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天才至死评不上职称,癌症晚期,却为中国拿下了五个世界第一


1978年,北大数学天才张筑生在开学典礼上曾放下豪言壮语,声称自己的目的是改写中国数学界,让中国数学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

事实证明,张筑生并不是口出狂言,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人也是可以在数学界发光发热的。

张筑生曾经率领国家队连续五次杀入国际数学竞赛,并斩获五项世界第一,震惊全世界。

然而张筑生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在与病魔作斗争,他曾经身患多项疾病,但是依旧轻伤不下火线,强忍着病痛为中国数学界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1983年,张筑生成功通过了答辩,成为北京大学的第一位数学博士生,开创了先河。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有着众多荣誉傍身的张筑生,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也没有顺利的评上职称。

这究竟是怎回事呢?

张筑生的一生一直在与疾病作斗争,2001年,张筑生的身体已经如同风中残烛,他要做的就是在熄灭之前最后燃烧自己,站完最后一班岗。

伴随着结肠炎的发作,张筑生每天都要去几十次厕所,这无异会打断他的工作节奏,为了减少如厕的次数,工作的前一天张筑生就开始规律性节食,甚至水也很少喝,为的就是保证教学质量。

虽然病魔将张筑生折磨的很是狼狈,但是在讲课的当天,他总是将自己打扮的利利索索,看上去没有一丝颓废,力求用自己最好的状态上好每一堂课。

为了做到这一点,张筑生每次都是强忍住疼痛,经常课上到一半,身上的衬衫就被汗水浸湿,一堂课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能量。

张筑生的医生曾经不止一次规劝他放下手中的笔头,好好的调养一段时间,但是每次都被张老拒绝,医生不让他去工作,还不如直接要了他的命,从此之后医生便放弃了劝说。

在那段最艰难的时刻,张筑生只能凭借摄入流食和打点滴勉强维持身体的运转,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还有很多事需要自己去做。

次年,考虑到张筑生的身体每况愈下,考试院将他的监考资格进行了撤销,但是这个消息被张筑生捕捉,他随后便表达了心中的不满,声称无论如何也要坚持监考。

因为考生都是他一手带大的,理应负责到底,考试院拗不过,只能答应这个要求。

在监考当天,张筑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劳累,他望着眼前的考生们,身体开始变得不听使唤,意识逐渐变得模糊,不过作为监考老师,此时可不能犯迷糊,想到这里他又强打起精神。

随着考试结束,张筑生的身体终于顶不住了,倒在了考场,随后被学生们紧急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不幸的是,张筑生没能挺过来,他的生命永久的停留在了那一天,享年六十二岁。

张筑生先生的学生在得知这一噩耗以后表示无法接受,在他们看来,张筑生可能是他们平生遇到的最优秀的教师。

他们不仅成功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直面难关,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他们来说都是无价的。

张筑生作为一位数学大师,他的经历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还要曲折。

不同于很多天才出身于名门望族,张筑生的家境非常寒微。

他的父母也没有固定的营生,小时候的他不仅面黄肌瘦,而且还身娇体弱,经常染病,在两三岁的年纪就染上了脑膜炎,在那个落后的年代,这个病可以轻易要了人的命。

父母为了给张筑生进行医治,先后带他跑了多家医院,在进行过反复治疗之后,张筑生终于康复,但是小脑部位也留下了病根。

万幸的是,在与这场与病魔的斗争之后,张筑生的智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否则我国就会痛失一位数学天才。

小学时候的张筑生就开始展露自己的天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奖状拿到手软,没有一个瘸腿的科目。

尤其在数学领域,张筑生更是一枝独秀,甚至一度让授课老师都自愧不如,可以说张筑生就是为数学而生的。

表现优异的张筑生不出意外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作为父母的也脸上有光,每每提到张筑生,心中的喜悦与自豪就禁不住洋溢在脸上,方圆十里的人都知道他家出了个数学天才。

俗话说,天才薄命,张筑生就是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人,就当身边所有人都以为他能够平步青云的时候,病魔再次在他身边降临。

十几岁的时候,张筑生和同伴们玩耍之时不小心跌倒,摔到了左臂,他以为就是一次简单的跌伤,没想到母亲带他去医院一查,居然发现手臂发生了骨折。

相比于童年的那次脑膜炎,骨折远没有那么凶险,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次简单的手术居然出现了意外。

在医治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导致张筑生的手臂肌肉出现萎缩,还影响到了周围神经,更加严重的是,他的手指功能还出现了问题,其中一根手指几乎丧失活动能力。

这次意外并没有将张筑生打倒,他竭尽所能的进行术后恢复,努力的适应问题手臂,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之后,他成功的再次站了起来。

为了弥补手术耽误的这段时间,张筑生读书更加用功,每天在课桌上废寝忘食,沉迷于学习中无法自拔。

张筑生的努力得到了命运的垂青,高中毕业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成为了村子里的第一位大学生。

但是张筑生的成绩无法简单用天才二字一语带过,无限风光的背后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在考上大学之后,张筑生学习更加的刻苦,经常一个人泡在图书馆里,成为了其他同学眼中的异类。

在四川大学数学系的这段时间里,张筑生超凡的个人天赋逐渐崭露头角,在大二那年就已经在拓扑学领域进行攻坚,这无异于越级打怪。

然而张筑生不仅顺利学习了课程,还在期末考试高居第一名,一时间声名大噪,让很多人刮目相看,同校师生都知道数学系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天才。

张筑生并没有以此为傲,他不仅继续在数学领域辛勤耕耘,生活也是料理的很是周到。

他用自身的毅力战胜了手部功能的残缺,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不仅如此,张筑生还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只要同学们有困难他都是一帮到底。

1978年,走到命运十字路口之上的张筑生选择了继续在数学领域深耕,他以难以置信的分数考进了北京大学这一国内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了故乡的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试卷中恰好有一道错题,张筑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自身的数学天赋发现了那道题有问题,正常来讲是算不出答案的。

考试结束之后,当其他同学回家等成绩的时候,张筑生心想不就就此善罢甘休,他将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映,不久得到了北京大学的强烈关注,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让人想不到的是,即便在藏龙卧虎的北大,也依旧掩盖不住张筑生自身散发出的耀眼光芒,就连导师都忍不住赞许的说道:“这孩子不必继续读研了,已经可以当老师了。”

北大研究生显然已经无法匹配张筑生的才华,校方决定为他开个先例。

1983年,北京大学校长开设了一场研究会,研究如何为张筑生举办论文答辩,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会议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答辩当天,站在讲台上的张筑生内心并没有慌张,他慷慨激昂、运筹帷幄,面对导师们的目光,言语之间透露着强大的自信。

最终他顺利通过了博士答辩,张筑生就此成为北京大学的第一个博士生,开创了历史。

1986年,张筑生海外留学归来,舟车劳顿之后,他没有多少休息时间,而是马不停蹄的投入到教材编写中来。

即便对于荣誉等身的张筑生来讲,编纂新教材也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且对精力的消耗极为显著。

不过张筑生依旧接过了任务,每天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挤出时间加班加点的进行教材编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漫长的悉心雕琢之后,《数学分析新讲》这部书终于得以问世,前后花掉了五年时间。

这部书浸润了张筑生的心血,一经发布就成为了相关学科领域的标杆,持续数十年依旧经久不衰,张筑生本人也成为了一代传奇。

谈到这部书,现今的清华大学教授陈天权最有发言权,同样作为数学天才的他对张筑生的这部经典赞誉有加。

在自己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陈天权一直使用张老的经典进行授课,每年都有新收获。

对于陈天权来讲,张老的《数学分析新讲》及其具有个人特色,他将数学分析这一基础问题进行了抽丝剥茧,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在教学领域很是受用。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张筑生再度被病魔缠身,在书籍出版的同一年时间,张老查出患上了鼻咽癌,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乎已经被宣判了死缓。

面对命运的考验,张筑生并没有被吓退,1995年,他作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率队出征。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之后,国家队在世界舞台上捷报频传,这与主教练张筑生自然是分不开的。

这个任务对于张筑生来讲并不算一份好差事,因为参赛队员才是比赛的主角。

主教练只能作为陪衬,并且一旦成绩不佳还会有被口诛笔伐之嫌,无论怎样都是出力不讨好,但是在张筑生看来,为国出征是一件莫大的荣耀。

除此之外,张筑生还负责为数学竞赛进行出题,在很多人看来,试题都是有章可依、有迹可循,对久经沙场的教授们来说绝非难事。

殊不知每道题的背后都是各种数学概念的无缝衔接,并且还要进行逆推,在控制难度的同时,还要保留一定的趣味性,对出题者来讲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对于一般的出题者而言,一个月出四道题就已经非常困难了,一年也不过十几道,并且还要保证正确率,但是张筑生却能在一年的时间里将这一数字提升至几十道,让人叹为观止。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的队员们在张筑生教授的言传身教下进步显著,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乎每次参赛都能拿到至少一枚金牌。

与此同时,张筑生一直努力与病魔作斗争,他不仅患有鼻咽癌,而且还得了结肠炎,由于张老长时间的坚守一线,结肠炎已经扩散到了肝部,剧烈的疼痛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不过张筑生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计划,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未完成的事业。

令人不解的是,张筑生从踏入北京大学校门起,一直到生命结束,都没能评上职称,这是为何呢?

张筑生的一生堪称鞠躬尽瘁,他不仅以主教练的身份为国征战,捷报频传,而且还撰写了《数学分析新讲》这一经典著作,填补了我国数学界的一块空白,可谓是劳苦功高。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却没能转化成现实的酬劳,不仅奖金寥寥无几,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了职称的评选。

这是因为无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还是新教材的编纂,使得他很难抽出时间忙自己的事情,直接减缓了张筑生科研的进程,以至于无法成功评上职称,否则也不至于拿着普通教师的工资,过着简朴的生活,让人唏嘘不已。

经过疾病长时间的摧残之后,张筑生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维持生命不得不接受化疗。

即便如此,张老仍然不下火线,忍受剧痛也要去学校中讲课,曾经连着一个多星期坚持给学生们进行讲课答疑,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张筑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曾经在讲台上面对青年们说道:

“你们想做什么就尽管去做,不要害怕,也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你们经历的痛苦远没有我多,但是我还活的好好的。”

张筑生的一生堪称是跌宕起伏,他在困难面前选择了勇敢面对,勇敢的和病魔进行对抗。

直至坚持站完了最后一班岗,他用燃烧自己的方式,成为了学生们前行的火把。

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001号博士张筑生:连拿5个总分世界第一,至死都没评上职称
北大001号博士张筑生:连拿5个“世界第一”,至死都没能评上职称
北大天才至死评不上职称,在癌症晚期,却为中国拿下五个世界第一
北大001号博士张筑生,至死评不上职称,癌晚期为中国拿下5项第一
北大天才癌症晚期,却为中国拿下五个世界第一
张筑生:北大第一位博士,拿下五个“世界第一”,至死都没评上职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