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邓铁涛辨治消化性溃疡经验

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简称溃疡病,通常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而言,分别称之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好发于男性,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中医属于胃痛证范畴,文献亦有称心痛或心气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多因几种因素的反复作用而成。于诸种因素之中,邓老认为重要的有三大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体质因素。三者之中又以体质因素为关键性的因素。体质因素即脾胃虚。金代李东垣的内因脾胃为主论,对本病的防治的确有指导意义。从脏腑的关系来看,病生于胃,受侮于肝,关键在脾,脾气虚常为本病的重要一环。临床常可分为以下四型:


肝胃不和型

临床常见胃脘疼痛拒按,痛连于胁或胁背,易怒,口苦口干,嗳气或反酸,甚或吐血、便血,舌质如常,或偏红,尖边红,或有红点,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四逆散加云苓、白术、大枣。

【方解】四逆散疏肝,云苓、白术、大枣和胃,使肝得条达,胃气安和,疼痛自止。

【加减法】若胃胀嗳气可加砂仁、佛手之属;反酸可加煅瓦楞、海螵蛸或左金丸之属。


脾胃虚寒型

临床常见胃脘隐隐作痛,空腹痛增,得食痛减,喜按喜暖,食后腹胀,时或泛吐清水、酸水、胃纳较差,神疲怠倦,四肢乏力,手足欠温,便溏或大便潜血,舌质淡嫩,胖或有齿印,苔白润或浊腻,脉虚或缓或迟。

【治法】健脾温中

【方药】黄芪建中汤。

【方解】黄芪补气行气,小建中汤温运脾阳。

【加减法】若偏寒则痛增痛剧,四肢不温,宜附桂理中汤,或再加高良姜。若寒减痛轻,可继用黄芪建中汤或香砂六君子汤以善后。


脾虚肝郁兼瘀证型

临床常见胃脘时痛,或痛连于背,过饥过饱痛增,或吐酸,嘈杂,或大便黑,舌质嫩,有齿印或暗滞或淡或有瘀斑、瘀点,或唇黯齿根黯黑,脉弦细或虚大或兼涩象。

【治法】健脾祛瘀或兼舒肝

【方药】四君子汤加黄芪、红花、桃仁、柴胡、白芍、海螵蛸之属。

【方解】四君子汤和黄芪补气行气,红花、桃仁活血化瘀,柴胡、白芍疏肝解郁,海螵蛸制酸止痛。

【加减法】若大便潜血,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侧柏叶、阿胶、白及、血余炭之属。兼便血宜用四君子汤合黄土汤。


胃阴亏损型

临床常见胃脘痛,或胃部有灼热感,口干欲饮,干呕,或食后胃胀,便秘,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甚则舌光无苔,脉细数或弱。

【治法】益胃养阴

【方药】麦冬、党参、沙参、石斛、玉竹、云苓、甘草、乌梅。

【方解】党参、云苓健脾补气,麦冬、沙参、石斛、玉竹、乌梅可养阴益胃。

【加减法】若胃阴亏虚而两手脉虚大者,宜加吉林参以大补元气。



    临证体会    

西医治疗本病重视制酸.邓老认为,制酸并不能根治本病,但在调理脾胃药中加入一些制酸之剂,使标本兼顾,亦是良策。如配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1日3次,对制酸止痛有一定的疗效,但制作必须注意研成极细末,否则反而不美。

止痛药用于本病主要在于治标,止痛药多辛燥,久用则耗气伤津,有损脾胃,不可不知。

本病虽成因多种,但必因脾胃元气受损至不能自复而后成病,常常是慢性而反复发作,故不能满足于症状的缓解而中止治疗。既然脾胃气虚为本病之根本,因此不管原属何证型,最后均需健脾益气或健脾益气再加养胃阴,巩固治疗2~4个月,乃可停药。

欲脾胃常健运者,必须坚持体育锻炼,药物治疗终非长久之计。故用药的同时,应衡量体质从事适当的体育运动,特别是疾病基本治愈之时,坚持锻炼是达到根治的重要措施,不可因病愈而懒于锻炼。


    验案举例    

张某,男,52岁。1973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十余年,伴吞酸嗳气,神差纳减。近月来症状加剧,发作频繁,饥饿则发,进食缓解,纳差口淡,时而口干苦(可能与服阿托品有关),脘腹痞胀,大便溏薄。胃肠钡餐检查:胃小弯距贲门约2cm处有一 0.9×1.6cm椭圆形龛影,诊为“胃溃疡合并慢性肥厚性胃炎”。入院后曾用西药治疗八天,症状不减,疼痛反而加重。X线检查,其龛影增大为1.1×1.6cm,深约0.9cm,似穿透至浆膜下层。经会诊主张及时手术,但病人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要求中医诊治。诊见舌质淡黯,苔白厚浊,脉弦细。辨证:脾虚运化失职,气血湿浊郁滞。治法:健脾胃,化湿浊。

处方:党参、云苓、白术、扁豆花、薏苡仁、川萆薢、藿香、甘草。

2月11日二诊:

胃痛甚,每半小时至1小时剧痛一次,腹胀,吞酸如故,但胃纳略有改善,大便溏,舌淡,苔白厚,脉沉弦。拟健脾舒肝化湿治之。

处方: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素馨花6克,川连5克,法半夏10克,肉桂心1.8克(焗),鸡内金9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一天2剂。 

另为病人行按摩手法,点按肩井穴,按后阵痛减轻,次数减少。

2月12日三诊:

痛减,发作次数亦减少,自觉舒适,苔转薄,脉稍有力而弦。仍守前法。

处方: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柴胡9克,白芍12克, 枳壳8克,川连3克,肉桂心1.8克(焗),鸡内金9克,麦芽15克,甘草5克,加田七末3克,空腹冲服。上方加减连服10天。

2月22日四诊:

胃痛已很少发作,吞酸嗳气亦大为减少。精神、胃纳渐恢复,进食米饭无不良反应,大便成形。继续守前法治疗。

处方:黄芪12克, 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法夏6克,柴胡6克,川连1.5克,肉桂1.5克(焗),浙贝母9克, 炙甘草5克,丹参12克,乌贼骨18克,饴糖30克(冲服)。每天2剂。

另田七末3克,空腹冲服。    

3月1日五诊:

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上方再服一剂。

3月7日六诊:

无明显不适。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桂枝9克,白术15克,乌贼骨18克,大枣4枚,炙甘草5克,生姜6克,饴糖30克(冲服),另田七末3克,空腹冲服。

服至3月18日,一直无不适,X线复查,龛影直径仅为0.5cm。上方或去桂枝,或加白芍、陈皮、法夏,或加麦芽、鸡内金等,继续连服。

4月18日七诊:

头晕,睡眠差,检查血压、五官均正常,舌质稍红,苔白而润,中心稍厚,脉弦细数。此可能为肝盛所致,治宜和肝健脾。

处方:太子参15克,茯苓12克,竹茹9克,生牡蛎15克(先煎),枳壳9克,旱莲草18克,橘红3克, 女贞子9克,熟枣仁12克,甘草5克。

上方服三剂后,头晕消失,睡眠亦好。乃改用四君子汤加柴胡、白芍、吴萸、黄芪等药连服。共住院46天,龛影愈合出院。出院后续服中药数月。

以后数年断断续续服中药,追踪五年,每年定期X线检查,溃疡病未见复发。



推荐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病特效药方 -
当代名老中医应用黄芪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
脾胃调理中成药
健脾胃还得靠中成药!这5种比较靠谱!
赵清理教授验方两首
四大主治气虚的中成药,不点进来看一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