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157条是讲什么?你遇到过痞兼食臭下利的证治吗?

大家都知道要学好中医都必须记住伤寒论的原文,并且要弄通伤寒论中的每一个条文,但是这一本1800年前的书,想要真正的读懂实在是太难了。孙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他虽然已经费了很大的劲,下了很大的功夫来教我们,但是我们这些人对这伤寒论中的许多地方仍然不明白。我们强烈要求孙老师再仔细地把伤寒论第157条重新讲一遍。孙老师说;不管怎么讲,你们都应该老老实实地将这原文给我背下来。我们一听老师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就开始唸起原文来了;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中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方十二,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我们大家唸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停止了,可是,那笨头笨脑的小黄却仍在摇头摆尾地唸着;‘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老师看见小黄还在继续唸着,并没有阻止他的意思,等到小黄唸完后,他才开始讲解原文的

意思,他说这原文是在说太阳伤寒,出汗之后就使外来的寒邪得到了祛除,胃内的阳气不能调和,心下痞塞硬闷感,经常从嘴巴里噫出所吃食物的气味,胁肋下方有水流动的声音,腹部腸鸣声亢进并腹泻,此时最好用生姜泻心汤来治疗。方后的上八味药,要加水2000毫升,煮好取出1200毫升,滤去渣,然后再煎取出600毫升,一天服三次,每次趁热服200毫升。

本条所讲的要点是;痞兼食臭下利的证治。当孙老师讲完了这些话后,他不知道这些学生听懂没有就坐在那里等待着大家的反应,这时候,心直口快的小陆对着孙老师说;上面的这一点段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伤寒,汗出解之后,虽然表证已除,由于患者素体脾胃气虚,汗后部分邪气内陷而导致了胃气失和。心中痞硬,是胃虚气结。干噫食臭,是积滞藴热,食物在胃里发酵,腐气上逆。胁下有水气,是指胁下亦有水,腹中雷鸣下利者,是水走腸间而下注。其基本的病理是胃虚食滞,腸中挟热。这都是因为胃中不和,不能消谷亦不能化水所致水热互结。

小陆的一番话,使我们听起来好像比老师还讲得透彻,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小陆竟然能如此的精辟地对这一条经文进行了解释。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这时候连孙老师也对小陆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孙老师对我们说;本条虽非误下,乃是发汗病解之后,表邪已经退去,但是脾胃之气素弱,部分的邪气就乘虚而入于胃。影响了中州的升降失常,造成了中焦不运,结于心下成‘痞硬’,胃不和则所纳之水谷,停蓄中焦,上逆则为‘干噫食臭’,横溢外渗则为‘胁下有水气’,迫流腸间而下注则‘腹中雷鸣下利’,由此可见本条的‘心下痞’是脾胃不和兼挟水飮,也是上为热结,下为寒湿之泻。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经文的理解,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病案;他说有一个病人,他姓段,是个38岁的男人,2年前就得慢性胃炎,常常腹胀矢气,心下痞满,以前经常服用香砂六君子丸,二香汤,但是依然感觉到脘阻痞满,腹胀,纳呆,干噫食臭,腸鸣便溏。当他来找孙老师看病的时候,他的舌根部的苔是黄腻的,脉弦,滑,于是孙老师就是用生姜泻心汤的。具体的处方是;生姜12克,党参10克,干姜3克,黄芩10克,半夏15克,尾连4,5克,炙甘草10克,大枣4枚,连服18剂后,上面的那些临床症状就完全消失了。追访二年未发。看见上面的文章,你已经读懂伤寒论第157条了吗?

谢谢关注认识是宝的朋友。

在新的一年,我们正在组建“中医中草药交流群”,目的是希望通过我们的链接,让更多的普通人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将在群里持续的分享各种资源,想来的在下方留言,私信哦!

2019年3月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发伤寒论|第五十二讲(243.248.260)
生姜泻心汤概要
深度解析伤寒论五则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53
《伤寒论》痞证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