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洪生肿瘤医案三例

林洪生(1947年~),汉族,河此省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7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现任全国中医肿瘤围疗中心副主住,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倡导肿痛综合治疗和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擅长肺癌、胃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主持团家“九五”、“十五”攻关中医肿瘤课题。

(一)肺癌

【一般情况】邓某,男,63岁,干部,2002年6月4日初诊。

【主诉】右肺门肿物伴咳喘、胸痛1个月余。

【病史】2002年5月上旬,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气短、胸痛等症,经北京某医院入院检查,CT示右肺门肿物3.2厘米×4厘米;右锁骨上淋巴结中大约1.2厘米×1.5厘米;痰细胞学检查发现鳞癌细胞,诊断为右肺鳞癌,病里分期:Ⅱb期(TAN2M。)。因患者拒绝放、化疗治疗,故转中医诊治。

【现症】患者神清,颜面水肿,咳喘较甚,胸痛,痰白而粘,双颈静脉轻度怒张,舌质暗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肺积。证候肺脾两虚,痰瘀互结。

【西医诊断】肺癌。

【治法】健脾益气,祛痰化瘀。

【处方】生黄芪15g,太子参12g,白术10g,茯苓12g,猪苓12g,生薏苡20g,浙贝10g,桔梗10g,苏子10g,苏梗10g,紫苑10g,清半夏10g,陈皮g,汉防己12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6月19日复诊,患者气喘、胸痛及面部水肿明显减轻,双颈静脉怒张基本消失,仍轻度咳嗽,痰白量多,气短,纳差,舌红,苔白腻,脉沉细略滑。辨证为肺脾两虚,痰湿内阻。治以健脾益肺,化痰利湿。

处方:法半夏10g,茯苓15g,白术10g,杏仁10g,桑白皮12g,枯梗10g,生薏苡仁20g,瓜萎15g、生黄芪15g,焦白术10g,焦三仙各10g,枳壳10g,夏枯草15g,龙葵15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7月2日再复诊,患者咳痰减轻,食欲增加,复查胸CT与前比较,右肺门肿物略减小。现偶有干咳无痰,仍轻度乏力,时便干,余无不适,舌红苔薄,脉沉细。辨证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佐以抗癌。

处方:生黄芪15g,太子参12g,石斛12g,沙参12g,天冬12g,麦冬12g,枸杞子12g,杏仁10g,元参12g,生薏苡仁20g,茯苓15g,郁金10g,金养麦15g,龙葵15g,白英10g,白僵蚕10g。每日1剂,水煎服。加用益肺清化膏每次15g,每日2次。继续治疗,随症加减,现已1年,患者病情稳定。

青龙按:林主任初诊根据辨证采用防己黄芪汤合陈夏六君子汤加减,采用脏腑辨证补土生金法,药用桔梗苏子紫苑浙贝母等加强化痰治标,再加猪苓泽泻加强利水,莪术白花蛇草抗癌。二诊仍守原方之意,三诊利水毕竟伤阴,该益气养阴法药用太子参沙参麦冬天冬玄参枸杞子益气养阴补肺肾,金荞麦龙葵白英僵蚕等抗癌散结,杏仁宣肺止咳,薏苡仁茯苓仍然健脾祛湿,郁金疏肝。

(二)恶性淋巴瘤

【一般情况】赵某,男,71岁,干部,2002年10月25日初诊,

【主诉】右腹股沟肿物2个月,消瘦、乏力1个月余。

【病史】患者1年前右颈下1个淋巴结肿大,约1.5厘米×1.2厘米X1.0厘米,于某医院手术切除。病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经检查腋下、纵隔、腹股沟淋巴结侵犯。患者继行化疗6个疗程,放疗1个疗程,肿物消失,疗效为完全缓解。近2个月来右腹股沟处出现淋巴结肿大,B超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复发,因年事已高拒绝手术及化疗,故转中医诊治。

【现症】患者右腹股沟触及1个椭圆形约2厘米×1.5厘米×1.3厘

米大肿块,皮色如常,质硬,无压痛,推之不移,面黄消瘦,神疲乏力,易汗出,头昏少寐,咽喉干燥,舌红,舌前部无苔,根部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诊断】恶核。证候属气阴两虚,痰凝气结,脉络瘀阻。

【西医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放化疗后复发。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消瘀。

【处方】太子参15g,玄参15g,黄芪30g,生地黄12g,当归12g,鸡血

30g,山萸肉12g,法半夏10g,青皮6g,陈皮6g,茯苓15g,僵蚕10g,浙贝母10g,夏枯草15g,莪术10g,郁金10g,石斛12g,蚤休10g,山慈姑12g,半枝15g,猫爪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软坚消瘤片(院内制剂),每次粒,每日2次。服上药3个月,诸症明显好转,守方增减续服半年,诸症悉除,

某医院B超复查,肿块消失。至2003年8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青龙按:本案辨证气阴不足痰瘀互结,因此立方也是如此:药用黄芪太子参生地玄参山萸肉石斛益气养阴,当归鸡血藤青陈皮郁金莪术养血活血理气通络,其中青陈皮还能疏肝;山慈菇半枝莲僵蚕莪术夏枯草玄参化痰散结。

(三)乳腺癌

【一般情况】杨某,女,52岁,工人,1998年9月17日初诊。

【主诉】右乳腺癌术后3个月,左乳胀痛、胸闷、口苦1个月。

【病史】1998年4月,患者于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未予重视,6月初

开始感觉右乳疼痛,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6/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其后服用三苯氧胺,因体弱未行化疗,故转中医进一步治疗。

【现症】患者面色黄白,左乳胀痛,未触及肿块,胸闷易怒,口干口苦

纳谷不香,苔白腻,脉沉弦略数,舌质暗红。

【中医诊断】乳岩。证候属肝郁脾虚,气滞痰凝。

【西医诊断】乳腺癌。

【治法】舒肝健脾,理气化痰。

【处方】道遥散加味。炒柴胡6g,香附10g,枳壳10g,白芍10g,当归

12g,茯苓12g,白术10g,青皮、陈皮各6g,郁金10g,黄芪20g,党参12g,浙贝10g,焦楂曲各15g,夏枯草15g,草河车15g,白英15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0月14日,服上方14剂后,患者左乳胀痛、胸闷、口苦等

症状明显减轻,自己增服14剂。5日前右上肢因活动出现麻木,肿胀较甚,

不能握掌,舌淡,苔薄,脉弦细。

证属气血不足,脉络阻塞,水泛肌肤。治拟益气活血,通络利水。

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2g,鸡血藤30g,川芎10g,郁金10g,泽兰10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桑枝10g,泽泻12g,猪苓15g,茯苓12g,汉防已12g,夏枯草15g,莪术10g,炮山甲1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10月28日,用药半个月后,患者右上肢肿胀明显减轻,右手已能握掌。现患者面色少华,易潮热汗出,偶心悸气短,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差,苔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辨证为气血亏虚,肾阴不足。治宜益气养血,滋补肾阴。

处方;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0g,黄精10g,桑寄生10g,仙灵脾10g,补骨脂10g,薏苡仁15g,桂圆肉10g,大枣6枚,香附12g,郁金10g,徐长卿15g,半枝莲15g。水煎服,每日1剂。

上方服药1个月后,患者心悸气短渐平,食欲大增,倦怠乏力明显好转,开始能做部分家务。其后以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并与西黄解毒胶囊交替长期服用,迄今随访5年余,未见转移和复发。

青龙按:本案乳腺癌,初诊林主任常规逍遥散加减,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二诊上肢麻木,改用补阳还五汤之意益气活血通络取得效果,三诊突出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改用归脾汤加减终于使患者转向坦途。

注:此三案刘浩整理,选择自《中国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邓铁涛邓老35个医案中总结出来的加减用药规律
3.朴炳奎医案(4则)肺癌
组成:黄芪,莪术,白术,太子参,郁金,香...
肝硬化腹水案(重用益母草治腹水)
蒙山居士的博客--翁维良治疗心血管疑难病临床经验
案例分享|翁维良教授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经验举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