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燃烧》:从村上春树到李沧东

这周不去影院了,对巨石强森的《摩天营救》兴趣缺缺,据线报算是中上的爆米花,想放松下的观众应该可以放心食用。另外一部文艺片《北方一片苍茫》本来想去,但查了一下几乎没排片,算逑,那咱就来聊部两个月前的“老片子”。

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燃烧》。

两个月前《燃烧》参加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放映后获得赞美无数,据说场内2300名观众全体起立为主创团队献上了长达5分钟的鼓掌,并拿到了场刊有史以来的最高分3.8分。

场刊是啥?其实也没什么神秘,就相当于一份戛纳电影节期间的日报,由一家报社负责主编,上面最主要的东西是:广告。所以这是个盈利性刊物,其评分也不代表评审团意见,就是几个大媒体的影评人看完后给的印象分。

所以当戛纳金棕榈大奖揭晓,《燃烧》并没有获奖的时候,国内的媒体都会有点懵。不是说好了场刊历史最高分么?法国人搞什么飞机,就像村里公认成绩最好的孩子没考上大学一样。

但那两天的刷屏让人不得不关注这部作品,资源一出就马上下来看了。不错,是我喜欢的调调,《诗》之后8年磨一剑的李沧东没有让人失望,得不得金棕榈什么的,不影响我的判断。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想无差别的推荐你去看这部电影,李沧东在里面虽然用了比较浓的商业悬疑片手法,但故事的内核是文艺片,存在着许多模糊不明的区域,需要你去探索解读,而且解读出来的意义也只属于你自己,并没有标准答案。

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1984年的一个短篇小说《烧仓房》,为了写这篇稿子,我刚才还把小说读了一下,不到一万字,很快就读完了。

看完后我很惊讶于李沧东的再创作能力,他改编的如此流畅,并生发出新的意义。

我先把原著小说大体缕一下,这看起来像是个什么也没发生的故事。

原小说的人物就三个:男主、女孩与神秘男。几年前男主与女孩在某熟人的婚礼上认识,成为朋友,谈不上是情人,就是那种一两个月见一次面,唠唠嗑喝喝酒的朋友。

女孩过着漂泊无根的生活,平时做兼职模特,有时也接受男人们的“友好赠予”,两年前她父亲去世,留下一笔遗产,她拿这笔钱去了趟非洲,带回来一个“手指修长”的神秘男朋友。

从此三人就开始一种微妙的关系,神秘男平时开着德国跑车,也不见他去哪儿上班,却很有钱,对自己具体是做啥的也语焉不详。

有一天三人在男主家聚餐,大家抽起了大麻,神秘男告诉他,自己有一个奇怪的癖好:“烧仓房”(电影中改成了塑料大棚),仓房就是那种在房子外,装工具与杂物的小木屋,他平均每两个月就要烧一个,火机一点,跑到远处去用望远镜看着它烧光,神秘男说这给他一种“道德平衡感”,还说自己已经物色好下一个目标,就在男主家附近。

男主接下来就魔怔了,确定了自家周边16个仓房的位置,每天都去溜一圈,但几个月后,所有仓房都完好无损。某天他遇到神秘男问及此事,神秘男说已经烧完了,还说:“你一定是因为靠的太近,而看漏了”。

然后男主去找女孩,却怎么也找不到,她好像从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结束。

原著确实不太像个完整的故事,里面的三个主要人物交代的都不细,依然是村上亦实亦虚的风格,这可能也是他的作品不太好改编成电影的原因。

但李沧东在其中敏锐的找到了自己想叙述的东西:对生活的饥渴与绝望。而且把社会的元素加了进去,就如同他在名作《绿洲》中的表达。

原著中的那个“我”更多的是个旁观者,他有家庭有工作,也并没有强调他对女孩有什么迷恋,而《燃烧》里刘亚仁饰演的钟秀完全将感情嵌入,他无意间碰到了儿时的邻居惠美,一点点的喜欢上了她。

钟秀的困境在于“心中有志不得伸展”,他想成为威廉·福克纳那样的小说家,但现实却是个社会边缘的失业者。要理解这个故事,惠美在喝酒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是关键: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里有一个布希族,听说对于布希族来说,有两种饥饿的人: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

Little hunger 一般意义上是指肚子饿的人。Great hunger则是为生活意义而饥饿的人,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何意义—— 终日探寻这种问题的人,布希族认为这种人才是真正饥饿的人。

每个人其实都想当一个Great Hunger,试问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呢?但很多人在寻找生活意义的路上迷失或者放弃,变成了只为填饱肚子的Little Hunger。

但大多数人呢,又不能真的安于当一个Little Hunger,这就是痛苦的根源了,《论语·阳货篇》里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意思是吃饱喝足,又能心安理得的浪费时间,是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在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之间犹疑挣扎,追求梦想太累太苦,饱食终日又不甘心。钟秀想变成那个Great Hunger,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甚至不太清楚自己该追求什么。

电影中出现过一段社会新闻,说韩国的青年失业率达到新高,我猜李沧东拍这部电影的灵感,应该是来自于这个社会现象,表现青年人迷茫的电影每个时代都有,但李沧东胜在表达方式上。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我非常喜欢,当钟秀与惠美滚床单的时候,一开始他显得很拘谨,慌的连套套都戴不上了。

然后他进入了惠美,这时他看到墙上飞进来一缕阳光,之前惠美说,这个房子朝北,很阴暗,只有当太阳照在对面高塔上的玻璃时,才能反射进来一点。钟秀就是看着这缕二手阳光,完成了OOXX。

之后惠美去了非洲,钟秀定时过来喂她的猫,对面的高塔仿佛就是他的春药,好几次对着它打飞机。

他想要去往高处,却只能在底层仰着头自我意淫,这个意象设计真是精彩。

惠美和钟秀的处境差不多,都处在被世界遗忘的边缘,她也想活出生活的意义,她的选择是依附有钱的Ben哥哥,成为上层阶级的玩物,惠美似乎也很接受被他所“宠幸”。

李沧东设计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情节来含蓄的传达这种自卑孤独的心态。

惠美跟钟秀说,小时候自己家旁边有一口枯井,有一次掉了进去,很无助的喊了好几个钟头,就是没人来,最后是钟秀救了她,但钟秀对这件事毫无记忆。后来钟秀找到惠美的妈妈求证,她妈妈说家门口并没有枯井。

这个故事应该是惠美编的,但呓语真言,这口枯井,就是她孤独感的化身。

惠美并不是个趋炎附势的物质女孩,但她的率真在年轻多金的Ben看来是一种很新鲜的乐趣,刚好符合他的口味。

三人在钟秀聚会,那场夕阳下的裸舞大家应该印象很深刻,她并不是要刻意讨好谁,再加上吸了点大麻,然后就那么舞了起来。

这里还是扣着“饥饿”这个字眼,我感觉她想要疯狂的拥抱生命,却不知该如何是好,以至于最后恸哭了起来。

但是惠美的举动,在钟秀的眼中看来,就是自轻自贱,在惠美与Ben要走的时候,钟秀说你为什么在男人面前脱光衣服,只有妓女才会这么干。

在这场聚会之后,钟秀心中燃起了愤怒之火,随后就是那个他小时候目睹塑料大棚被烧的画面。

钟秀现在找到了一个生命中的意义:阻止Ben把塑料大棚烧掉。钱、权势、女人都是你们的,竟然连我们底层小民的塑料大棚也不放过。守护塑料大棚成了钟秀反抗阶层的象征。

下面说说Ben这个精英成功人士。

在Ben的眼中,钟秀与惠美就是遍布在韩国大地上的塑料大棚,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供Ben这样的上层人士烧掉。

然后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比如下雨了,发洪水,人被冲走了,大自然有什么判断吗?没有,没有对错,这是自然的「道德」。就像同时存在,我同时在这,也在那,同时乡在下、又同时在首尔,在坡州也在非洲。大棚就在那儿,只是等待我去烧,或者不烧。

这有点类似于纳粹思想了,希特勒曾经说过:“同情弱者,是对大自然最大的不敬”,甚至比纳粹还要更近一步,希特勒也只是杀掉弱者,而Ben是把弱者当玩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Ben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饥饿者”,他贪图这种把弱者玩弄在鼓掌上的感觉,所以他才会去主动接近钟秀,先让他看到自己是多么成功,再毁掉他唯一的爱情。

最后再来说说我对两个大疑点的理解。

首先就是惠美去哪儿了?

我倾向于认为她被Ben杀死了,证据是钟秀在大棚前接到惠美的电话,里面传来了尖叫声,可能就是她死前的求救。

另外就是惠美的家里被整理的干干净净,这比较符合钟秀在Ben家里看到的风格。

但钟秀对Ben杀人的事情并没有任何证据,Ben的表现看上去也无懈可击,按理说杀了人不会那么心安理得的把他请到家里去,所以钟秀只好幻想出在Ben家里看到了惠美的猫,让自己相信就是Ben杀死了惠美。

之所以说猫是钟秀幻想出来的,因为他并没有在惠美家出现过,房东太太也说没见过猫,就更加没有理由出现在Ben的家。

Ben杀死惠美,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儿,村上春树在原著小说里有这么句话:“那种在社会中不起眼,就算消失也无人在意,不至于撩起轩然大波的人”。惠美就像那些被废弃,没人在意的塑料大棚,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这和东野圭吾《嫌疑犯X的献身》里石神哲哉去天桥底下找替罪羊时的独白差不多意思。

不过这层意思我觉得李沧东处理的一般,好像Ben就是个文质彬彬的杀人狂魔,恶的太直白,这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物的魅力。

再一个疑点就是结尾,我看的时候有点惊讶,既然Ben杀死了惠美,为什么要独自开着车来见钟秀呢?他就算再嚣张,也不会干这么作死的事。

我看了一些评论,觉得有个评论说的有道理。在这之前,李沧东安排了一个钟秀在惠美家写小说的镜头,然后画面从窗口拉出。

所以后面的情节,都是钟秀小说中虚构的内容。

我之所以觉得这个评论有道理,是因为这个画面拉出后,就转到了Ben在家中对着镜子捣饬的镜头。在电影中,这是唯一一次用客观视角去表现Ben的私生活,之前他只要出现,都是以钟秀的眼睛去看。

包括他后面在给一个陌生女子化妆,都像是一种被另一个人想象出来的生活画面。(这里的氛围就像是在给死尸化妆,也许就隐喻着惠美已死

钟秀在现实中无法对抗Ben,那就在自己的小说里复仇。

这是一个关于年轻人反抗的故事,片尾钟秀杀掉了Ben,把自己脱了个精光,烧掉跑车与尸体,一了百了。

李沧东的态度还是挺明确的:不要漠视年轻人的愤怒,他们平时看起来老老实实的,真到被点着的时候,会把一切都烧光,无论是谁,都无法幸免。

这让我想起莎士比亚描写酒的语句:“以水的状态流淌,以火的性格燃烧”

《燃烧》肯定是映射了韩国的现实,作为一个中国人,也能感受到那种底层的无奈与困境,阶层分裂是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李沧东用一种很艺术的形式把它表达了出来,但就是有些地方有些太“直白”,这可能也是它没拿到金棕榈大奖的原因。

除了社会层面的意义,《燃烧》在视听语言方面很精彩,最让我惊讶的是镜头与剪辑,真是流畅的一逼,这部电影有不少晦涩多义的地方,但却让我看的挺舒服,这是剪辑的功劳,好的剪辑就是总能预判到你想看哪个镜头,厉害啊!

最后要夸夸刘亚仁影帝级别的演出,之前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在2015年的《思悼》中那个悲催的皇子。

钟秀这个角色虽然不像皇子那么剧烈,但让我很入戏。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小青年啊,在北京工体北路看着跑车上下来的有钱人,虽然目光故意不看他们,但心里却在暗暗嫉妒,琢磨着人家是怎么过上这日子的。

不过现在我木有这种感觉了,因为我觉得就算木有跑车,生活也挺幸福的。

好了,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我总体给《燃烧》8分,不过我还是不太想把他推荐给所有同学,因为这片子挺私人的,如果你看不进去,就会觉得闷。

就酱,晚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半年口碑第一好片,终于等到你!
这片让半个朋友圈解谜成瘾,不是没理由
燃烧:戛纳电影节爆款电影,泡菜味的村上春树,行尸走肉男星参演
《燃烧》李沧东与村上春树的完美结合
湖北网络文学||2018散文联展||陈毅然《漫谈电影<燃烧>》
《燃烧》:爱火、恨火、怒火,当时只道是寻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