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则鸣《老研会工笔画小组假期讲课之一一工笔白描》
则鸣
21小时前
阅读 89
关注

  工笔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有必要全面地介绍一下工笔画的特点和技法,使学习工笔画的老师,不仅是第一期学的老师,还是现在学的老师,以及爱好工笔画的同志,都应该对此有个基本的认识。下面,我就工笔画书本知识结合本人实践体会给大家比较系统地讲几课。

     (一)、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 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

     工笔画的特点,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

    (1)线条。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2)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3)装饰性与平面感。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二)、工笔画使用什么笔?

     (1)勾线笔。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狼毫,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3)板刷类。如果画大的四尺以上的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四尺以下的都不一定需要,用大白云笔即可。

    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支勾线笔和两三支染色笔就够用了,河西简中后门《纸张文具店》那里有卖的,熟宣纸也有。

   (三)、工笔画用什么样的纸?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现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另外各种皮纸、高丽纸、水彩纸以及亚麻布、棉布等都可以用来画工笔,但要经过适当处理才好用。目前学习用就购安徽熟宣即可,买时注意看一下纸张要薄而匀才好。因为我们画工笔画最后一步都是在图画纸上构好的图或者用现存的白描稿作考贝,把塾宣线蒙在上面压好后画的,你越看得清淅才越好勾线作画。

  一、下面我就开始讲工笔白描这一课:

      什么叫白描?用不同而有变化的线条,比如:粗、细、长、短、曲、直、顿挫、干湿等来表现物体的形象、质感和神态,不加渲染,也可以说未着色,这种图画称之白描。

     白描在中国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形象的筋骨,而且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性,到宋代时已经成为独立的画科。

      一幅好的白描也是一幅上乘之作的国画,工笔画作色的作品首先就是要在好的白描图案上进行的,所以白描是基础,而线条笔法则是工笔画基础之基础,要求用笔多写多练,有一定的书法功底。有书法基础的更好,没有书法基础的也可以学,但先用一个星期练线条,使用中锋在纸上先画短线,再画长线,有好宽的纸就画好长的线,注意速度尽量缓慢匀速,力量重心在纸上,其再画圆,三角形等不同转折线条的图形,很快手就会顺而稳。以后边学工笔,再边书写毛笔字,到工笔画基础比较好时,自己都会要求自己多练书法的。

       工笔画看的就是要线条美。我们第一期学习的老师中,赵英的线条进步最大,她为了练好线条,不只是练指力和腕力,而且把手抬起来悬空练手肘的臂力,对于画线的沉稳有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兰英虽然领悟快,染色要领掌握得好,但线条还差劲,要下功夫练,所以一开始,她说划起线手硬要抖,就是这个原因。王小可前三年就给我说要学工笔,我喊他先练下毛笔字,结果现在开始学也不迟,磨刀不误砍柴人,你看现在他画工笔画,勾的线是不是就比大家更好呢!我说的意思是希望大家也要练练字。

  怎样进行白描?

      结合工笔花卉讲一下白描技法:

      1.工笔白描对线条求,工笔花卉以线为造型基础,运用毛笔线。我国自古以来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经历代书法家长期实践,对书法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中国画家在用线上借鉴了书法用笔的要求,即所谓“书画同源”。所以我们画花卉勾线时,不是用细线绕轮廓去“描”,而是要用书法中所讲究的线条去“写”。中国书画对线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

    平:即指勾线时在线条的每一点上用力都一样,“如锥画沙”。勾线时,笔尖要按下去,对纸有一个“压力”。同时手指还要向上擎住笔,有一个“提”力,然后向行笔方向再用一个“拖”的力量。压力与提力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只提不压就“飘”“轻滑”;只压不提就是“抹”。线条切忌忽轻忽重及“撩”“挑”“滑”。

     圆:即指勾线要圆浑有力。凡行笔时,要用中锋。笔尖在线条中央者即为中锋,笔尖在线条一侧的为侧锋。用中锋线条勾出的线圆浑、饱满而有弹性,即所谓如“折钗股”、“弯弧挺刃”。

    留:指用笔积点成线,古人曰如“屋漏痕”就是此意.勾线时要求做到处处可以控制,随时可以收笔,并可以随作者意图变化,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重:指用笔峻劲,线条有力。线的力量在于笔尖和纸的摩擦,有人使劲捏紧笔杆,几乎把笔杆捏碎,但是勾出的线条并没有力量。正确的方法是:通过肩、肘、腕和手指把力传导给笔尖,使笔尖与纸有一个摩擦力

  勾一条线要有三个动作:

     一曰藏锋:起笔时,欲向左行先向右顿笔藏锋,然后再向左行笔,向下行笔也要先向上藏锋,这样行笔即与纸面有了摩擦。

      二曰行笔:行笔的速度要慢,力量要均匀。行笔中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中锋圆转用笔为“转”;折锋转向为“折”。

      三曰回锋:行笔欲停时要把笔锋向来的方向收回,即所谓“无往不回”,“无垂不缩”。这样的线条才含蓄有力。

      变:即指用笔的各种变化.平,圆、留、重,是对线条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线条还要有多种变化,如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顿挫、转折、粗细、方圆、连断,疾徐、光毛、虚实,加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即可千变万化,把线条的力量与线条的变化结合起来,就是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所以学习中国画必须重视书法的练习,以锻炼勾线的能力。

  2.线条变化与花卉形象的结合,好的白描线条必须与花卉的形象、结构、质感、空间前后相结合,只有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把花卉的生气、生命力画出来.从对象的结构出发,表现对象具体而生动的“形”,从而达到表现对象的“神”,这是中国画“六法”中提出的“骨法用笔”“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具体体现。

    以下是工笔画家王道中对牡丹叶和花勾线要求的三项指标供参考:

勾叶:叶筋线宜挺,叶缘线宜活,转折线宜孤。

  勾花瓣:边沿线宜实宜波,转折线宜孤宜光,波折线宜虚宜孤。

  3、白描勾线的几条规律:

     ①勾线起笔顺序:面对一张花卉稿子,勾线时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接顺序勾下来,这样既顺手,又不会蹭脏画面,工笔画画干净是基本要求,有些人画结束后,一张画都又脏又烂了,怎么行?其次,勾花或勾叶时,先勾最上层的花和叶,然后勾被它压住的第二层、第三层。

这样就要求在勾线以前必须先读画,把线条和形象结构的前后关系弄清,有些作者不注意读画,画好把色都染完了,才发觉不是这里错了,就是那里错了,木已成舟,只有报废

如图

      ②如何表现结构的前后:当两条线相遇时,一条线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因此勾线时对此不可马虎,一笔之差,前后就会完全相反。

     图例中之梅花瓣,初开时,五个瓣一个压住一个,全靠用线分出前后,上下关系;图右的两个菊花瓣,为同样轮廓,只由于中间两笔前后相压之不同,形成上下之不同;图左下方三个牡丹花瓣,按其前后远近次序将笔划先后分别标出次序,以分清层次关系;图右下方表示茎上前、后、左、右生出的叶柄.要弄清叶柄的三条线与茎的前后关系。

如图:

  ③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一般花瓣和叶片均呈薄片状。花叶的轮廓线条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翻转折起的折面线。折面线一般没有缺刻及很多的波浪,勾线时要勾成饱满、富于弹性的弧线,以表现花、叶的生命力;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沿)线,边缘线依花叶品种不同边缘有许多变化,或波浪起伏,或有缺刻、褶皱和撕裂。勾花和叶的边缘时,用笔要活,有顿挫,勾缺刻有出有入,缺刻形象有大、小、圆、尖之分;勾褶皱如衣裙之折叠起伏,也要注意上下线相压的关系;勾撕裂时,裂口两边要求能相合,不同于缺刻。

      总之,勾折面线要挺拔饱满,如弯弧挺刃。勾边缘线则可有顿挫、起伏、粗细、连断之变化。两种线条的运用既有对比,又有统一;既表现了花、叶的转折变化,也有线条本身的韵律感。如果把折面也勾出许多起伏变化,就有蔫萎的感觉。反之,将花的边缘勾成死板的硬弧线,像勾云朵一样,那就没有花瓣的质感了。月季花瓣转折变化较多,它先往下发展,向内兜起,到边缘处又向外翻。所以写生和勾线时都必须分清边缘与折面的变化。

  ④线的浓淡、粗细与花叶的质感: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用墨色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作画时,常用淡墨和较细的线条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条勾叶、茎、花萼、花柄等;花丝用中墨或淡墨;花药则用焦浓墨。花瓣、叶片颜色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要粗;颜色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要细。

     ⑤勾勒花头的各种变化:牡丹、梅花、茶花等花瓣,可以从花瓣基部起笔,由粗至细勾到外边:荷花、菊花、百合等尖瓣花,可以从尖端起笔,由粗至细向根部勾下;山茶、玉兰、木楠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薄嫩,而且裂缺较多,可以用细线颤笔。如果我们能紧密地结合不同花卉的形神特征,虽是同样勾线,却能有千变万化。

     花头的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特别是外轮花瓣尖部,要求各个角度都不同,不可干篇一律。用笔勾勒也要随之变化:如画花瓣正面尖部,两笔可以断开,以表现其厚度;两笔虚合,表现它略尖:两笔重合,表现出花瓣侧面的形象;用多种不同的扭转,表现其转折变化。图中表示荷花和菊花尖部的几种变化。

可以再看一下图:

    归蒂连心:整体花头形象特别是复瓣花的每一个花瓣,都要生长在花蒂上。因此勾线前后要检查一下,否则会杂乱无章。如有的花瓣好像挂在空中,花头便失去整体攒抱的感觉。花筋的处理:一般花瓣上不明显的花筋均不勾,如梅、杏、桃、海棠等。而花筋显著的花则要勾好。花筋勾得好,可以更好地表现花瓣形体的转折、动态和体积。花筋不同于边缘线,勾时要更细、更虚,着色画法的花筋,多在染色之后用颜色线勾。芍药、牡丹花瓣较宽,在适当角度可勾一主筋,与主筋相对应之边缘常形成一较大的缺刻。主筋弧度可以表现花瓣的转折。杜鹃花前端裂片的中心,可以勾一条主筋,也可以勾两条,可断可连,有实有虚。百合、萱草花瓣的主筋比较宽,成一个带状,通常都勾两条线表示。柱顶红、鸢尾、萱草等,除勾两条主筋外,侧筋也比较明显,也需要勾,其方向沿主筋自内向外呈放射状,杜鹃,牡丹、萱草、鸢尾等,花瓣上有斑点,其方向也和侧花筋一样,点时参差不齐内小外大互相成晶字形。荷花,尤其是红荷花,背面明显的布满平行的花筋,需要勾线,内面则不明显,可勾可不勾,勾时一般从尖部起笔,最好先勾中央的花筋,以确定转折方向,然后再勾两侧花筋。荷花的筋有两种线间隔排列:一为直线,略粗;一为S形曲线,细。勾时掌握好距离及弧度。紫玉兰背部花筋明显,但与荷花相反,是下部实而上部虚,必须自下向上勾,至边缘部分渐渐消逝。

    扶桑、蜀葵、秋葵、芙蓉、木槿等花瓣,正反面花筋都比较明显并有分叉,最好从中央花筋勾起,如从一侧勾起往往成旋转形。

     凌霄花筋明显,勾筋时要表现由筒形向外翻转体积的变化,花筋两端要虚入虚出。

    菊花、大丽花、向日葵有许多平行筋,我们一般选择两三条明显主筋勾出,以表现其管形和舌形的三个面的变化,管形花向内圆转,形如算珠,逐渐打开后形成舌状或带状。在扭转时,有时花筋变成边缘,有时边缘转成花筋。

    点花蕊用笔:点花蕊如人物肖像的点睛,为花头精神之所在,所以点蕊一般放在最后,看好全局气势,再精心点好花蕊。

     花的雌蕊,明显的可以先用较淡的墨双钩。雄蕊花丝勾时要细而有力,在花瓣基部顿好

笔,行笔快捷,收笔尖细,不可呆滞,使花丝向雌蕊攒抱,在白描形式中花丝可用中墨或淡墨。

    花药要用浓墨,以饱和之墨滴成圆珠状,高出纸面,干后又黑又亮,醒目突出。着色画法则用相应色彩为之。

     雄蕊花药的形状不同:如梅,桃,海棠为圆球形,点时要互相形成不整齐之三角形,参差错落,以少胜多。茶花,月季等花药为米粒形,点时也要注意聚散,参差。芍药,牡丹花药为长柱形,生于花丝顶部,要画出前后层次,通常用倒人字或倒个字交叉攒聚而成.百合一类花药为长柱形与花丝形成丁字形,点时有平行,有交叉,有聚,有散。凌霄花药米粒形与花丝形成个字形,点时有侧,有正,也有聚散。

如图:

牡丹花蕊

  花萼、花托和花柄:皆为绿色或胭红色,比花瓣厚硬,勾线时与勾叶类似。花萼邻近花瓣、

勾时要用较花瓣粗的线条,墨色要重,尖部以两笔顿笔处结合在一起,使之有力,与花瓣薄嫩形成对比。花柄有短有长,短的如梅、桃等,可虚处理。海棠,梨花之长花柄,勾时要劲挺有力又摇曳多姿,两条线要平行均匀,不可忽粗忽细。

(6)勾勒叶片的先后次序与各种变化:叶片正中之主脉表示叶子伸展方向,所以主脉在前面的叶子,先勾主脉,然后勾前侧的叶缘,前叶缘与主脉相交处较实,最后勾后侧叶缘,与主脉相交处较虚。从总叶柄与茎连接处,一直伸展到最前方的叶尖端要气势贯连。勾叶之粗细变化:叶的尖端薄而基部厚,故勾叶多从基部起笔,由粗而细向尖端勾。自然中生长着的叶子只要稍有转折运动,即有透视变化,这三条线即可略微错开,这样勾出来才有虚实、长短变化,显得生动活泼。

    牡丹叶为三出掌状裂叶,蜀葵为五出或七出掌状裂叶,如果它们的多条主脉与边缘线都交于一点,必然形成一个黑疙瘩,很难看,故在勾这些掌状叶时更应避开正面角度,方能表现出各种翻折透视的变化姿态。

    叶子角度不同,扭转不同,会使叶尖产生许多变化,利于避免平板的感觉,以月季为例可

以看到从正面转向反面时叶尖产生的多种变化。

     叶片缺刻的变化:对于山茶一类全缘叶,勾时用线要挺拔有力,线条饱满.勾月季一类有小锯齿的叶片,可以先略去不勾,在勾侧脉后于边外用小点来表示。勾较明显的缺刻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凹进部起笔向尖部相合;二是一笔连续勾下来,只是必须注意向回勾时应以中锋勾,不可以侧锋横抹。缺刻形象也应有尖圆,大小的不同,并且也有虚实,连断的变化。

  勾长叶与花梃:兰草、水仙等叶子和花挺线条长,不好勾。练习时应以左臂倚案扶纸,撑住身体重量,右手腕轻轻擎起,用小指掌侧微微擦着纸面行笔,逐渐练习悬腕。花梃平行长线,勾时可先按轮廓勾好左边一条边线,勾右边线时,在起笔时放好距离,然后眼睛看着左边线条徐徐勾下,两条线即自然平行。

    侧叶脉勾法:凡侧叶脉显著的都要勾。每根侧脉与主脉之间的夹角都要一致,不要忽大忽小。侧脉末端都向叶尖端集中,有的叶脉意到笔到,有的则意到而笔不到。如黄栌叶、月季叶,主脉与侧脉夹角较大,侧脉多而密,而柿子侧脉与主脉夹角较小,勾三、四条侧脉就够了。

    勾掌状网脉与羽状网脉大致相同,应注意的是多条主脉之侧脉的分布应均匀,不可忽稀忽密,更不能交叉。

羽状复脉是左右对称的各种不同角度的弧线,在花卉勾勒练习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不勾轮廓线的没骨花卉,叶脉起着更大的作用。所以平时可做为勾线的基本功多练习。

  ⑦勾勒茎与木本枝干的方法:花卉的茎枝决定花卉大的姿态,勾线时必须从根部到花头贯通一气。应使其具有迎风招展,婀娜多姿,优如舞蹈者的体态。主干两旁的侧枝和叶如舞蹈者之双臂,也要有偃仰顾盼之势,与主干呼应。因此,勾主要茎枝时必先看好大的气勢,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一次连贯地勾起来,遇到有花,叶挡住的地方,把笔提起,连贯方向虚过再按下,做到笔断而意连。这样勾出来的枝干连贯而有气势和精神。

      草本茎上有沟棱的,要用较干淡之墨色虚勾,不可过实。

木本勾法比草本复杂多变。无论乔木,灌木均比草本花高大,有树根、树本、大干与小干的区别。枝干着生角度,树皮裂纹与颜色都不同。如梅花枝干虬屈,多成方折,树皮方裂显得苍老。桃花枝干则较光滑,横裂,出枝多为弧线。松树枝干裂纹如龙鳞,出枝多平伸。柏树皮裂为纵纹,如紧衣缠身,枝干多圆曲。

木本枝干质感粗糙,用笔多用秃笔渴墨勾勒。为了表现树干的起伏和裂纹形象,历代画家创造了多“皴”、“擦”笔法。“皴”是指有比较明显形象的断续的笔触,用来表现树木和山石起伏和纹裂形象:“擦”是指没有明显形象的干笔擦抹,用来补充勾皴笔法,使之含混、毛涩,加强树、石的质感。

如图:

  枝干形态的一些共同规律:

粗细:枝干从老本到小枝,要由粗逐渐变细,不可忽粗忽细,或中间细两端粗,或中间粗两端细。除去出枝处和有疖疤处,枝干两边要平行。(见上图)

       曲直:古人说“木无寸直”。如果太直容易死板,但又不能太软,太软如蛇形,就没有挺拔

的感觉了。木本的弯曲应如“弓形”,即木本的弯曲角度有方有圆,而圆中见方,方中见圈,又有长短及不同角度的变化。(见上图 )

    疖疤:树干出枝处必然隆起粗大,而枝干折断处必留下疖疤,疖疤中间凹下而周围隆起。

由于生成疖疤的原因不同,其形象也有大小,方圆、长扁等不同变化,距离也不要相等,避免千篇一律。

    穿插:木本出枝,也有互生、对生、轮生等变化.木本枝干前后交叉,忌讳形成规距的几何形象,如正方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因为这些形象不自然,画出来平板。中国画家对画树很有研究,认识到枝干交叉以形成斜三角形为美,即枝干穿插成“女”字。并且一般要在枝干下部交叉为好。

如图

  ⑧白描的总体效果:一幅花卉作品可以不着色而以白描为表现形式,这样的白描作品,没有色彩和明暗的帮助,一要靠具体生动、形神兼备的花卉形象,二要靠白描的艺术处理,顺面谈到的都是一些具体环节的勾勒技法,是对白描基本的要求.而完成一幅完整的白描形式的画面还要注意全幅画面的艺术效果。要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变化去表现花卉的形体、质感、神态和生命力。要有松有紧,有虚有实,有浓有淡,变化统一,生动和谐。如果完全用一种墨色勾勒时,线条的疏密、聚散就更重要,可以利用花筋、叶脉的细线组成灰色块与大片空白,互相映衬对比。线条的光与毛、粗与细的变化可以加强虚实的变化。总之,一幅好的白描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也有的作者尝试白描与墨染相结合或白描与重彩相结合的形式。成熟的画家往往在白描用笔用墨中渗透着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融入自己在书法金石等上的趣味,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风格面貌。

        以上介绍的一些白描花卉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由于传统技法风格流派众多,所以很不全面,师傅引进门,修行在各人,我希望你们在学习传统和写生创作的同时,结合个人感受加以发挥创造,使白描花卉艺术百花齐放,不断发展。

   选几幅白描小品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培筠 / 白描的表现
白描花卉的临摹方法及步骤
国画教程:工笔白描牡丹的画法
初学国画先学写意呢还是先学工笔?都不是,正确的顺序是这样的
国画工笔画白描用笔的勾线规律
李晓明的工笔画——工笔画教程系列之31——临宋画《出水芙蓉图》设色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