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肾虚,补肾|你为什么选用六味地黄丸?

地八山山四
丹苓泽泻三

六味地黄丸,可以说是中医或者说是中成药界的一个明星产品,自从创立以来,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与发挥。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病重,身患疥疮两月未愈,卧床不起。康熙获知后,便亲赐“六味地黄汤”予以治疗,补其肾阴之不足。

而今,一提起补肾,大家也都会情不自禁的说一句:喝点六味地黄丸吧。相关广告也是不绝于耳。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一补肾明星产品进行相关的讨论交流。

说起六味地黄丸的起源,许多学习或者了解中医药的朋友们并不陌生:它源自张仲景的肾气丸,宋代儿科名家—
钱乙根据小儿自身的特点,去除掉了附、桂,以应对小儿肾阴亏虚的一些病症。关于它起源的相关故事,网上论述颇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在此不再赘述,我们今天重点是从肾的特点,补肾的方法,以及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和特点,进行相关交流。

“肾”的特点:水与火的交融

中医人对于肾的认识论述颇多,大家常听到的:“肾为先天之本”、“肾为气之根”、“生命之本”等等相关论述都强调肾的重要性,人一生的生、长、壮、老、死,都与肾气的发育,充盛、亏虚、衰竭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注重补肾的一个根本原因。

中医眼里的肾系统是一个阴阳并存的系统,它储藏着人体所需的真阴,也潜藏着人体所用的真阳,天地自然父母所给予的先天之气,都由它来保管,后天五脏之精所余,都下归其来收藏,所以对于他的护理补益,有其自身所存在的特点。

水下有火,水火既济。

如果把肾脏比喻成阴精之海,那么在这个海洋的中央底部,储存着人体重要的命门之火——它是生命的本源之火,是人体温煦之力的主要来源,是人体生命活动之阳气的根本。

一反面,由于此火火力强劲,热力十足,所以由肾之阴液进行潜藏、固涩、守护,不使其上炎灼烧人体其余各部之津液。

另一方面,此火温热之力对肾阴进行的蒸腾气化,以此肾阴能濡养全身,同时借其气化也能温煦全身各脏,无患烧灼之弊。没有此火,肾阴成为一潭死水,人也成为一个死人。

所以对于阴虚为主所致的阴虚造成的命门元阳之火上炎,我们不能够苦寒直伐本源之火,而应该小心的呵护,引火归元,使上炎之火回归到肾水之下,继续温煦人之全身。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肾藏人体之精,储存人体的真阴,对于真阴精液之保存,一定要遵循一个“动”的原则,如果阴液不动,一潭死水,一方面其相关的濡养作用不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水湿凝结,聚为痰饮,危害全身。

所以对于肾阴,或者说结合本文关于肾阴虚的态度,一定要补中有泻:补,是补其阴之不足;泻,一方面是泻其在病理状态下所产生的病理性的产物,另一方面是阴液流动起来,不至于凝聚,以产生更好的补益濡养的作用。

通过以上对中医肾系统的论述,我们补肾须要抓住两点:

1.阴中有阳,阴阳互求。补益既要固护阴液,也要固护元阳,既要有阳中求阴之思路,也要有阴中求阳之想法。

2.静动结合,补中有泻。使肾阴成为源头活水,而不是凝聚之死水。同时需要注意,此“泻”非泻肾,而是泻由于肾虚所产生的病理的物质,泻是为了更好的补,一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肝有相火,有泻而无补;肾有真水,有补而无泻。

同时需要注意以上2点是补肾的思路,而不是治肾的思路,补益是一种和缓求进,地基建房的平稳思路,治“肾”则需要根据阴虚或者阳虚的严重程度和危机程度来选择药物,阳衰有四逆,黑锡丹等临床选用,阴虚则有左归丸、左归饮等进行配伍。

乙癸同源,肾肝同治

在上述讨论强调了肾本身的特点以外,接下来要和大家简单的聊一聊与肾最为密切的肝系统,何梦瑶曾曰:“肾水为命门之气所蒸化上升,肝先受其益。”相反,肾有所病变,肝同样有所损害。

中医认为肝与肾是从同一个先天之精的源头滋养之下所萌发,同时后天又受肾藏精共同直接的滋养,故两者的关系十分之密切。

肝肾相关,水木互为母子,乙癸相以滋生,母顺则子顺,母病则子病。肝藏血,肾藏精,“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清血。”,肾精损耗,则肝血亏虚,肝失疏泄,筋失濡养。

肝肾均藏相火,是维持肝肾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而相火之源在命门,命门有所异常则相火妄动,上灼肝阴,消耗肝血,肝的生理功能产生异常。

……

因二者之间相互生长相互制约的这一特性,临床上常常强调肝肾同补,肝肾同调,《医宗必读》亦云:“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阴阳开阖,三补三泻

讲述完了肾脏本身的特点以及有和它有密切相关的肝脏,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今天的主角六味地黄丸,此药与上述所讲理论严格对应,有补有泻,固护命门,肝肾同调。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茱英 四钱(12g)   干山药  四钱(12g)   泽泻  三钱(9g)   茯苓去皮,三钱(9g)   丹皮 三钱(9g)

[用法] 上为末,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圆

(现代用法:炼蜜和丸,每丸约重15g,成年人每服一丸,日三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

[功用]  滋补肝肾。

[主治]  肝肾阴虚。 腰膝疲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大家看到上面的组方,可能对他的名字就有所了解,称为六味地黄丸,它是由六味不同味道的药物组成:
苦味的地黄,酸味的山萸,甘味的山药,辛味的丹皮,咸味的泽泻以及淡味之茯苓。当然,我们常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六味所组织精妙配伍,可上承天水,下合肾阴,滋阴养肾。

六味地黄丸具体是用来治疗什么疾病呢?笼统上来说就是肾阴虚证,一方面由于肾精的亏虚,濡养不到,导致了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有时候临床上还可以见到足跟疼痛,这种疼痛比较奇怪,就好像是骨头直接着地的走路一样,是足后跟的一种痛苦。阴虚则潜藏功能下降,命门之火妄动,虚火上炎,产生了咽干、潮热、遗精等症状,虚火扰动也还可能导致失眠,还是因为下面的火不安分了,导致全身跟着炎炎向上。

当然,这里面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本病所有的症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肾阴的亏虚导致的虚火的上炎,主要是由于阴虚症状所产生都病变,而不是阳盛。而且这种火是人生根本之火,只能保护,不能损害,更不能强制镇压,需要保护它,潜降它,将它重新收纳入肾水之下。

所以我们现在要治疗的目的,一方面要将虚火潜藏,另一方面要将肾虚补充,当然最根本还是要将肾阴虚得到补充,六味地黄丸显然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同时也是本方最具特点的“三补三泻”。


01

熟地

泽泻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熟地味厚,专补肾精,填肾髓,益真阴,同时其还有封蛰之意,可将上炎之火,潜护于阴水之中。

肾虚不镇,虚火上炎,下焦温化之力减弱,膀胱气化不行,肾司二便功能异常,小便失常,这也是咱们前文所讲的补泻中的泻所要体现的点,是泻由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病理产物,用泽泻将下焦不运之水得以从尿排出,有利于去除邪水,益于真阴滋补。

02

山茱萸

丹皮

山茱萸酸温,温中有涩,既能够涩精、补精,也能够温肝肾,能将散漫之虚火固敛,同时一如山药,茯苓固护了肾水之上元肺金,山萸兼顾了肾水之子肝木,使得肾的整个上源下流运化正常。

丹皮一味即可以监制山萸肉的温热,使其疏肝,补肝之时,不动相火,同时对于虚火上炎,有所清凉。

03

山药

茯苓
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既能补气,又能够养阴,同时色白入肺,兼生肺津。

茯苓与山药配伍补益心脾之气,同时能够利益肾水之上源,补肾水之母肺金。与泽泻配合可以清利下焦的邪水,同时能
够使虚火上炎所致的气分的虚热得清,虚火之证得抑。


三补三泻

全方六味,同补五脏,以补肾精为主,其余四脏配合补益,使五精之余,皆归于肾,来达到补肾阴的效果。

论其配伍,熟地为君,山药、山萸为臣,泽泻、丹皮、茯苓功为佐使。整体配伍仍是以补益为主,兼顾清泻,法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在其基础上:阴虚火旺的知柏地黄丸、养肝明目杞菊地黄丸,纳气涩精的七味都气丸,滋肾养肺的麦味地黄丸等等,都借鉴其法,随之加减,而又不失其法,进行补宜。

对于三补三泄各药的解释,本文相对论述比较简单,只为简单的科普了解,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进一步的查阅这六味药的特性,便会发觉此六味药既对应了各自所需求脏腑的生理特点,六味之间又互相交叉,错杂制约协同,体现了本方组方的精妙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阴虚火旺的神药——知柏地黄丸
平肝熄风知柏地黄汤,肾阴虚盗汗就喝它
春天最易肝火旺,一个中成药,把火气引到根上
六味地黄丸可以长期吃吗?
知柏地黄丸功效大全
【收藏贴】7种地黄丸,你该如何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