风式育种必然落伍。刘宏泉(河北宏瑞种业有限公司)说:“育种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农民,面向广大种植户。否则就是自娱自乐。”5年以后的事谁能预测?世界经济一体化,玉米价格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俄乌开战,粮食价格立马上升。一家一户小农经济与规模化农场对品种的需求不一样。农村或农民的理念是什么?“土地碎片化,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种地兼职化。”怎么省事怎么来。施足底肥,不追肥,机械播种,浇一次蒙头水,3-4叶时打一次苗后除草剂,不是特殊干旱年份不浇水,净等收获。玉米长什么样,根本不知道,年轻人外出打工去了,不下地。刘毅不解,为何河北许多地方农户在地头卖果穗,让粮贩子挣差价。好的年份,粮贩子每收1亩地果穗可挣200元,人均0.5-1亩玉米,1个农户种5亩玉米,卖干粮与卖果穗相差1000元,过去劳动力不计成本,人们在乎这点钱,从收果穗——运输——晒干——脱粒——损耗,160元/亩工本费,只有40元的差价,5亩地200元,毛毛雨,扣一把麻将200元。农民对新品种期望值不高,大于35元/袋就不好推广。向农民推广高产栽培技术,讲拔节水,攻粒肥,没有听从。

笔者有个朋友是卖农资的,他稍微泄露了一点点秘密,基层经销商,卖1袋玉米种子可挣5元钱,卖1亩缩节胺(化控药)可挣10元钱,卖1亩苗后除草剂可挣10元钱,卖1亩封闭除草剂只挣2元钱,打封闭效果不好,打苗后除草剂可把草治住!你的品种高抗倒伏,不用打化控,推广没积极性。韩非子说:“殡仪馆喜欢多死人,服装店希望人们都发财。不是服装店老板心肠好,殡仪馆老板心眼坏,利益驱动。”

美国曾追踪一个农场,从1948-1998,50年,玉米生育期没有延长,密度和产量都呈正曲线。我们接受了美国育种家的育种理念,生育期以郑单958为极限,大于郑单958就淘汰,16-18行,拉长果穗,缩细穗轴,提高出籽率,提高千粒重,坚持短——长——短的育种理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营养生长,为灌浆赢得时间,后期脱水要快,现实反戈一击!

大粗轴,脱水慢,卖湿粮划算。3000斤/亩,0.4元/斤,亩收入1200元,地头整来整走,多省事。黎明518,小细轴,品质好,出籽率90%以上,在河北省宁晋县推了一年,第二年粮贩子到处找这个品种,老百姓贵贱不种了。张铭堂教授早就讲过,紫红轴相对于红轴,红轴相对于粉红轴,粉红轴相对于白轴,类胡萝卜含量逐次递减,抗倒伏能力及脱水速率逐次下降。河北省拥有70%的白轴区域,与经销商的利益有关,农资经销商成了桥梁和纽带。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走近一问是农技推广站的。”1980年代,农业技术人员真下去,风里来雨里去,严肃认真地向农民推广技术,教农民认棉铃虫,打花杈,玉米生长节龄如何掌控,那时农民的主要收入是农业,学习积极性高涨,到了1990年代,农技推广体系就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现在无利不起早,农业局变成了农业农村局,人多了,管事多了,上访告状,观光旅游,厕所革命,新农村建设,什么都管,就是没有人管农业技术。

农资人的队伍极端参差不齐,大多素质低下,考不上高中,外出打工怕吃苦受累,开个农资店卖农资,养家糊口,有些还真干大事,连种子公司经理都满抬满敬。

面对现实,难道说我们放弃现有种质资源,去搞一些稀植大穗,脱水慢,半抗倒伏不抗倒伏的品种?

中小单位育种人没有自主权,老板的思路就是科研人员的思路。不论大小公司能当老板的人都有点本事。

老板说,沃玉3号光订金就收了1个多亿,你们搞个品种,收1000万定金就行。

他今天让你模仿335,明天让你抄袭605,后天让你克隆沃玉3号,有人用“熙熙攘攘”来形容玉米育种人员队伍,人不少,真正搞创新的人少而又少,不用往地里钻,在观察道走一圈,372父×沃玉3父、605母×618母、DK653父×良玉父、DK516父×DK159父、先玉696父×先玉508父、303母×505母。

我们不能苛求这些小老板们,在河北省,一年卖200万袋种子就是大户(沃玉3号来了一个大爆发),1袋挣3-4元,600-800万的利润,养二三十号人,年费用五六百万,一年纯利润一二百万,就算挣300万,拿出20%纯利搞科研,才60万,能干什么!种质资源创新,系统选育,不可能。基地涨价,制种成本上升,种子过剩,销售价格上不来,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如果有20%的存货,经营利润就压在种子量里。三千万公司面临生存压力,活下来是硬道理。

总经理,经营经理,业务员,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讲,老百姓不看产量,看棒锤儿。东北育种人员讲,用DK159做CK,极难超越,因为DK159属于中棒型品种,推不开。

朱春耕老师说:“一看颜值,二看产量。”何为颜值?3800-4200株/亩,果柄长些,果穗能甩出来,管它穗轴粗细,苞叶薄厚或长短,大棒锤就行,这叫“卖相”,开观摩会能抓住人心。后958、后335时代,实质性派生(衍生)品种,种质资源和杂优模式没有根本性突破,产量差异不大,抓卖点也是一种营销策略。

张书申老师讲:“下干上绿,最佳熟相。”冯东升博士在论文中也讲过这一个问题,在蜡熟后期,穗下叶干枯脱落,叶片中贮藏的糖分和养分可传导到茎秆,再由茎秆输送到果穗,增加千粒重,通风透光,利于籽粒脱水,更是不看自明的道理。“青枝绿叶,活杆成熟”也成了高颜值。

2021年10月份,河北冀农种业公司经理王建民对我说,你写一篇文章吧,你说话影响力大,白轴品种不好卖,明年河北许多公司感到销售压力,写什么?怎么写?玉米上的锈病是不是南方锈病,如果是南方锈病,是不是由“烟花”台风带来的,锈病会不会成为河北玉米的一大病害?三大问题,我至今未看到权威结论。

河北河南山东同属黄淮海,大环境差不多,小气候有差异,河北有不少风口,对玉米抗倒伏能力有较高要求。河北人育出的品种一般抗倒伏能力较强。2021年对河北玉米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从5.1-7.10,持续高温干旱,没有有效降雨,玉米节间拔不起来,株高穗位较往年偏低,从7.11降第一场雨,雨量逐步加大“七月十五定水脉,八月十五定收成。”往年秋高气爽的节气,2021年阴雨连绵,从10.1-10.6连续下了6天雨,地里积水,许多地块10.20以后才能播种小麦。我10.6到金博士(河北献县)地里看玉米,膝盖深的水哗哗直流。2021,河北玉米基本没有倒伏,高杆大穗玉米沾光。

有人说:“一场锈病把许多品种打回了原型。”

7.29强台风“烟花”在山东登陆。8.10以后,锈病开始在河北高邑一带爆发,首先发病的是黄改系,从下到上,8.20以后扩展到上部叶面,Reid类紧接着发病,美系病较轻,锈病到底有多大危害,造成多少减产,没见过相关报道。高邑县卖湿粮的农户一般在900-1200元/亩,高邑县万城镇城召村王军朋种了10亩黎明518,11月份卖籽粒,亩收入1680元。高邑县万城镇东南岩村郭志荣种了4亩隆平381,12月份卖籽粒,亩收入1812元。农户只关心卖了多少钱,记不住亩产。粮贩子是元氏县叩村人,记住了我的电话,把电话打到海南来,说明年只要是隆平381,有多少要多少,没有穗粒腐,品质好,脱水快,不推自广。

 莱州邓淑丽老师说:“莱州锈病三年一个周期,二年轻一年重,一般不会造成减产,即使减产幅度也不大,主要是难看。

河北褐斑年年发病,病来得早,也有高发年份,无论育种家还是农户或者经销商,没人关注,不造成减产。

2022年河北会不会再爆发?这得请教植保专家,我们认为,即使孢子能在土壤中越冬,很难再重现2021年的气候条件,河北雨季集中在7、8二个月,进入9月份,秋高气爽,锈病很难像沿海或者南方那样传播。

导入suwan,导入P群,导入墨白,导入太系113,导入非洲热源,听风就是雨,育种界一听锈病如临大敌,匆忙下结论,为时过早。

赵福兴研究员说:“相信血缘,不迷信血缘。”二群论大大地减化了育种程序,提高了育种速率,血缘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重视。SSR、SNP、聚类分析是检验血缘的有效手段。我们有了疑难问题,交给范宏伟博士,三五天可以出结果。

郑58过去是改的最多的一个自交系,现在衍生系不少,还在用,还在改,郑58什么血缘?聚类分析认为,478+丹340,还有其它一些东西,丹340比例都算出来了,16-36%。笔者坚持认为,郑58=478+mo17,感染了mo17的478.

(一)478绿根,丹340绿根。绿根+绿根=绿根,绝对不会出现紫根。郑58紫根。

(二)478青花丝,丹340青花丝,郑58红花丝。青+青=青≠红。

(三)478 16行,丹340 18-20行,郑58的遗传传递力特别强,用多行自交系×郑58——S3代肯定14行,穗行数增加不多。

Mo17,紫根,红花丝,10-12行。

郑58是直选出来的,从478选的变异株,不是组配基础材料选的二环系。有些传说属于编故事。

叫花子朱元璋当了皇帝,识相文人马上考证出朱熹是他的祖先。

宋建成教授说,能目测搞清楚的不用仪器,能用常规技术解决的问题,不用分子技术,这里有个效率和成本问题。

未来玉米发展的方向是机收籽粒+转基因。这是种业界的共识!转基因已部分开放,正在有序推进。机收籽粒玉米因环保问题而推进受阻,佟屏亚先生说的:“最后一公里”不知道还有多远。烘干塔因不让烧煤只让烧气或用电,成本增加,没法用。做为机收籽粒秘书长王天宇老师可谓殚精竭虑,机收籽粒试验被誉为“公平公正的试验“,预试0.5亩,区试1亩,机器收过去,专家在场,水分产量出来了,没有作弊的时间和空间。面积大,试验地代表性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边际效应,比4行区试验准确性大得多,被刷下来的品种,参试单位也心服口服,已审品种,大多精品,确实过硬。

现在的黄淮海育种,与机收籽粒背道而驰,人们拼命拉长生育期,提高株高穗位。

我们不排斥外来血缘,尊重每一位育种家的有效劳动,任何一个区域性大品种都有可借鉴之处。2019年,在河北种了沃玉3号父本,等我们的自交系全部授粉结束,该自交系还未散粉,没套袋,忘了。在海南,在苏文希老师地里见到这个自交系,生育期长,穗子大,抗锈病。能不能用,怎么用?还需对自交系进行“解剖”。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大殿;学佛十年,佛在西天。”越学越远,看不见,摸不着了。

把企业搞黄的人,讲企业管理;业绩不佳被辞退的人,讲营销策略;育不出品种的人,讲遗传育种学。

我等人,除了育种还会干什么!

说二句题外话。

(一)育种界有人说:“你写的文章我们爱看。”“曲愈高而和弥寡。”其它专家写得东西是阳春白雪,我们的文章是下里巴人。

(二)有专家说:“你只提出问题,没有答案。”套用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只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解||快看,「玉米图友」是如何回答当前玉米育种中的27个重要问题的
【国科报告厅】原创首发:玉米植物学性状与育种目标性状的相关性深度分析
抗锈病抗倒伏,耐高温结实好超高产,玉米新秀华农658值得推荐
?推荐||育种家需要了解玉米(全文完)
推荐||玉米选系与测配的思考与实践
这个全国十佳糯玉米新品种,全国各地都能种,最高亩产3000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