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绕不开的酒精酒:科学的新工艺白酒会不会淘汰古老的固态法白酒?

题记:我国古文明里,如果没了酒,如今的世界或许就是另外一种状态。从有证据的9000年前贾湖遗址酿酒厂起,一直到共和国解放的1949年,酒文化的行进轨迹,完全的农耕文化特色,缓慢,坚实,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绝对的社会信任度。可是,从新时代开始,作为酒类的一员,高度酒以“白酒”的正式名分,坐上航天火箭。在短短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不仅仅产量,而且质量,都有了颠覆性提高。这其中,白酒生产新技术的投入,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三精一水勾兑酒”的生产技术,我们的白酒基本不可能如此繁荣,人们也不会如此方便的在几块钱和几千块钱中间任意选择,想买就买,想喝就喝。

作为《酒精酒和粮食酒利弊对比分析》系列第一篇,本文要讨论的,酒精酒是怎么横空出世的?凭什么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占据了市场绝对份额?下篇将分析酒精酒为什么被人们诟病,怎样找回已经失去的市场信任,让人们正确的认识酒精酒。

(附注:新工艺白酒是酒精酒的学名;固态法白酒是粮食酒的学名。)

9000年延续下来的美酒酿造法,敌不过问世50年的新工艺

——最早的酒是猴子酿造的。

传说中,最早的酒几乎是史前,江苏淮阴的洪泽湖就发掘过“醉猿”化石,《清稗内钞·粤西偶记》里说:

“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也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正史记载是“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

比《周礼》还要早的历史文献《世本》,算是我国最早的正史著作。书里有记载: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

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

后来西汉人的《战国策》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算是坐实了仪狄最先造黄酒,杜康做高粱酒。都是“液态法”。

——有实物证据的酿酒历史有9000年。

1983年考古发现,河南南阳舞阳县,就是胡辣汤发源地之一的北舞渡附近的贾湖,出土的文化遗址里,有完整的酿酒厂和盛酒器具。后来邀请美国考古学家,分析确定当时的酒是由稻米、水果和蜂蜜酿造的。美国人还以此配方制造出自己的啤酒产品,酒名《贾湖城》,在美国国内大卖。可惜的是那么早的年代,还没有文字,没能得到记录。几乎同时出土也有文字,只是那时候的文字,没谁能认得出(见下图)。

——有蒸馏技术才有了高度酒,有了固态法技术。

古文献记载的酒,就两种:米酒和黄酒。过去的米酒还不是如今的概念,像醪糟,叫做“醴”。采用自然发酵而成,也就是如今说的“液态法”。直到有了蒸馏技术,酒的度数才有提高,做酒的材料也有了发展,不仅仅是稻谷、高粱、水果和蜂蜜。

经考古发现,最早的蒸馏器是西汉的青铜蒸馏器,但是李时珍不认可过去说法,包括西汉蒸馏酒,唐宋时期的蒸馏酒技术。他在《本草纲目》里认定过去说法不对,从元朝时候才有了蒸馏法。这个说法也有证据支持,高度酒是元朝占领中原时带来的。高度酒的称呼,至今还以北方地区为准:烧酒、老刀子、老白干等。

——解放初期,我国发扬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把烈酒统一改叫白酒。并随即开始了新工艺的开发,在引进苏联酿酒技术基础上,很快研制出具有中国白酒特色的新工艺酿酒技术,也就是“三精一水勾兑酒”。白酒从此开了挂。到目前为止,市场上95%以上的白酒,都是新工艺产品。传统工艺白酒除了茅台一鹤冲天,五粮液在拼命追赶,其他的业绩大多摆不上桌面。

白酒新工艺出世自带耀眼光环

新中国成立,白酒迎来了有史以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先是粮食酒,南茅台,北二锅头,由中央亲自抓。紧接着新工艺白酒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计划,目的非常明确,主要三个内容:

——解决白酒增长与粮食短缺的矛盾。

翻看中国酿酒历史,喝酒与耗粮,历来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危。因为酿酒用的是粮食,所以每有战争期间,或者灾荒年月,国家都有禁酒措施,目的为了保证军粮,保护百姓不至于饿死。我国在解放初期也是缺粮,而且中央自信会给全国人民提供相当时期的安稳日子,人口一定的能得到很快增长。所以,粮食问题属于国家战略安排。白酒既要增产,又不用很多的粮食,就随之上升到同等层面。

——充分利用非粮作物,变废为宝。

建国之初,由国家轻工业部受命,主导了白酒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后来有说法,酒精酒从开始就注入了“大跃进”的基因,注定要开挂。

1955年3月份,组织了从13个省市抽调的酿酒技术团队,进驻山东烟台酿酒厂,开始新工艺试点工作。当年9月份完成试验任务,成功利用红薯干等非主粮材料,做出了白酒。并于11月份的全国第一届酿酒工业会议,发布了《烟台酿酒操作法》,向全国作出推广。

1963年的《1963-1972年国家科委关于酿酒工业级装备技术改造政策的若干规定(草案)》明确提出:

“今后十年内,白酒的生产工艺,应以液态和固态发酵结合为发展方向”。

这时候的“液态法”已经开始由干薯片酿造白酒,转变为非粮作物薯类、甜菜类、甘蔗渣等制作酒精,再加水和香精兑成白酒。随着1997年国家放开白酒定价权,酒精酒开始了爆发性发展,迅速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满足迅速扩大的市场需要。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白酒产量1198.1万千升,2018年因“八项政策”贯彻落实,产量871.2万千升。要知道解放初期才10.8万千升,增长100多倍。所以说,如今我们能够想买就买,想喝就喝,还可以随意挑着,酒精酒功不可没。

酒精酒垄断市场的密码是什么

——如果没有酒精酒,你将无酒可喝。

毋须大数据支持,当下的粮食酒产量,根本不可能满足市场需要。可以这么理解,去掉超市和专卖店95%的酒精白酒,剩下的都是粮食白酒。这时候,10块的红星二锅头,100元买不来,甚至1000元也抢不到手,因为根本很难买到。就这样的市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想喝酒,只能是酒精酒。粮食酒有啊,看你有多大的耐心能找到,更看你有多大的运气能碰到。

——在最大的消费群体里,酒精酒比粮食酒喝着顺口,也相对安全。

都说茅台酒很厉害,白酒老大,无论产量、销量,还是价格、利润,都是顶尖。2018年实现销售90.3亿元。可是,10元的老村长却卖了60-80亿元。而且10元的价位看粮食酒,市场根本没有。即便农村槽坊,目前也很少10元价位的粮食,有也很少。可是,我国最大的白酒消费群体,正是这个价位,最多在10-50元每斤之间。就说10元的酒精酒和粮食酒,口感不是一般的区别,区别很大。喝酒人就是在“粮食酒好、酒精酒孬”的心理支配下,也能感觉到酒精酒喝着顺口些。更何况如今都知道饮酒安全知识,土炮粮食酒根本没有大厂的酒精酒安全,甲醇含量更少。

——酒精酒的高额回报,决定着只能发展,不会停滞,更不可能倒退。

酒精酒的高回报表现在两个市场领域,一个是生产,一个是销售。

对生产企业而言,存在实实在在的三大获利空间:

●低投入高回报。每斤合2元的材料成本,不论什么价格投放销售渠道,只要能挣回每斤2元,就是暴利,更何况不止100%的利润呢。

●超高周转率。粮食酒的一个生产周期很长,浓香酒基本就60天,论月算。酱香酒更长,论年算。可是酒精酒论天算。只要能卖的出去,可以是不间断流水线生产。也就是说,等浓香酒开足马力60天周转一次,挣到一次钱时,酒精酒已经挣到60次钱了。起码理论上是这样的。

●酒精酒生产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和很多的设备,好管理,场地设备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排污,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对销售渠道的利润更具吸引力了。不说各种鼓励措施和模式,单说价格。每斤2元材料投入的酒,终端价格10元,5倍,大部分都在销售领域。为什么白酒的广告铺天盖地,白酒的销售花样百出,买酒送酒送汽车,因为高额的利润空间他们玩儿得起。

结束语:存在即是合理

酒精酒问世70年,本意是节约粮食多出酒,补充传统白酒的生产不足。没承想很快的反客为主,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除了几个名牌,实际已经全面取代了传统白酒市场。这里面,即有新工艺的魅力,也有传统工艺的执着,更有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与无奈。为什么会这样,酒精酒能最终取代粮食酒吗?还有必要坚持喝粮食酒吗?粮食酒还能咸鱼翻身吗?我将在随后的文章里逐层分析阐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喝了上头到喝得舒服,好酒都是粮食酿出来的
中国白酒是怎么做的?
家庭自酿白酒工艺
中国白酒是怎么酿造的? 为什么很多人只喝酱香型?(组图)
白酒酿艺解析,酱香型白酒为何最健康
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与新工艺白酒鱼龙混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