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情

卡尚到德黑兰,大巴终于驶上了高速公路。由于我们早上耽搁了一个小时,因此全靠现在把时间给补回来。不过,离开德黑兰越近、路上的车辆越多。车窗外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在应急车道上抛锚的车辆接二连三……刚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就想通了:在伊朗,很少见到豪车。大多数车辆都老旧不堪,比第一代桑塔纳更老的车型也比比皆是。当时我就说:伊朗肯定是没有车辆年限的,更没有车辆年检……否则,这种车辆怎么还可以让它上路?不过,这种车辆平时上下班开开还可以,一跑高速就出洋相了。于是,我问了小穆一个问题:听说伊朗的汽油比矿泉水还便宜,是真的吗?小穆说:是真的。那么具体价格是多少呢?我追问道。结果他的答复令人震惊:汽车,一美金可以加油20升;摩托车的油品稍差,一美金可以加150升油!尽管大家都知道伊朗的汽油很便宜,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便宜到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
此时,我们的大巴已经驶入了德黑兰郊区,路上的车辆明显越来越多了——

随着夜幕的逐渐降临,路上的车更是多得异乎寻常——

经常有骑摩托者在车辆的缝隙中,飞快地穿插行驶,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刀片侠。而汽车却开得如蜗牛一样的慢……
一直到了晚上八点我们才抵达目的地。还好,有一顿饕餮大餐正在等待着我们呢——

如此扎实鲜美的烤羊里脊,每人一大串。毫无疑问,这是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最过瘾的一次烤羊排。连平时不吃羊肉的老妻,也忍不住大快朵颐了一番。因此特地记录了一下——

烤羊排吃得撑了,我们入住了据说是伊朗的“国宾馆”——

一夜睡得深沉,第二天继续在德黑兰游览。
首先,我们来到了“萨德阿巴德王宫”。这里是巴列维国王曾经的官邸,也是他办公和接见外宾的地方。大门很小,但是很结实——

走过一段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迎眸而来的是一幢二层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巴列维的王宫了。原来这里有高大的巴列维国王铜像,但是“伊斯兰革命”时,铜像被毁,现在只剩下了“下半身”,也算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吧——

在白楼前,有一尊古波斯将军的塑像,倒是造型生动,艺术感十足——

进入宫内,我们依次参观了接见大厅、办公室、餐厅、寝室、休息室、宴会大厅、会客室、礼品陈列室……

参观结束,大家不免议论纷纷:巴列维国王是因为生活奢靡而被推翻的。但是作为“王宫”来说,实在是太一般了!我们有幸见识过伦敦的“白金汉宫”、巴黎的“卢浮宫”、维也纳的“美泉宫”,圣彼得堡的“冬宫”和“夏宫”……哪一处宫殿不比这里奢华大气?那一处不比这儿金碧辉煌?看来伊朗人的格局太小了,以致受到了极端宗教主义的蛊惑,现在哭都来不及了……
这是一家人,休闲地在王宫的草坪上度假——

中午,我们享用了一次久违了的美味“中餐”。然后在登机回国之前的大半天,还要完成三个游览行程。
首先,我们参观了德黑兰最高的建筑物:德黑兰电视塔。高度为435米的电视塔曾经是世界第六高塔、伊朗人的骄傲——

我们一直来到了它的脚下——

可以进入塔的内部,里面是个多功能的空间——

有漂亮的伊朗玻璃制品的售卖——

还有各种多彩有趣的手工艺品——

我们在此徜徉休憩片刻,想想曾经朝思暮想的伊朗之行即将结束。我们为伊朗人民有幸出生在如此富饶的土地上,现在却要经受如此苦难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第二处,是伊朗的名片:地毯博物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不少精美绝伦、价值不菲的波斯地毯——

上面是一幅有千年历史的“丝绸地毯”,下面是一幅珍贵的“骆驼绒地毯”——

以下就是各种各样的羊毛地毯精品了——

我认为,其实最难织的应该是有人物或者是有国王肖像的地毯——

最后的一处,就是补偿我们来德黑兰的第一天,被那场突如其来的豪雨阻止的、“自由纪念塔”留影。
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我们终于弥补了这个遗憾,可以尽情留影了——

再见了,陪伴了我们十天的导游小穆。别人和你合影都说你很像“乔布斯”!而我却要感谢你,告诉了我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

“自由纪念塔”是巴列维国王于1971年,为了纪念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建国2500年而建造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已经是全世界,都能识别的德黑兰地标建筑。
伊朗十日游到此结束,我抽空画了一张行程图——

是夜,德黑兰时间21:00,巨大的空客340-600满载着旅客跃上夜空,再过十个小时,我们即将回到自己的祖国。
在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中我还是无法入睡,满脑子盘桓的念头都还是伊朗。
窃以为:现在的伊朗真的很尴尬,国内有宗教派和世俗派的争权夺利,有什叶派内部保守派和改良派的争论不休;国际上有与以沙特王国为首的逊尼派之间的有你无我,有与美国和以色列的你死我活……虽然伊朗的国民教育水平远高于其他中东国家,但伊朗又是个不可思议的神权加极权的国家;造成的现实是:老百姓的教育程度决定了大部分人不信神而又不得不信神!
另外,伊朗想搞好经济,就得发展工业,但是工业不可能让神职“教士”(阿訇和毛拉)来搞,工程技术背后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天生跟宗教神权势不两立……如果不把经济搞上去,那么就会与中东其他产油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老百姓就会对现状更加不满,对目前政权的合法性也会因此而产生质疑,说不定又会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而爆发革命……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吧:一群看了一百多年彩色电视的人,突然一夜之间只许看黑白电视了。他们嘴上不能说,但是内心深处却会永远惦记着以往的绚丽多彩!
别了,伊朗!我会一直怀念你、关注你的。

浏览137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象德黑兰
萨德·阿巴德皇宫博物馆-2023探秘伊朗(31)
戴上波斯面纱之十二
【伊朗】漫步德黑兰感受波斯风情
世界旅游地图揽胜—亚洲伊朗德黑兰
【冯站长看天下】巴列维王朝的终结之地尼亚瓦兰宫——伊朗亲历记(3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