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人养脏汤,三子养亲汤——经方解读(十六)

真人养脏汤——经方解读

        【组      成】罂粟壳(去蒂盖蜜炙)三两六钱(15克),诃子(去核、面裹煨)一两二钱(10克),肉豆蔻(面裹煨)五钱(10克),人参六钱(10克),白术(炒)六钱(15克),当归(去芦)六钱(15克),白芍一两六钱(20克),肉桂(去粗皮)八钱(5克),甘草(炙)八钱(10克),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10克),

        【煎 服 法】以水一盏半(约500毫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

        【讲      解】本方为治疗虚寒久痢的重要方剂,亦用于久泻、脱肛。方中以甘温大补元气之人参及甘苦温健脾益气之白术为君,二药合用有补气健脾固中之功,以辛甘大热之肉桂温肾阳,壮命火而暖脾土,以辛温之肉豆蔻理气涩肠,以苦涩之诃子、罂粟壳涩肠止泻固脱,合而为臣,辅佐君药。以当归、白芍养血和阴,木香理气醒脾为佐,而以甘草和中为使。芍药与甘草相合又能缓急止痛。共成一温中补虚,涩肠止泻之良方。

        本方温中健脾,涩肠止泻,用于虚寒久痢、久泻则宜,用于暴泻、初病,邪未去,滞尚在,里不虚,或湿热致疾者则谬,因有留滞、敛邪、助火之害,故初病者使用本方须极为慎重,必明辨确属虚寒泄泻而无邪滞者方可。

        【临证应用】用于虚寒久痢:证见泄痢日久,日夜无度,里急后重不除,脐腹冷痛不解,便下脓血,或如鱼脑,脘痞不食,脉迟舌淡者。

        用于久泻脱肛:老幼病弱之人,泄泻日久,大肠收摄无权,肛门滑脱不收,中气虚陷者。须温中涩肠而兼予升提,以收下坠之肛门,可于本方中加升麻、柴胡、黄芪、川芎等。

        用于久泄欲脱:泄泻日久,中阳不继,下泄不止,阳气衰微,手足逆冷,有阳脱之虑,可于本方中加附子、干姜,既可涩肠止泻,又能回阳固脱。

        用于小儿虚泻:小儿泄泻日久不愈,脐腹冷痛,面色青黄或白,泻不止而舌上苔,滞未全清者,本方加神曲、焦山楂、石榴皮,小便短小不利者,溲白加茯苓、泽泻;溲黄加木通、车前子;久泄不止,绝口不食,上焦有虚火上炎之象,口燥舌疮,下焦有元气将绝之征,足冷不温,呕逆不止,方中加灶心土、清半夏,另用吴茱萸煎汤源足,引肾火归原,或可挽回于万一。

        总之,久泻不离脾胃,脾司运化,肾主关门,二脏既衰,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收摄不行,下注无度,是为本方之主要对证,而又以脾虚为主,使用时尚须注意令病人禁生冷、油腻、腥物等一切损脾、碍脾、滞阻脾胃运化之品,若以肾阳虚衰为主之五更泻,则宜主于暖肾补火之四神丸,若以阵阵痛泻,脉弦面青之肝木凌脾致泻者,宜痛泻要方扶土抑木,均非本方主治,临证须加详辨。

        【组      成】罂粟壳(去蒂盖蜜炙)三两六钱(15克),诃子(去核、面裹煨)一两二钱(10克),肉豆蔻(面裹煨)五钱(10克),人参六钱(10克),白术(炒)六钱(15克),当归(去芦)六钱(15克),白芍一两六钱(20克),肉桂(去粗皮)八钱(5克),甘草(炙)八钱(10克),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10克),

        【煎 服 法】以水一盏半(约500毫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

        【讲      解】本方为治疗虚寒久痢的重要方剂,亦用于久泻、脱肛。方中以甘温大补元气之人参及甘苦温健脾益气之白术为君,二药合用有补气健脾固中之功,以辛甘大热之肉桂温肾阳,壮命火而暖脾土,以辛温之肉豆蔻理气涩肠,以苦涩之诃子、罂粟壳涩肠止泻固脱,合而为臣,辅佐君药。以当归、白芍养血和阴,木香理气醒脾为佐,而以甘草和中为使。芍药与甘草相合又能缓急止痛。共成一温中补虚,涩肠止泻之良方。

        本方温中健脾,涩肠止泻,用于虚寒久痢、久泻则宜,用于暴泻、初病,邪未去,滞尚在,里不虚,或湿热致疾者则谬,因有留滞、敛邪、助火之害,故初病者使用本方须极为慎重,必明辨确属虚寒泄泻而无邪滞者方可。

        【临证应用】用于虚寒久痢:证见泄痢日久,日夜无度,里急后重不除,脐腹冷痛不解,便下脓血,或如鱼脑,脘痞不食,脉迟舌淡者。

        用于久泻脱肛:老幼病弱之人,泄泻日久,大肠收摄无权,肛门滑脱不收,中气虚陷者。须温中涩肠而兼予升提,以收下坠之肛门,可于本方中加升麻、柴胡、黄芪、川芎等。

        用于久泄欲脱:泄泻日久,中阳不继,下泄不止,阳气衰微,手足逆冷,有阳脱之虑,可于本方中加附子、干姜,既可涩肠止泻,又能回阳固脱。

        用于小儿虚泻:小儿泄泻日久不愈,脐腹冷痛,面色青黄或白,泻不止而舌上苔,滞未全清者,本方加神曲、焦山楂、石榴皮,小便短小不利者,溲白加茯苓、泽泻;溲黄加木通、车前子;久泄不止,绝口不食,上焦有虚火上炎之象,口燥舌疮,下焦有元气将绝之征,足冷不温,呕逆不止,方中加灶心土、清半夏,另用吴茱萸煎汤源足,引肾火归原,或可挽回于万一。

        总之,久泻不离脾胃,脾司运化,肾主关门,二脏既衰,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收摄不行,下注无度,是为本方之主要对证,而又以脾虚为主,使用时尚须注意令病人禁生冷、油腻、腥物等一切损脾、碍脾、滞阻脾胃运化之品,若以肾阳虚衰为主之五更泻,则宜主于暖肾补火之四神丸,若以阵阵痛泻,脉弦面青之肝木凌脾致泻者,宜痛泻要方扶土抑木,均非本方主治,临证须加详辨。

三子养亲汤——经方解读

        【组      成】白芥子6克,苏子9克,莱菔子9克。

        【煎 服 法】上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现代用法:三药捣碎,用纱布包裹,煎汤频服。)

        【讲      解】韩氏此方,原为老人气实痰盛之证而设,但临证时凡见咳喘痰多,胸痞食少,舌苔白厚而腻等症,均可用本方治之。方中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三药皆能理气化痰,合而用之,使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得平。

        临证应用时,可观其以何证为主,则就可以何药为君,其效尤佳。如苏子长于降气,气逆不降者,以此为主;白芥子长于畅膈,胁痛痰多者,以此为主;莱菔子长于消食导滞,食少胸闷者以此为主。然本方实属行气消痰之剂,意在治标,若服后得效,则应兼顾其本,否则过于消导,更伤中气,使病难愈。

        【临证应用】本方多用于实痰盛,湿痰阻肺,痰多,舌苔白腻,脉滑之咳喘者。

        若中焦阳虚,痰多而稀,呕吐恶心,胸膈消闷者,加半夏、干姜、砂仁燥湿化痰,温胃止呕;若胸闷气促,痰多不利者,加杏仁、厚朴利气平喘;若痰阻气机,中焦不得宣通,胸闷苔腻者,可配合二陈汤、平胃散加减治疗;若有恶风寒者,可加前胡、苏叶解表宣肺化痰。

        【文献摘录】张秉成:“夫痰之生也,或因津液所化,或由水饮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痰。然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为喘逆等证矣。病因食积而起,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痰,痰壅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痰。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痰。三者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长。食消气顺,喘咳自宁,而诸证自愈矣,又在用者之得宜耳。”(《成方便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子养亲汤调治咳嗽痰多
三味“子”药,可治咳嗽痰多,改善老慢支、肺气肿,家有老年人必看!
​二陈汤 三子养亲汤加减  治痰湿饮肺脾咳嗽症  外感而伤或内伤而病
新民晚报---三子养亲汤治顽固性咳嗽
脾肺两虚慢阻肺方
专治寒湿咳嗽|二陈丸 三子养亲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