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饶抗战】抗日烽火中的上饶(上)

抗日烽火中的上饶

罗时平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上饶人民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拥护执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全面抗战的路线,发扬爱好和平、团结御侮、救国图强的伟大抗战精神,书写了威武雄壮的历史篇章。


一、红军北上抗日在上饶付诸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东北、华北,中国面临亡国之祸,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全国人民纷纷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1933年初,日军占领山海关,进攻热河。5下旬,冯玉祥、吉鸿昌等发动了察绥抗战。5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告闽粤白军士兵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口号。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冲破敌军的围剿,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即将开始的长征,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军委中央将红七军团组建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击闽浙皖赣地区。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列宁公园旧址)

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的时刻,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军民面对全国人民的强烈抗日要求,面对蒋介石重兵压境的“围剿”,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毅然将自己的主力红军与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以唤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忱,挽民族于危亡之中,这一行动本身就是对全国、对世界的一种最有力的抗日宣传。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军民用自己的巨大牺牲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的诚意,证明了抗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它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且已经落实在行动上了,这无疑对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先遣队沿途散发了160万份抗日救亡宣传品,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推动了群众性抗日运动的发展。

中央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后,闽浙赣根据地的军民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逐渐建立了皖浙赣边、闽浙边、闽赣边三大游击根据地,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一支重要力量,为党保存了一批革命骨干。“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经过三年游击战争峰火洗礼的闽浙赣根据地近3000名英勇的红军战士统一整编为新四军。皖浙赣边的红军游击队550余人在浮梁瑶里集结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三营,闽浙边的红军挺进师700余人在浙江平阳集结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三营,闽赣边红军1500余人在铅山石塘集结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新四军刚组建时不到1万人,其中闽浙赣根据地的红军战士占到近三分之一,他们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前仆后继、英勇奋战,抗击了侵华日军总数的22%和伪军总数的30%,对日伪军作战2.4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7.1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壮大到31万余人,并在苏、皖、豫、鄂、浙、湘、赣及沪郊等广大地区建立了总面积5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迁驻上饶

1937年秋~1945年底,新四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城镇陆续设立了50余个办事机构,这些办事机构有的称办事处,有的称留守处或通讯处,其主要任务是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推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联络友军,筹集与转运军需物资,接待中共过往人员,输送爱国人士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掩护中共地方组织的活动,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等。

新四军办事机构中最主要的是新四军驻赣办事处。1938年1月6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南昌成立。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前后,中国共产党设在南方国统区公开合法的总机关,党内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对外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驻赣办事处主任由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黄道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与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合署办公,事实上成为中共广泛联系各方面的一个窗口,东南分局经常由办事处出面,邀请国民党政府要员、各党派负责人、著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召开座谈会,阐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团结抗日的主张。


1939年3月,日军进攻南昌,黄道率领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撤退至吉安的吉水三角滩。同年5月,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又动身迁往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部驻地上饶。6月,正式在上饶城东郊十里埠挂牌办公。9月,出于方便与设在城南郊第三战区长官部进行交涉的考虑,办事处办公地点又搬到上饶城内水南街滩头村杨家府宅。办事处作为中共在第三战区长官部驻地的唯一公开组织,充分利用自身合法身份,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办事处通过电台通讯与皖南新四军军部保持密切联系,并经常派人往返军部汇报请示工作。在环境险恶的国民党统治区,办事处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寻找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失去联系的党员,营救被捕同志,使一批革命骨干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办事处巧妙地躲过周围敌特人员的监视和宪兵的盘查,为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军需物资及军政干部,并给来上饶开展工作的各地同志提供膳宿方便,先后接待了叶挺、袁国平、曾镜冰、陈丕显等领导同志。办事处还与当时聚集在上饶城的许多抗日救亡组织中的秘密党组织进行联系,把一批批流亡到上饶的外省青年和江西省内失学、失业青年,分别组成新四军战地服务团、青年抗敌后援会、青年救亡协会、乡村抗战宣传巡回工作团等抗日救亡团体,深入战区城乡公演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上饶的活动,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战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漫画宣传队在江西上饶举办街头漫画展

三、上饶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

上饶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全面抗战爆发后,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农大众,不分民族,不论老幼,都怀着满腔的爱国之情,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民族生死存亡的极大关心,迅速形成了锐不可挡的抗日救亡的洪流。

1、各种抗日救国团体的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上饶各地成立了许多抗日救国团体,主要有占地服务团、抗日救亡工作团、乡村巡回工作团、抗敌后援会、青年救亡工作团、青年服务团以及抗敌工作团等。这些团体的任务是公开宣传抗日救亡及组织群众支援抗日。乡村巡回工作团专门负责组织农村小学老师工作,抗日救亡工作团专门在农村小集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日后援会妇女界分会号召与发动机关、团体、学校中的知识女性参加抗日运动以及组织妇女慰问团慰问抗日将士,青年救亡工作团和青年服务团上街演讲、动员群众。

抗战时期,南京、上海、杭州、无锡等地的青年学生组成的救亡团在上饶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如上海歌咏协会、上海职业青年救亡团。以无锡学社名义将无锡几个抗日救亡团体整编合并而成的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共有男女团员100多人,对外名义上属抗敌后援会领导,内部由中共支部负责,他们在上饶各地写抗日标语、画抗日宣传画、演抗日话剧、唱抗日歌曲,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与此同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也派出大批抗日宣传队到上饶开展抗日文化宣传活动。当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有10个演剧队、4个宣传队、1个漫画宣传队、1个孩子剧团、3个放映队,其中演剧五队、演剧七队、抗宣二队和漫画队分配到上饶在三战区活动。抗敌演剧五队、演剧七队、抗宣二队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抗日宣传工作的统一战线组织。抗敌演剧五队、演剧七队、抗宣二队当时的活动不仅在上饶,而且在整个东南5省,乃至在全国都深受民众欢迎,有很高声誉。例如抗宣二队,1939年3月随三战区长官司令部迁往上饶,坚持在东南战场战斗了730天,演出了《反正》、《壮丁》、《荣誉大队》《放下你的鞭子》《两弟兄》、《三江好》等33个剧目,组建了9个青年歌剧团体,培训了4万多士兵、农民、工人、妇女和儿童,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斗志。

2、抗战群众文化有声有色

上饶民众教育馆是抗战时期上饶抗战群众文化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民众教育馆在人员和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以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建成了图书馆、文化茶座厅、体育场、民众夜校等齐全的文化设施。图书馆有图书杂志700多种,每日开馆供群众阅览,并组织巡回书担送书下乡,免费供读者阅读;民众茶馆每日开放,举行抗日时事演讲、说书、歌咏、乐器演奏等活动,参加者甚众;民众壁报每旬一期,每期三份,在闹市张贴,内容以抗日救国为主,有歌谣、故事、简讯、漫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民众学校开办了青年学生补习班、待业人员补习班、国术传习班等班次。民众教育馆组织的社会青年流动宣传队深入到农村巡回演出,组织画展和图书展。在宣传抗战的同时,民众教育馆还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举办集体婚礼。1941年12月16日下午民众教育馆举办了上饶第一届集体婚礼上,共有6对新人和800余来宾参加。由于上饶民众教育馆群众文化工作成绩显著,中华民国教育部特颁发奖金1万元奖励上饶民众教育馆。此外,设在上饶的战区广播电台和东南战区放影队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战区广播电台的节目有名人演讲、政治演讲、对沦陷区民众演讲、时事述评、各地通讯、国乐、杂剧、抗战歌曲等。东南战区的放影队在饶巡回放映国产无声和有声电影。

抗战时期,在上饶各个救亡演剧队在“把戏剧送上前线”、“戏剧上街、戏剧下乡”等口号的鼓舞下,离开大城市,走向工厂、农村、前线,进行频繁的演出宣传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于上饶。他们演出的剧目多为短小灵活的街头剧、活报剧和独幕剧,如《放下你的鞭子》《血洒卢沟桥》《八百壮士》《古城的怒吼》等。随着抗战的深入,艺术家们对生活的认识逐步加深,戏剧创作不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有了普遍的提高。抗战使戏剧扩大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戏剧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获得了丰富的滋养。艺术家们每到一地,常常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所发生的故事创作成话剧作品,演出后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1942年2月25日,上饶的演出团体举行了一周的戏剧公演,在我国东南可说是盛况空前。1945年6月20日,东南戏剧协会在上饶成立,并公演《日出》《大地回春》《怒海余生》《柳暗花明》《神鹰万里》《小天使》等现代剧,极大地鼓舞了上饶民众的抗日士气。

3、上饶民众的支前运动

抗战八年,上饶除沦陷两个多月外,大多数时间属战略后方,因此上饶民众抗战的主要任务,就是支前。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原本生活艰苦的上饶人民更加辛苦劳作,节衣缩食,省下钱财支援前方作战,不断掀起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1939年5月,广丰县人徐浩、李桃华将全部家产变卖130万元,悉数捐助抗战。蒋介石闻讯后,为徐、李各题写“毁家纾难”横额一方。弋阳一个区的妇女们集体开荒60多亩,种植豆子、芝麻等作物,收获后所得款4000多元全部捐献给前线部队。弋阳妇女还捐献了50000双军鞋、8000多斤猪肉、1000多斤粽子给抗日部队过端午节。各县还踊跃捐献飞机款,如万年县,1942年12月和次年8月两次共捐飞机款21万多元。鄱阳县1944年3月捐献了60万元飞机款。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堵截日本侵略军从水上进犯江西,江西当局决定在九江马当要塞修筑工程巨大的水上防线,鄱阳湖边的各县都承担着招募大量民工和运送石方的任务。余干县出动数千民工去马当筑防,并用船只运送去数万方石块。鄱阳县也派了数千民工去马当,运去了87000方的石块。其中52条装满石块的船只到达马当后,奉命将船只和石块一起沉入长江水底。为防止日军从其他水路和公路入侵,鄱阳县还征用了40多万民工和5万多根竹木,以堵塞湖港河汊及破坏交通道路。弋阳群众6000多人抢筑港口义岭工事,支援埋伏在义岭的国民政府军第四十九师一部,该部于1942年7月11日和12日歼灭日军200余人。

1941年,鄱阳县许多热血青年经过鄱阳湖到江北参加长江游击队,后这支队伍编入新四军打击日本侵略者。上饶各县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许多青壮年积极踊跃地参军参战。八年抗战时期,鄱阳有29000多人参军参战,玉山有20000多人参军参战,万年有500多人参军参战。当年的《前线日报》报道过横峰县灵港乡第九保青年李文斌请缨杀敌,县城于1942年12月27日召开大会热烈欢送他赴抗日前线杀敌的消息。德兴青年杨文学(黄埔军校毕业生)结婚第三天就奔赴抗日前线,在苏北战场以身殉国,德兴各界民众集会悼念,将烈士牌位送进忠烈祠,举行公祭。

4、知识劳动者的民主呼声

抗战时期,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物价狂涨,致使知识劳动者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甚至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1941年12月,爱国进步人士宦乡在《前线日报》社论栏上连续发表了《知识劳动者的厄运》、《小学教育的厄运》、《安定教师的生活》、《合理的看待》、《治本与治标》、《当前东南物价问题之对策》等6篇社论,集中论述了知识劳动者的贫困化问题。

第一,披露了知识劳动者在经济上已沦为社会最底层的严酷现实。社论指出:抗战以来,地主提高粮价,商人提高利润,地主提高粮价,生产者提高产品卖价,唯独知识劳动者是在不断地廉价出卖自己的知识。随着战时物价的高涨,知识劳动者的收入依然如故。最悲惨的是小学教师,不但薪水没有提高,甚至还经常被拖欠,致使每个知识劳动者都有一种“吾不如黄包车夫”、“吾不如泥瓦匠”、“吾不如农村长工”的感觉。

第二,抨击了负责当局对知识劳动者所处困境的冷漠和虚伪。文章指责负责当局犹如高坐在云端上的假观世音,他们自己摇着蒲扇,吹着凉风,却叫熏炙在热火里的知识劳动者咬紧牙根,要牺牲一切,忍耐着最后的痛苦。他们偶尔也讲一些同情的话,但这是虚伪的同情,这是给知识劳动者的画饼。因为真得要请这些假观世音解决问题,他们就会推说事情没有办法,或者摇身一变,腾云驾雾去了。

第三,强调了知识劳动者贫困化现象的危害性。因为知识劳动者的工作是在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堆砌基石,如果不能维持他们最低限度的生活,就会使他们失去对工作的活力,失去自尊与自信,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弥漫着知识劳动大贬值的风气。在这样的风气下,还会有谁去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堆砌基石呢?

第四,提出了解决知识劳动者贫困化现象的合理建议。一是知识劳动者的薪俸应当与物价上张指数相齐驱;二是社会劳动报酬应当以工作性质作为尺度,知识劳动者的报酬应当略高于一般体力劳动者;三是机关之间,例如中央与地方、军队与行政、金融贸易与文化教育机关之间的劳动报酬应大致相衡,不能差距太大;四是知识劳动者应当自我组织起来共谋自身福利的保障。

虽然《前线日报》是国民党第三战区官方军报,由于爱国进步人士宦乡主持笔政,坚持宣传积极抗日的办报方针,使《前线日报》享有报纸杂志之美称。在这样一份很有影响的官方军报社论栏上专门就知识劳动者贫困化问题向全国发出呼吁,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引起社会各界对知识劳动者贫困化现象的注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抗战后期上饶地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面抗战初期的中共赣东北特委
严氏兄弟与上饶新四军江西办事处负责人胡金魁的一段特殊交往
青云村:泊湖之滨的红色印记
那些不屈的身影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选登
老照片: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宣传画,鼓舞民众抗日救国
华侨赤子心—沈尔七致母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