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痤疮治疗推荐,面对痤疮到底该怎么办?
玫瑰痤疮

诊断玫瑰痤疮的必备条件:

面颊或口周或鼻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潮红,且潮红明显受温度、情绪及紫外线等因素影响,或出现持久性红斑。

次要条件:

①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等皮肤敏感症状

②面颊或口周或鼻部毛细血管扩张

③面颊或口周或鼻部丘疹或丘脓疱疹

④鼻部或面颊、口周肥大增生改变

⑤眼部症状。


排除明显诱因例如口服异维A酸胶囊或化学换肤或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皮肤屏障受损而导致的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必备条件加1条及以上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玫瑰痤疮。

萎缩性瘢痕

在相当比例的患者中,轻中度痤疮也可导致萎缩性瘢痕,需及时治疗。

①所有的痤疮损害中均存在炎症。

②联合治疗模式可达到最佳疗效。

③色素性改变如红斑或褐斑并非瘢痕。

④治疗痤疮要比治疗瘢痕容易。

⑤在首诊时了解患者是否容易形成瘢痕,如瘢痕体质和家族史。


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

①在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脉冲染料激光有助于减轻肥厚性瘢痕的红斑以及激素诱发的毛细血管扩张。

②在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后使用硅酮贴片。皮损内注射博来霉素可能有用。

③对于播散性损害,可考虑采用口服己酮可可碱、外用吡非尼酮联合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④避免创伤和手术治疗。

⑤可能需要多次治疗和多种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成年女性痤疮

①在采集病史时,询问任何激素或避孕疗法。

②女性患者常有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这些意见。

③评价患者原有的护肤方法和化妆品,必要时予以替换,尽量扬长避短。

④尽可能采用符合患者日常做法的简单方案。

⑤可采用与青少年相似的治疗方法,但激素疗法可能显著增加疗效。

 

玫瑰痤疮是最常见的一种

面对玫瑰痤疮该如何应对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曾称为酒渣鼻。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皮肤阵发性潮红以及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少部分出现赘生物(常见于鼻部),主要累及20~ 50岁的成年人,但儿童和老年人同样可以发病。然而,由于过去国内教科书及很多皮肤病专著将'玫瑰痤疮'称为'酒渣鼻' ,致使很多医生误认为只有'鼻部发红、肥大'的表现才是'酒渣鼻' 。

根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数千例玫瑰痤疮临床样本分析结果显示,真正出现'酒渣鼻样改变'的玫瑰痤疮只占5%左右,大部分玫瑰痤疮患者的皮损主要发生在双颊部或口周,或只出现鼻部红斑、丘疹,并没有鼻部肥大、增生的表现。很多皮肤科医生将这种常见病、多发病误诊为脂溢性皮炎、痤疮等,甚至模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 ,而误诊误治现象又导致了不科学、不规范的治疗,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后又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产生。

诊断

诊断玫瑰痤疮的必备条件:

面颊或口周或鼻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潮红,且潮红明显受温度、情绪及紫外线等因素影响,或出现持久性红斑。


次要条件:

①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等皮肤敏感症状;②面颊或口周或鼻部毛细血管扩张;③面颊或口周或鼻部丘疹或丘脓疱疹;④鼻部或面颊、口周肥大增生改变;⑤眼部症状。排除明显诱因例如口服异维A酸胶囊或化学换肤或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皮肤屏障受损而导致的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必备条件加1条及以上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玫瑰痤疮。

局部治疗

1.一般护理:

修复皮肤屏障是玫瑰痤疮的基础治疗。经临床验证,对皮肤屏障具有修复作用的医学护肤品,不仅可以缓解干燥、刺痛、灼热等敏感症状,而且能减轻阵发性潮红等临床表现。无论哪种类型玫瑰痤疮,均应使用保湿润肤制剂,防晒(戴宽檐帽子、用SPF ≥ 30 PA ~ 防晒霜),避免理化刺激(含碱性、乙醇的洗护用品,冷热,风吹,大量出汗),减少紧张等情绪波动。


2.局部冷敷或冷喷:

使用普通冷水湿敷;也可使用冷喷仪。每次冷敷或冷喷15~ 20 min,适用于红肿灼热难受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患者。


3.外用药物治疗:

(1)甲硝唑:

具有杀灭毛囊蠕形螨的作用,外用甲硝唑对中重度红斑及炎性皮损有较好疗效,但对血管扩张无效。常用浓度为0.75%乳剂,每日1~ 2次,一般使用数周才能起效。

(2)壬二酸:

能减少KLK5和抗菌肽的表达以及抑制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改善玫瑰痤疮炎性皮损。常用浓度15%~ 20%凝胶,每日2次,少部分患者用药初有瘙痒、灼热和刺痛感,但一般较轻微且短暂。

(3)抗生素:

玫瑰痤疮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炎症并存。部分抗生素对此两种炎症均有治疗作用。常用的有1%克林霉素或2%红霉素,可用于炎性皮损的二线治疗。

(4)过氧化苯甲酰:

具有抗微生物作用,但常见红斑、鳞屑及局部瘙痒等不良反应,故仅用于鼻部或口周丘疹脓疱型患者,点涂于皮损处。

(5)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对红斑效果优于丘疹脓疱,对血管扩张无效。建议用于糖皮质激素加重的玫瑰痤疮或伴有瘙痒症状的患者,瘙痒症状缓解后停用,此类药品不宜长期使用,一般不超过2周。注意药物最初的刺激反应。常用吡美莫司乳膏和0.03%他克莫司软膏。

(6)外用缩血管药物:

α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能特异性地作用于面部皮肤血管周围平滑肌,收缩血管,减少面中部的持久性红斑,但对已扩张的毛细血管及炎性皮损无效。目前认为该药对红斑的改善可能只是暂时性抑制。常用0.0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每日1次。不良反应包括红斑或潮红加重、瘙痒和皮肤刺激等。

(7)其他:

5%~10%硫磺洗剂对玫瑰痤疮炎性皮损有效,但应注意其对皮肤可能有刺激性。菊酯乳膏及1%伊维菌素乳膏具有抗毛囊蠕形螨作用,研究发现其对炎性皮损有较好疗效,但对毛细血管扩张无效。

(8)眼部外用药物:

包括含激素的抗生素眼膏(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蠕形螨感染性睑缘炎同时需抗螨治疗,包括局部涂用茶树油、甲硝唑等;并发干眼时,需给予优质人工泪液及抗炎治疗。

系统治疗

1.抗微生物制剂:

(1)口服抗生素:

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一线治疗。常用多西环素0.1 g/d或米诺环素50 mg/d,疗程8周左右。美国FDA批准了40 mg/d亚抗微生物剂量多西环素用于治疗玫瑰痤疮,该剂量具有抗炎作用而无抗菌作用,最大程度避免使用抗生素可导致的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发生。少数患者可能有胃肠道反应、头晕及嗜睡等。对于16岁以下及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耐受或者禁用的患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0.5 g/d,或阿奇霉素0.25 g/d。

(2)抗厌氧菌类药物:

可作为玫瑰痤疮的一线用药。常用甲硝唑片200 mg每日2~ 3次,或替硝唑0.5 g每日2次,疗程4周左右。可有胃肠道反应,偶见头痛、失眠、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2.羟氯喹:

具有抗炎、抗免疫及抗紫外线损伤三重作用。对于阵发性潮红或红斑的改善优于丘疹和脓疱。疗程一般8~ 12周,0.2 g每日2次,治疗2~ 4周后可视病情减为0.2 g每日1次,酌情延长疗程。如果连续使用超过3~ 6个月,建议行眼底检查,以排除视网膜病变。


3.异维A酸:

有抗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炎症细胞因子作用,可以作为鼻肥大增生型患者首选系统治疗以及丘疹脓疱型患者在其他治疗仍效果不佳者的二线选择,常用10~ 20 mg/d,疗程12~ 16周。应注意异维A酸可加重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患者阵发性潮红;还要注意致畸以及肝功能和血脂影响等。同时,需警惕异维A酸与四环素类药物合用。


4.β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

卡维地洛兼有α1受体抑制和非选择性β阻滞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周围平滑肌上β肾上腺受体而起到收缩皮肤血管的作用,同时可以适当减慢心率,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主要用于难治性阵发性潮红和持久性红斑明显的患者。常用剂量3.125~ 6.250 mg,每天2~ 3次。尽管患者耐受性良好,但需警惕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5.抗焦虑类药物:

适用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过度的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次1片,每日早晨、中午各1次;或阿普唑仑0.4 mg/d;或地西泮片5 mg/d。一般疗程为2周。(下图会带来不适)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涉及雄激素影响、皮脂腺分泌亢进、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定植、固有免疫系统活化等。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等一系列损害,影响患者外观,甚至毁容(见图 1~3)。

图 1 轻中度痤疮表现为粉刺、丘疹和脓疱

图 2 重度痤疮出现结节

图 3 极重度痤疮表现为囊肿和聚合性损害


今年,痤疮疗效改善国际联盟(Global Alliance to Improve Outcome in Acne)成立了由 36 位全球知名皮肤科医生组成的专家组,他们达成了一份痤疮治疗共识,每一条共识至少在 75% 的专家组成员中达成一致意见。痤疮临床治疗共识集结了国际专家的意见与经验,聚焦治疗理念、患者个体以及具体场景下适用疗法的判断依据。共识通过德尔菲法得到了有效应对痤疮的核心原则,旨在帮助指导皮肤科医生了解有效的痤疮治疗策略,并能够在实际治疗中应用。


现介绍如下:

共识 1:维甲酸类是痤疮的基本治疗,对于多数炎症性和/或粉刺型患者,外用维甲酸类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线治疗。

共识 2:抗生素在痤疮治疗中的地位有所改变,不应采取外用或内服抗生素单药疗法治疗痤疮。

共识 3:口服异维 A 酸应作为极重度痤疮,即囊肿或聚合性痤疮的一线治疗。

共识 4:口服异维 A 酸治疗应持续至痤疮完全清除。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维持缓解的总累积剂量。

共识 5:采取小剂量起始治疗可最大程度地减轻口服异维 A 酸时的痤疮爆发现象。

共识 6:多数痤疮患者应接受外用维甲酸类(或联合过氧化苯甲酰)维持治疗,外用抗生素不作为维持治疗。

共识 7:壬二酸乳膏(20%)或凝胶(15%)可用于妊娠期痤疮以及伴有炎症后色素沉着的患者。

共识 8:目前,激光、强脉冲光(IPL)和光动力疗法(PDT)等设备尚不作为炎症性痤疮的一线治疗。

共识 9:少数年龄 25 岁以上的女性痤疮患者的皮损仅位于下面部。外用维甲酸类(或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是成人痤疮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识 10:早期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痤疮瘢痕形成的风险非常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南与共识】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一文搞定: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
#药事健康超能团# 【玫瑰痤疮俗称“酒糟鼻”的治疗】
一文读懂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