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学习笔记(二)经方运用的六大法宝:

经方运用的六大法宝:

  1. 方证辩证,
  2. 原方原量,
  3. 类方思想,
  4. 古法加减,
  5. 古法煎煮,
  6. 经方叠用。

1、经方之法——在于方证辩证。

方证辩证——是辩某方的证,以及人体发生病情时,整体反映的症候,只要这[两个]证相对应,即可治疗。

①有两证相对(也就是说病人的症候和方子的症状相符),即可治疗。参见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医案,此书是历史上以方证形式辑成医案的第一书。如:《伤寒论九十论》大青龙汤证论曰: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皆表证发汗药,方证对应如下:

桂枝汤——治汗出恶风脉浮,

麻黄汤——治无汗恶寒脉浮,

大青龙汤——治无汗而烦,三者皆欲微汗解,若汗多亡阳为虚,则烦躁不眠也。

②仲景之方:是因病而设,非因经而设,见此证便用此方是[仲景活法]。

2、经方之效——莫忘原方原量:

岳美中——应用经方治病的关键,尽量还原到原方原剂量,即便不能做到原方原量,也应该做到药物之间的比例相当。

②刘渡舟——经方不能随意改动药味及其剂量,保持古人制方的原意。

*经方谨慎加减——原方原量并非等于大量,更多的是指运用相对剂量比例相当。

例如:桂枝汤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一两3克、5克、不必拘泥于13.8克,或者是逐渐加大剂量,或者可以根据病情缩短服药间隔时间。

*经方往往中病即止,如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更作服,所以使用经方不会一次给患者开几周甚至几个月的药。

③《岳美中全集》在学古方时,不但要牢记方内的药物,而且要牢记药物的剂量,和各药之间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学到方剂的妙处。

*经方在加减药,甚至相同药物但是不同剂量时,就会成为新方,必须尽量严格按照原方剂量比例用药,

如:1*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主汗出恶寒有气往上冲)2*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方剂中各药物比例。

3、经方之活——在于类方思想:

徐大椿——仲景之书,不类经而类方,每类先定主方,即以同类诸方附焉。

4、经方之巧——在于古法加减,

①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法加减之。

如:治太阳病用桂枝汤:①若见项背强者,则用桂枝加葛根汤。②若喘者则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③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更恶寒者,去芍药加附子汤,此犹以药为加减者。

5、经方之信——不离煎服之法:

煎服之重,如同处方,药之效与不效,病之愈不愈,常责之于此,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经方煎煮法注意事项:

①如煎药前不必要浸泡,煎药一次可分服,或多次服用。

②翻煎破坏方剂配伍关系,在煎煮第一遍后,各种药物释放的药性多少不同,假如将第二次煎煮的药与第一煎药混和后再分开,实际上也破坏了第一件药物的配伍关系,所以伤寒论中很少二煎,

③谨遵经方的煎服法,以保障疗效,*如麻黄汤——麻黄先煎去上沫,(去掉麻黄中的兴奋剂)然后再加余药同煎,此主药当先煎之法也,

*如桂枝汤——又不必先煎桂枝,但是要服药后需嘬热粥以助药力,又一法也,

*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则以甘澜水先煎茯苓。

*如五苓散——以面汤和服,服后多饮热水,

*如小建中汤则先煎五味去渣而后纳入怡糖。​

6、经方之园机活法——在于经方叠用:

如:①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小建中汤,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越婢加术汤汤,③桂枝麻黄各半汤,④桂枝二麻黄一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天临证 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最新章节
卢崇汉: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区别
麻黄桂枝各半汤之临床我见
表郁轻证
白话伤寒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