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间发热整八天,退热只在一剂间


中医书友会第224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作者导读“夜间发热整八天,只在退热一剂间。谁说中医疗效慢?证对药应不枉然!”(编辑/王超)

升阳益胃汤治疗内伤发热

作者/毛国安

某女,28岁,2019年8月28日就诊。

主诉“身困无力,不欲饮食二十多天,夜间发热八天”。患者二十多天前感到身困无力,不欲饮食,持续十多天无好转。因丈夫在外打工,家又无老人照看小孩而未就诊。

八天前,出现每天傍晚7、8点开始发热。八晚来,体温一直在38.5℃~41℃之间徘徊,夜2点体温达高峰,服尼美舒利颗粒于晨5点热方退。发热期间肩背项痛,身困无力,怕热出汗,口干喜饮,气短失眠,耳鸣口苦,不欲饮食,尿少便秘。

曾在当地中医贴敷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真武汤,热退即复。昨稀便3次,今始头痛,无涕嚔,不恶寒。

既往月经周期正常,经期3天,经血量大,用纸2包。育一子,现5岁。孕前贫血,产后输血,因家庭经济困难,未继续治疗。

刻诊:体温36.3℃,血压100/70mmHg。神志清,身倦怠,体形胖,面色暗黄,眼睑苍白,结膜暗黄。

腹壁厚,腹软,肝脾未及,无胸胁苦满。胃脘脐周压痛,抵抗感弱。尺肤干,手足暖,脉沉弱。舌体厚胖,舌质淡紫,舌苔白厚,舌边齿痕。

诊断:内伤发热,脾胃气虚,湿郁热证。

予李东垣升阳益胃汤:

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0g,茯苓15g,半夏8g,陈皮10g,泽泻10g,柴胡10g,白芍10g,黄连6g,羌活6g,独活8g,防风6g,炙甘草6g,生姜4片,大枣4枚。五副,日一副,水煎日三服,第一天日二服。

2019年9月2日复诊,精神好转,面容大为改观:

面色由暗黄转为黄里见红,眼结膜黄退。舌质由淡紫转为淡红,舌体由厚转薄,舌苔由白厚转为薄白,齿痕由深变浅。发热从就诊当天服药后,再未出现。

除仍有头热头晕,鬂痛耳鸣,视物黑花,脘痞纳少外,余症皆消,以逍遥、补中、八珍调补渐愈。

体会:

发热一证,临床十分常见,治疗当先辨外感还是内伤,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该案病情较复杂,症状多类似伤寒。虽发热伴肩背项痛象病在太阳,却无恶寒脉浮;虽耳鸣口苦,不欲饮食象病在少阳,却无胸胁苦满脉弦;虽怕热出汗,口干喜饮,尿少便秘象病在阳明,却面色暗黄,并无脉大、舌红苔燥;虽面色晦暗,不欲饮食象病在太阴,却无下利;虽身倦怠,脉沉弱象病在少阴,却附子剂用之少效。总之,证类伤寒,而非伤寒,实为内伤。

本证有以下临床特点:

一、患病日久(贫血),脾胃素虚。

二、无明显感受外邪病史及表现。

三、面色恶而不和。

四、胃热脾虚,中焦不畅临床表现。

其证和东垣之“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所述颇多相合,治疗当升阳益胃,故用升阳益胃汤胃通阳升热退,很快见效。由此可见,发热辨外感内伤之重要和东垣方治内伤病之好。 

         脾胃伤寒均为经典,

         时方经方均为好方,

         关键辨证施治得法,

         疗效自然不失所望。


I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括要》 > 卷上 类伤寒六症 内伤外感辨 治伤寒宜早 视伤寒宜详
(12)《伤寒论》第七十条解密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补中益气汤
谈表证
虚损误药之辨
伤寒捷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