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木十年浑未办,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诗词中这两句有何寓意?

前言

前几天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


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出自南宋辛弃疾的七言律诗《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作》: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不过,看到这两句诗,不由得还会想起辛弃疾的这首词,《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都是种树,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一、赵昌父祝贺辛弃疾新居落成

赵昌父(1143年~1229年)名蕃,字昌父,家居南宋江南东路信州(今天江西上饶 ),他是辛弃疾的好友。

赵蕃是著名的上饶二泉之一。赵蕃世称章泉先生,韩㴲(sī ,1159年-1224年)世称涧泉先生。

淳熙八年(1181年)春天,辛弃疾担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江西的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

因为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从此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

从辛弃疾的这首诗可以看出,赵蕃作诗问询辛弃疾。但不过这首诗老街没有找到,似乎没有流传下来。

这首诗的第一句写道: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可以得知稼轩的开工时间。

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节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草堂开工时,是淳熙八年(1181年)正月十五后不久的春天, 四面青山溪水美丽如画。

今天的旅游胜地婺源就在江西的上饶,老街前一段时间刚刚去过,很遗憾没有时间去到当年辛弃疾的带湖旧址。

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这首诗的颔联,写了辛弃疾当时的遭遇,反映了其宽广的心胸。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上饶带湖新居在公元1181年的秋天落成。那时辛弃疾在豫章(南昌)任江西安抚使,掌一路军政大权,但是带湖新居落成不久 ,辛弃疾受弹劾被罢官。

因此辛弃疾说道,曾经大家都惋惜我丢掉了官职。但是你们怎会知道我的开心之处呢?

第二个典故来自《庄子·秋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带湖新居落成时,辛弃疾曾经写了一首《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 :

稼轩日向儿童说:带湖买得新风月。头白早归来,种花花已开。

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见说小楼东。好山千万重。

正像词中说的,我可是心想事成,正想着“头白早归来”呢,结果就解甲归田了。被罢官的辛弃疾去了上饶的新居, 开始了10年的闲居生活。

三、辜负了杜甫,差不过韩愈

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颈联还是典故,这里又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来自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虽然没有广厦千万间,没有实现杜甫的理想。但是我也并非寒士,并不比韩愈差。

第二个典故出自韩愈《示儿》:

始我来京师,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这首诗很长,老街仅仅录入几句。韩愈对儿子说,老子我当年作“北漂”时两手空空,只有一束书而已。如今拼搏三十年,我也成了京城的有房一族,往来的也都是达官贵族,以后你要努力呀 。

对于韩愈的这首诗,苏东坡嗤之以鼻道:

“退之示儿云云,所示皆利禄事也”。

颔联这两句诗,其实是辛弃疾给自己住上豪宅的开脱。现实中的辛弃疾也是个有钱人,他的带湖新居甚至令朱熹咋舌,惊为“耳目未曾睹”。洪迈作《稼轩记》云:

辛幼安“既筑室百楹……意他日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而命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耜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未识也。

“百楹”未必是“一百栋”房屋的意思,但是其规模也非常的豪华铺张了。

四、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种木十年在这首诗中,很像是回应赵蕃原诗中的内容,可惜没有找到赵蕃的那首诗。

《书·大禹谟》中说:

“ 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南北宋之间的著名词人周紫芝有诗云:

种德须百年,种木十年足。十年吾老,光景日夜速

辛弃疾的 “种木十年“,大概也是自谦德行不够的意思 。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只好留到百年以后,让后人评判吧。

回过头来,在细细思考一下辛弃疾的《鹧鸪天》中有句: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说,怀才不遇的我,只好把我的万字平戎策,向人换来种树之书。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辛弃疾的“东家种树书”应该是这个典故。不过,也无妨读者联想到“种德”之意。

结束语

从辛弃疾《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的颔联可以看出, 辛弃疾罢官后住进了带湖新居。后来辛弃疾短暂地两次出山,但是大部分时间隐居在这里。

1196年, 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移居到上饶铅山县的瓢泉生活。

不过, 上面说了那么多 ,老街也并不能证明诗中新居是带湖庄园还是瓢泉庄园。但是不影响我们欣赏辛弃疾的这首佳作。

@老街味道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林逋这首宋词为什么不合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的一首隐居词,透露着词人的不甘和无奈,却无意间成为田园诗词的代表作
辛弃疾绝美诗词欣赏
辛更儒 | 辛弃疾上饶带湖与带湖新居小考
辛弃疾为何钟情上饶山水(图)
辛弃疾的人生大事件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