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认识的深化和演化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做事的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范围内的事物)有些隐藏的平常人感觉不到的非常细小的奥妙和变化也能通晓明达,对事物具有这样的认识深度不是一般的人可以认识的。只是因为一般的人做不到不知道怎样去认识,所以勉强的对他们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描述一下:开始的时候要做计划,就像在冬天要徒步涉水过河一样;要像犹一样生性多疑,就好像对四周的一切都抱着畏惧;庄重的样子,就好像是做客一样;思维要散开,就好像冰将要解冻的时候一样(冰解冻时的裂纹是向四面八方散开的);要勤勉敦厚,这样才能认识事物最原始最朴素最本质的东西;心性要开阔,就像一个山谷一样才能容纳的下不同的见解;有时候影响事物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混在一起就像浑浊的水一样让人看不清水里的真相。什么东西能把浑浊的水里使水浑浊的东西静止下来?让这些水静止之后它慢慢的就会清澈。谁能让心里怀着的东西保持长久?只要让它运动起来它就又有生机了。保持对这些道理的认识的人不会希望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盈满,因为认识事物不可能盈满,所以能遮住不正确的认识就可以形成新的认识。豫者预也,事先做准备的意思,也就是做计划;犹:一种生性多疑的动物;俨:恭敬、庄重;涣:涣散,把整体的东西发散开;敦:勤勉,厚道。 

士者事也。不管是文士还是武士,士就是指会做事的人做具体工作的人,善为士者就是善于做具体工作的人。善于做具体工作的人他们有一个本事就是“微妙玄通”。微是隐藏着行走是细小的是感觉不到的,“搏之不得曰微”;妙是神妙的精微的极为细小的意思、妙还可以是奥妙;玄是变化莫测是变化;通是通达是事情可以按预定的目标完成。微妙玄通就是指善于做事的人对于自己所要做的事即使有一些非常隐秘的细小的变化和奥妙也能通晓而不会对要做的事造成干扰所以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完成预定的目标。具有“微妙玄通”这样的手段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能认识能理解的所以说“深不可识”。因为一般的人认识不了也学习不了他们是怎么去认识事物的,所以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事物的就勉强的描述一下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这就是“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容是形容、描述的意思。“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就是老子描述的古之善为士者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有计划,就好像冬天要徒步涉水过河需要做好计划一样。认识事物也要有一个完备的计划,自己需要认识什么事物就要事先对希望认识的事物应该怎样去认识需要什么帮助等事项有个事先的准备过程,要做好计划应该怎样去认识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这就是“豫焉,若冬涉川”。豫者预也,豫就是事先预备的意思,事先预备就是做好计划。现代人最重要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做实验也是要有实验计划的;其次,可以合理的怀疑一切,有怀疑才有探索才能有更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就像犹一样。犹是一种疑心非常重的动物,它对周围的一切都怀疑。所以说“犹兮,若畏四邻”;第三,要尊重自己正在认识的事情,就像客人尊重主人一样,不能把自己正在做的对事物进行认识的事情当儿戏而要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同时,要对自己正在进行认识的事情用合理的步骤有条不紊的去认识,就像做客要按礼仪有条不紊的进行一样。这就是“俨兮,其若客”。俨是尊重的意思,既要尊重正在进行的认识本身也要尊重进行认识的步骤,就像客人既要尊重主人也要尊重礼仪一样;第四,思路要发散,不能死守着一个方向一条思路,可以多从几个方面去考虑考虑。就像我们要解开一块巨大的冰解冻的时候它的裂纹也是向四面八方散开的,因为只有这样这快冰才能更快更容易的被解开;所以说“涣兮,若冰之将释”;第五,要勤勉要敦厚。勤勉就是要多实验多思考,敦厚就是要态度诚实,确实是发现了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想当然更不能只接受自己想接受的而不接受自己不想接受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事物原本的本性的东西。所以说“敦兮,其若朴”。朴就是指最原始的象原木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古之善为士者在对事物进行初步认识之后对事物进行更进一步认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现代人对事物进行认识时也是有用的,现代人通过实验来对事物进行认识时对实验的要求大概也就是这几个。

做到了以上的这些是不是就一定能对事物有很清楚很准确的认识呢?不一定,有时候造成事物表现为现在这种状态的因素很多,这些不同的因素混合在一起相互干扰使人一时间看不清事物的本象,就好像是看浑浊的水一样看不清楚水里到底有什么东西,这就是“混兮,其若浊”。所以古之有识之士也有许多东西是不能理解的至少在当时他们刚发现的时候是不能认识和理解的,就像看向浑浊的河水时会看不清水里的东西一样,这些浑浊的不能被认识和理解的东西要怎样才能让人看得清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呢?只要让自己的思绪静下来停一停慢慢的沉淀一下,最终事物的本象一定会慢慢的清晰,这就是“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什么东西能使浑浊的水停下来变得清澈?只要让水静下来慢慢的水就清澈了。水不搅动了水里的杂质就自然而然的会沉淀然后水就会清澈,就能看清楚这些水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了。同理,有些东西干扰它的因素很多我们一时看不懂认识不了,但是只要我们把心静下来然后把它交给时间,由时间来让它沉淀,慢慢的我们总归会看的清楚会认识它们的。那是不是我们已经认识了掌握了的东西就可以长久的存在于我们的认识中并被掌握呢?这也是不一定的,很多东西都会因为人们长时间的不去关注不再运行而失去对它的认识和掌握,这就叫失传。只有那些时不时会运行或经常保持运行的事物和认识才会在人们掌握的认识和知识中有生机,对这些有生机的认识和知识才会长久的保持下来并一直被人们认识和掌握,这就是“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安是指心里怀着,就是指长久的存在。生既是生机也是产生。“动之徐生”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件事情的运行方法或者一种道理被我们掌握了,但是如果这样的事情我们长久的不去运行,这样的道理我们长时间的不去关注不去回想,那么这些曾经被认识和掌握过的事情和道理我们就会慢慢的失去对它的认识和掌握,可是只要一旦我们让这样的事情再运行起来人们就能再次产生对这些事物和道理的认识并再次掌握这些事情的运行机制和原理。应该说这样的说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对于已经掌握过的东西有过一个思维逻辑的锻炼,事情运行的细节可以忘记但是思维的逻辑不会忘记。只不过是“静之徐清”和“动之徐生”的“徐”要徐多久的问题。不过在历史中有许多东西也确实是失传了人们再也想不起来了,但这些失传的大多数都是创始者和传承者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而造成的,跟这里说的“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的状况是不一样的。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说的就是认识中的两种情况:前一种就是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我们暂时认识不了要如何才能认识,其答案就是“静之徐清”——把它交给时间;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我们已经认识了要如何才能长久的保持这样的认识而不失传,答案就是“动之徐生”——不时的运行就可以保持生机。

所以认识是动态的发展的,知道如何去认识事物的人明白认识事物的道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了盈满的状态,也不会认为自己对某一件事情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不能再认识的程度,这就叫“保有此道者不欲盈”。“此道”就是指这里讲的认识事物的道;欲是认为、想要的意思;盈是盈满,盈满就是无以复加就是再加一点点都加不下去了。“道可道,非常道”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视野是不一样所以对同一件事情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认识是变化的发展的。正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盈满,时不时就有些新的认识可以添加进去有些不全面不准确的认识需要调整或删减,当我们对一件已经有部分认识的事物的认识有所添加调整或删减的时候用刚刚认识的认识蔽除一些当时认为是正确的而现在发现是不准确不全面的认识时就会形成新的认识,这就是“蔽不新成”。“蔽”是遮蔽的意思,“不”是指不正确的不对的东西不准确的认识,“新”是指新的认识。蔽不新成就是用新发现的认识蔽除原有的已经被确定为不准确的认识形成新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发展演化过程,是人们以新的认识取代旧的认识的方法和过程。蔽不新成就是刷新认识。

前面一章讲认识的开始是通过人的感官进行初步认识,那么对事物进行初步认识之后应该怎样对事物进行深化认识呢?对事物进行深化认识跟现代做实验的要求差不多,具体讲就是“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那么是不是我用这样的步骤对事物进行深化认识之后就一定会对事物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呢?不一定,因为有些事物在它的演化过程中能对它们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很杂,导致人们一时间也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象到底是什么,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事情沉淀一下最终还是能看清楚事情的本象的。那么,是不是所有被认识清楚了的事物都可以被完整的传承下来呢?也不一定,只有不时会运行和反思的认识和知识才可以长久的保持活力被传承下来。这就是“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是不是对事物进行过较为深刻的认识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呢?不可以,因为认识是发展的是不可能盈满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视野的扩展,认识是会发展改变的,所以人们得时不时的刷新认识。刷新认识的方法就是“弊不新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徐大椿《道德经注》:古之善为士第十五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道德经》第十五章 为道不盈,蔽而新成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静之徐清,动之徐生
写作,在曲折中上山
道德经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