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中丸,保和丸——经方解读(之三)

        【组      成】山楂六两(180克),神曲二两(60克),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克),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各30克)。

 经方解读之荆防败毒散,小青龙汤

        【煎 服 法】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十分之一即可)。
 

        【讲      解】本方主治食积停滞。临床以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恶为其主证。本方所治之食积停滞,系因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所致。《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太过,特别是恣食酒肉油腻之品,脾胃运化受纳失职,则停滞而为食积。故用本方具有消食和胃的作用。方中用山楂,以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更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并长于消面食痰气之积,三药共为君药,可消一切饮食积滞。因缩食停滞,则脾胃不和,故用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和胃,行气化湿,共为臣药。又食积易于化热,故佐以苦寒之连翘清热散结。合药成方,共奏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服用本方时,若以麦芽汤送下,则疗效更著。
 

        本方虽以消导为主,但药性平和,是消食导滞之轻剂,故名之曰“保和”。张秉成曰:“此方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剂,特谓之保和耳”。
 

        考与本方同名的方剂,尚有以下二首:《医级宝鉴》保和丸,在本方中加入麦芽一味,主治相同,消食导滞效果更佳。《古今医鉴》保和丸,在前方中加入白术、厚朴、香附、枳实、黄连、黄芩等,增强了健脾消积、清化温热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为消食化积之轻剂,宜于食积不甚者,临床以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恶,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若食积腹胀较重者,可加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兼大便秘结,可加大黄、槟榔以通便导滞。
 

        【附      方】
 

        1、大安丸《丹溪心法》: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二两,治食滞兼脾虚,及小儿食滞。
 

        2、小保和丸《医方集解》:小保和丸,即保和丸去半夏、莱菔子、连翘,加白术、白芍,能助脾进食止痛。
 

        【文献摘录】汪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山楂酸温收缩之性,能消油腻腥之食。神曲辛温蒸窨之物,能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下气而制面。麦芽咸温消谷而软坚。伤食必兼乎湿,茯苓补脾而渗湿。积久必郁为热,连翘散结而清热。半夏能温能燥,和胃而健脾。陈皮能降能升,调中而理气。此内伤而气未病者,但当消导,不须补益。”(《医方集解》)

理中丸——经方解读

        【组      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各30克)。
 

        【煎 服 法】上药研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克)每服一丸,日服三次,丸不及汤。
 

        理中汤
 

        人参(6克)或用党参(15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白术(9克)。
 

        水煎服
 

        注:括号内剂量为参考剂量
 

        【讲      解】本方为治太阴病,脾胃虚寒的主要方剂。方中干姜辛热,温健脾胃,以祛寒邪,为君药。虚则宜补,故用人参补益脾气,为臣药。脾虚生湿,故用白术补脾燥湿,为佐药。三药一温,一补,一燥,再以炙甘草益气补中扶正,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具有温中祛寒,补脾胃之功。
 

        临证应用指征为:腹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不食,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
 

        脾胃属土,职司运化,若脾胃阳虚有寒,则运化无权,清浊升降之机受阻,吐利腹痛等证随之而起。采用本方,温运中焦,补益脾胃,则中土有权,升降复常,诸证自愈。然理中丸以蜜为丸,属于缓调之剂,宜于病情较轻、病程较长者;若病情较急,宜改丸为汤以收速效,所以方后有丸不及汤之语。
 

        本方在《金匮要略》中名人参汤,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名治中汤。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名人参理中汤。
 

        【使用注意】本方药性偏于温燥,故湿热内盛,阴虚内热者忌用。
 

        该方的常用加减法为:
 

        自利腹痛者,加木香。不痛利多者,倍白术。渴者倍白术,白术益气燥湿,故能生津。蜷卧沉重,利不止,加附子。腹满去甘草,甘令人满。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白术甘壅,姜夏散逆。脐下动气,去术加桂枝,白术补气,桂枝泄奔豚。悸加茯苓,饮停则悸,茯苓利水宁心。阴黄加茵陈。寒结胸加枳实。
 

        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本方加枳实、茯苓、蜜丸,名枳实理中丸,治寒实结胸欲绝,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本方去甘草,加茯苓、川椒、乌梅,名理中安蚘丸,治胃寒吐蚘。本方加桂枝,倍甘草,名桂枝人参汤,治太阳表证不除,而数下之,协热而利,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本方加黄连、茯苓,名连理汤,治伤暑湿而作泻,本方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治泄泻。本方加当归、白芍、陈皮、厚朴、川芎,入姜煎,名温胃汤,治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
 

        【临证应用】本方用于太阴病,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迟缓等脾胃气虚,中焦虚寒证。
 

        用于寒霍乱,吐利,不渴,腹痛,脉沉迟或两腿挛缩,或腹部拘急、囊缩舌卷。
 

        用于阳虚失血,便血、吐血或崩漏而血色紫暗者。
 

        用于小儿慢惊风,手足微抽,目睛上视,身冷肢逆,食少便溏,面色㿠白。
 

        用于病后时时泛吐唾沫,清稀而薄,口不渴,延绵不已。
 

        用于胸痺,喘息咳唾,胸背痛,四肢冷,倦怠少气,语音低微。
 

        本方用于以上诸证,必须以脾胃虚寒为病理机转。
 

        【文献摘录】“理中汤,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蚘,及感寒霍乱”(《医方集解》)
 

        “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赡,故名曰理中,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程应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理中化痰丸的适应症选择和临床应用分析
临床感悟:理中汤与四君子汤,相差一味药,但却治不同的症
浅谈香砂六君丸
王三虎医话·都是瓜果惹的祸
理中丸与附子理中汤!
孙朝宗中医世家祖传秘方——妙治脾胃病的理中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