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写毛笔字(六)笔画

第二课  笔画(一)

一、目标

本课要指导掌握基本笔画长横、短横、垂露竖、悬针竖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资料

【运笔的过程】

每个基本笔画都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头部、身体和尾部。其中头部与尾部的运笔,称为起笔和收笔,身体部分称为行笔。写任何一种笔画,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而且这三个过程是连贯的,一气呵成的。学会了用笔,也就掌握了写毛笔字的关键。
  1.起笔:也称下笔或扎笔,即笔锋接触到纸面上的起笔,也叫落笔,一般落笔要轻。有藏锋(逆锋)起笔和露锋起笔(平起)两种方法。

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次,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要把笔锋从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写第二横,这就自然地要用逆锋。再如几个竖画并列,写完第一竖,就要把笔从下面提上来,形成欲下先上。可见,取逆势存在于笔画之间所形成的笔势往来之中。其三,用笔如舞刀出拳,欲使刀、拳有力,须先将刀或拳快速后缩,然后奋力冲出,逆锋起笔与此理同。唯如此,方可把点画写得遒劲,矫健,气势充足。但必须注意,这种取逆势的方法,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且入笔也是很轻的,须谨防造成粗头、长嘴的病笔。  

2.行笔:也叫走笔,是指下笔后到收笔前的笔锋运动过程。起笔后,随即顺锋或转锋铺毫行笔,必须始终保持笔锋在点画中心线运行,即历来所强调的中锋行笔。行笔时要根据笔画的不同,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停就停,行笔中略微有提按,笔道粗的地方要下按,笔道细的地方要上提。行笔要“涩行”,避免流滑。

3.收笔:收笔,也叫杀笔,是笔画书写将要完成时,笔毫离开纸面前的动作。一般说来,收笔有两种方法,即藏锋收笔与露锋收笔。
  藏锋收笔:
  藏锋收笔是指收笔时笔锋朝笔画的反方向回收,将笔锋藏于点画之内,所以又叫回锋收笔。如写横画时,往右写到尽头后稍提,接着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回锋收笔,让笔锋藏在线条之内;再如写垂露竖,书写到收笔时笔锋稍向左复向右下稍顿后,再向内回收。

   露锋收笔:
  露锋收笔,即在收笔时将笔毫收拢,把笔逐渐提起以离开纸面,使笔锋外露,其笔画末端呈锥状,如写悬针竖、撇、捺、钩、挑等笔画都要用露锋收笔才能达到效果。露锋收笔忌飘浮无力,一掠滑过,应将力量贯注于毫端至笔画末端。

   有人用四句话概括起笔、行笔、收笔的要求:逆锋起笔,横画竖落(或竖画横落),中锋行笔,回锋收笔。

【用笔的方法】

1.藏锋和露锋

藏锋(逆锋),是在落笔时用逆锋、不露锋芒的取势用笔方法写成。如落笔中欲右先左或欲下先上等。笔锋包藏在笔画内,叫藏锋,亦称逆锋。藏锋以包其气,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浑厚圆润,给人以精神内含、含蓄深沉的感觉。

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所谓虚逆,就是笔锋在空中作逆锋动作,笔锋在逆的过程中并不着纸,也即是空中取逆势。所谓实逆,是指笔锋轻轻人纸,向点画的反方向运行极短的一段,然后再调锋运笔。如下图:

 

露锋,是使笔画的起处露出笔锋的用笔方法。露锋用笔,外纵其神,给人一种神情显露的感觉。

2.中锋和侧锋

这主要是针对行笔过程中笔锋主毫运行的轨迹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的。中锋也叫正锋,是指行笔过程中笔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毛笔的笔头是由兽毛制做的圆锥体,中锋行笔可以使笔毛向两边均匀地铺开,从而使墨水均匀地渗透到纸里,写出的点画边缘光滑,饱满圆浑。要做到中锋用笔,执笔要正,笔毛要顺,笔毛曲折平铺的方向正好与运行的方向相反。

侧锋,也叫偏锋。是指行不过程中笔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比如写横画,笔锋主毫在上边沿向右抹出去。偏锋写出的点画轻捷飘逸,活泼洒脱。偏锋用笔一般要使笔管有不同程度的倾斜。所以《书法正传·八法解》中说:“偏锋者不可使其笔正,正锋者不可使其笔偏。”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书法家认为偏锋不等于侧锋。二者的区别在于能否使笔锋归于中锋,能够调整为中锋的叫侧锋,否则为偏锋,而且认为偏锋是病笔的一种,要着力避免。

 

3.提笔和按笔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写毛笔字的过程就是提按变化的过程。毛笔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和按交替进行的。

所谓提笔,有两种情况:一是写完一个笔画后再写下一个笔画的动作;二是指在一个笔画的书写过程中,只是将笔稍微提一些,笔锋并不离开纸面。我们一般所说的都是后一种情况。提笔是落笔后的第二个动作,因为落笔后、行笔之前,势必要提笔(实际上是提腕的动作)。提笔的用笔效果是使笔画线条变细。

所谓按笔,也叫顿笔。与提笔正好相反,把笔按下并停驻,就是按笔。按笔的用笔效果是出现粗的笔画线条。

在笔画的起、收、转、折处和行笔过程中,毫锋下按,称为顿笔。由于下按势态的差异,区分出三种不同的形态:下按较为急促,称为顿笔;比较缓慢,称为按笔;稍有停顿,称为驻笔。

提笔、顿笔(按笔)是对立统一的两种用笔方法。其毫锋的运动上提与下按,产生出提笔出轻、顿笔成重的粗细不同的效果。在点画具体的用笔过程中,常常提、顿(按)相伴而行,不可分割,看似矛盾对立的两极用笔,实则是统一于一体的。正如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所说:书家于’‘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4.转笔与折笔
 转笔与折笔是笔锋在改变运行方向时的用笔方法。转的效果是圆,折的效果是方,故有转以成圆,折以成方之说。转笔多用于篆和行草,折笔多用于隶及楷,但楷书中转法并不是不用,只是就总体上使用量的大小有别而已。
  转笔的书写方法是:起笔裹锋不重按,用指腕的力量将笔锋调顺,心静手稳,中锋运行行笔起伏不大,速度也较均匀,收笔时转绕回锋,也就是说,笔锋起止和改变运行方向时,要圆转取势。转笔显得圆实厚重,内刚外柔,富有弹性。
  折笔,也叫折锋,是使笔锋断然改变行笔方向的笔法,用折笔写出的笔画显得方棱峻拔,骨力外拓。折锋时应将提顿笔法结合起来,以求方中寓有圆意。


  转笔、折笔在应用中是互为补充的,要做到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转中有折,方圆并用,刚柔相济,才算真正掌握了转笔与折笔的用笔方法。
5.疾笔与涩笔
  在书写过程中,毛笔运行并非匀速的,它是有快有慢的,快慢交替形成节奏。行笔快的叫疾笔,行笔慢的叫涩笔
  书法中行笔的疾涩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定的标准,大致是因书体而异,因用墨的浓淡而异,也因人而异。一般说,楷书用笔较缓慢,行草用笔较快;浓墨书写较慢,淡墨书写较快;点画的起收与转折处宜慢,中间正常运行时稍快。当然,也有追求行笔中间力完气足用涩笔书写的。总之,要做到疾笔不飘,涩笔勿滞乃佳。
 【长横、短横】

长横:可以逆锋向左上起笔或直接落笔,向右下写成一点,锋尖在上,笔肚在下,此时已成偏锋,需要调正笔锋,由偏转中,接着中锋向右行笔,到尾部时向右上轻提,再朝右下轻轻顿一顿,再迅速回锋收笔。古人所说“有往必收”即是此意。长横的形态是两边稍下垂,中间略微凸起,两端稍粗,中间稍细。

调锋的方法:提按与衄(  )挫。以腕法轻轻将笔锋提起(不离开纸面),利用笔毫的弹性使锋尖收归画内,再按下去笔毫就会平铺开来,同时通过扭曲挫动,将偏侧的笔锋揉入笔画之内(写横画时作前后“s”形扭动)。

短横:与长横用笔方法大致相同,只是露锋起笔,形态较短,从落笔到收笔提按、粗细不太明显。

横的病笔:

 1.平拖:没有起笔、收笔动作,又没有按、提、顿、转等运笔过程。

2.弯曲:因执笔不稳导致用笔时发生颤抖。

3.柴担:起笔、收笔用力过大,中间部分虚弱无力,运笔过快,不够坚实。

4.折木:收笔处没有提、顿、回锋收笔的动作。

5.长嘴:起笔时未能藏锋,按笔拖得太长,将锋尖露出笔画之外。

6.锯齿:行笔时偏锋,笔锋偏在一侧,未能中锋用笔行笔。

7.猪骨:起笔、收笔用笔过重且没有掌握用笔之法。

【垂露竖、悬针竖】

竖主要有两种;垂露竖、悬针竖。二者的区别在于收笔处不同。垂露竖:收笔处要回锋收笔,尾端形如将要滴下的露水珠;悬针竖:不用回锋而直接出锋收笔,尾端呈针尖状。

垂露竖:逆锋向左上起笔,折锋向右下方按笔,随即衄挫笔锋(写竖画时作左右“s”形扭动),调至中锋,引笔下行,中段略细,至尾端向左上略提笔,然后向下顿两顿(两次提按动作),向上疾收。此即古人所谓“无垂不缩”。

悬针竖:头、身部分运笔方法与垂露竖相同,至收笔时以腕带动笔尖,微微上下挫动笔锋,边行边提,使笔锋从中抽出,注意锋尖在笔画中间,不可偏侧。

竖要写得直而挺,但又不可过分僵直,要有一种弹性和张力。

竖的病笔:

1.竹节:两头顿笔过重,形成首尾粗,中间细。

2.锯齿:行笔时偏锋,笔锋偏在一侧,未能中锋用笔行笔。

3.枣核:没有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笔法。

4.牛头鼠尾:起笔用笔含糊、臃肿,身体用笔过轻。

第三节  笔画(二)

一、目标

掌握基本笔画右点、左点、平撇、斜撇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资料

【右点、左点】

点可以看作是楷书基本笔画的起点。点法又称侧法。执笔时笔杆可略向右后方倾斜,笔锋尖向上翘起,以侧取势;点又以斜侧居多。点的形态:头尖、背拱、腹平、尾圆。要圆润饱满,浑厚有力。

右点:尖锋如纸,顺势落笔,向右下方落点,然后迅速铺毫,用力偏重于点的右上方,收笔时稍提笔迅速向右下顿挫笔锋二至三次(提按动作),向左上回锋收笔。

右点的病笔:

 1.瘦长:行笔距离过长,用力过小。

2.臃肿:用笔交代不清。

3.牛头:起笔过重,转、按之力太大,棱角过多。

4.残缺:用笔草率,没有收笔过程。

左点:用笔与右点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平撇、斜撇】

撇的运笔方法与悬针竖大致相同,不同是方向向左斜下。

平撇:向右上逆锋起笔,由左上向右下落笔,成笔力较重的点,稍作挫动,调锋后中锋向左下撇出,撇尖要尖锐饱满。平撇常用在字首笔,形态短粗。

斜撇:用笔方法与平撇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斜撇的方向(左下)、形态(较长)。写斜撇要注意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变化,出锋时力量要送到尖端,不要过于轻率。

撇的病笔:

 1.僵直:执笔僵直,指腕运行不灵活,缺少适度的弧形变化。

2.钉头鼠尾:起笔过重,行笔过于草率,速度过快。

3.锯齿:行笔时偏锋,笔锋偏在一侧,未能中锋用笔行笔。

4.新月:起笔没有按顿,缺少形态变化。

5.散尾:三种原因,一是笔锋没有掭尖;二是收笔时笔锋未能送到尖端,而是随意甩出;三是需要更换毛笔。

6.木棍:不会提笔、按笔,平均使用力量。

第四课  笔画(三)

一、目标

掌握基本笔画短撇、竖撇、斜捺、平捺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教学资料

【短撇、竖撇】                                                                      

短撇:用笔与平撇相同,只是倾斜角度大些。

竖撇:竖撇的上部用笔与竖相同,至三分之二处向左下自然行笔。

【斜捺、平捺】

捺是基本笔画中比较难写的笔画。

平捺:逆锋向左下轻起笔,向右下作轻点,轻轻挫动笔尖,调至中锋后提运向右上,再向右下,并逐渐加重笔力,笔画由细到粗,至捺脚处稍顿驻,写出棱角,然后向右微微挫动(一进一退地调锋)徐徐推出,出锋收笔。

斜捺:写法与平捺基本相同,起笔可用顺锋起笔,斜度较大。

有人将捺画喻为波浪,书写时要有起有伏,一波三折。

捺的病笔 

1.颈粗:起笔时用笔过重。

2.趾尖臃肿:收笔时没有提笔出锋。

3.脚单薄:没有按笔,用力过轻。

4.脚短小:收笔时提笔太快。 

            第五课 笔画(四)

一、目标

掌握基本笔画斜提、平提、横折、竖折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资料

【斜提、平提】

提的形态正好与短撇相反。斜提、平提写法相同,只是角度有所不同。

提的写法是逆锋起笔,向右下顿笔,转锋向右上(右)行笔,边行边挫动笔锋中锋行笔,出锋收笔,要将笔力送到锋尖。

提的病笔: 

1.鼠尾:提笔过早,过快。

2.尖薄:起笔、行笔轻而细。

3.钝软:行笔慢而无力。

4.棒状:不会按、提,平均用力。

【横折、竖折】

横折:先写一横,运笔到转折处,笔锋向右上角稍稍提起调正笔锋,然后向右下略重地按顿一两下,再折锋偏向左下行笔,写竖画。横折的关键在于转折之处要写得丰满、健壮。

竖折:可以看作是竖和横的组合,但要注意转折处不能断笔。写竖至转折处时,将笔锋轻轻提起(不离开纸面),边提边将笔锋向左拓展,以便调整笔锋,然后顺势写横画。

横折的病笔: 

1.鹤膝:丹顶鹤的脚又长又细,而它的膝盖则圆而粗大,很有特性。人们把点画线条细柔,而转折、驻笔处浑圆突出的病笔,称为鹤膝。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要求顿笔时笔锋动作不能过大,也不要犹豫不决。

2.脱肩:转折处脱开,笔断意断,互不关联。

3.抗肩:转折处提笔过高。

4.圆角:转折处没有提按,直接圆转,导致骨软无力。

5.塌肩:转折处没有提笔。

 

第六课  笔画(五)

一、目标

掌握基本笔画竖弯、横钩、竖钩、弯钩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资料

【竖弯】

先按照写竖的笔法运笔,至转弯处笔稍提,向右下圆弧行笔,再向右行笔,至末端回锋收笔。

【横钩】

先写一横,运笔到转折处,笔锋向右上角稍稍提起调正笔锋,然后向右下略重地按顿一两下,接着掉转笔锋向左下迅速出锋。

【竖钩】

先按照写竖的笔法运笔,至出钩处先将笔锋提起一些再按下去,略顿一下,稍挫锋,然后向左上迅速提笔出锋。

竖钩的病笔

 1.尖薄:竖画写到下端时,未经提顿就直接出钩,显得细弱尖长,轻薄无力。

2.臃肿:尾部顿按过重,动作过慢。

3.伞柄:平均用力,出锋慢而无力。

4.散锋:三种原因,一是笔锋没有掭尖;二是收笔时笔锋未能送到尖端,而是随意甩出;三是需要更换毛笔。。

【弯钩】

顺锋起笔,落笔要轻,头部微尖,然后中锋逐渐用力,弧行向下运笔,至末端提按顿笔,向左快速出锋收笔。

 

第七课  笔画(六)

一、目标

掌握基本笔画卧钩、斜钩、竖提、竖弯钩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资料

【卧钩】

顺锋稍轻落笔,向右下圆弧行笔,转而横向,笔力由轻到重,至出钩处稍微挫动,向左上出钩。整个笔画要圆润而流畅。

【斜钩】

逆锋起笔,斜向落笔,稍顿挫调整笔锋后向右下中锋行笔,至出钩处稍提按,使钩的底部丰满一些,然后提笔向上或稍偏右出锋。

【竖提】

写竖至转折处时,将笔锋轻轻提起(不离开纸面),边提边将笔锋向左拓展,以便调整笔锋,再向右下按笔,然后向右上出锋。

【竖弯钩】

先按照写竖的笔法运笔,至转弯处笔稍提,向右下圆弧行笔,再向右行笔,至末端调整笔锋向上出锋。

 

第八课  笔画(七)

一、目标

掌握基本笔画撇折、撇折点、横撇、横折钩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教学资料

【撇折】

先写撇至转角处将笔锋轻提(不能断笔),同时向左侧拓展,调锋后向右上出锋。

【撇折点】

先写撇,至转折处提笔(不离开纸面),再向右下写一右长点。

【横撇】

先写横,至转折处稍提笔,再写斜撇。

【横折钩】

横折钩是在前面学习了横折、横钩的基础上安排的。先写横折,至出钩处与竖钩的钩法基本相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楷书八个基础笔画详解(写法 种类)
米芾《蜀素帖》技法,收藏!
“永”留千载:为您细说「永字八法」
详解颜体笔法32式
《颜体楷书》书法教案
怎样临习《乙瑛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