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鬼”现象被揭露后,杭州汽车媒体圈突然不太平



辣椒汽车·车界聚焦:因奥迪公关问题引发的对杭州汽车媒体圈“李鬼”现象的起底,不仅文章被大量转载,而且引起了业内和汽车厂家的热议和震动。而随后杭州汽车媒体圈发生的两起事件,更是令人大跌眼镜,不知是否与文章有关。


有知情人士透露,文章出来之后,就有人迅速转发给了其他几个不做内容的人,并煽动说:这篇文章就是骂你们是“李鬼”,看看如何进行还击。


但其他几个人也很猴精,有的知道不关自己的事,有的知道一旦出头还击,非常可能现出原形。但大家都一致认为:只有此人和一个经常被一位杭州资深汽车媒体人公开骂为婊子的女“李鬼”,才是“李鬼”。因为文章里面有一半的例子,都是在说这两个人。


结果,此人气的直骂其他人太怂。


由于上述事情毕竟是私底下的,因此还无法让人公开辨认。而随后发生的公开事件,却将一些人推向了表演的前台,令人浮想联翩。


转载《辣椒汽车》文章的部分网站



一名拉广告的陈姓男子突然跳出来表演


8月28日,某品牌在上海举办盛大的新车发布会。活动结束后,杭州一年轻女媒体人在酒店等电梯回房间时,遭杭州汽车媒体圈一位拉广告的年近五旬的瘦男子欺负。这位男子在该女士身后,做欲踢人状,动作古怪,结果被该女士发现,顿时当众将这位老男子一顿臭骂。


该女士的同事知道后,觉得气不过,又在朋友圈不点名地进行了警告,并透露出该男子姓陈。


这位陈姓男子都一大把年纪了,居然在一个年轻女士后面做古怪动作,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恶心,也令人感到非常蹊跷。有杭州媒体人士表示,这或许就与《辣椒汽车》前段时间发布的一篇涉及杭州汽车媒体圈“李鬼”现象的文章有关。因为《辣椒汽车》作为一个由一群资深媒体人联合创办和供稿的自媒体,其中就有该女士的同事参加。该男子不敢惹男人,就想来欺负女人,不料反而被痛骂出了丑。


但随后,一张充满攻击性的文字图片,又出现在这位陈姓男子的朋友圈上。而这张文字图片的内容,却将矛头指向了杭州汽车媒体圈的一位吴姓媒体人。只是其中的信息,却很难让人对上号,有故意造谣之嫌。但顺着这条攻击信息,却能够让人仿佛嗅到了一股“怪异”的气息。



这张文字图片,在造谣中试图涂抹什么


那么这张文字图片,究竟说的是啥呢?为了看起来方便,现原封不动地转录出来,以供业内人士参考:“杭州原本是一个干净清爽的城市,依着经济发达,车市兴旺,汽车媒体也要发达和复杂的多。杭州有位近六十岁的吴姓男子,带着儿媳等亲戚以‘家庭作坊’形式坑蒙拐骗汽车客户,多年来,天天以‘浙江电视台曝光某品牌’为由,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写负面报道来威胁汽车客户作为自己的敛财之道,为自己购豪车添置公寓;要么就以诋毁他人的方式来太高自己,所谓有内容价值无非就是添油加醋说人坏话写点八卦,然后如传销组织一般疯狗式地传播。这样一颗毒瘤不仅杭州媒体之耻,也是整个汽车圈的耻辱!”。


这段图片文字第一句话就很拙劣,语义混乱不搭,显示出文字逻辑水平不高。随后,《辣椒汽车》就图片上的信息对杭州汽车圈进行了了解,发现即使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也没有找到近六十岁的吴姓男子,也没有儿子已经结婚的吴姓媒体人,更谈不上还有儿媳了。因此,首先这段文字攻击的对象,就是子虚乌有,反而证明了陈姓男子是在故意造谣惑众。


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谣言在杭州汽车圈并不新鲜,经常能听到各类谣言,包括上面的谣言。更好笑的是,有个别水平不高的厂商人员 ,由于不加分析地听信了一些谣言,结果还吃了苦头。


但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又出现这种老掉牙的谣言呢?


特别是从这段文字中,还让人感到了造谣攻击者对做内容的媒体人的仇视。尤其是攻击者用“多年来”“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和“威胁”“敛财”这些词来指责负面报道,非常令人惊讶。因为有点文化和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人才荟萃的汽车厂家也不是吃素的,早就找上门来打官司了,还需要造谣者来说三道四?


这说明造谣攻击者根本不懂媒体内容,水平有限又心理阴暗,并有借此讨好厂商之嫌。但这种讨好,更是一种隐蔽的忽悠。因为少部分水平不高的厂商人员,特别是4S店人员,也根本不懂媒体的基本功能,认为媒体做负面报道,就是与其过不去,却不懂得全面客观地为读者提供参考信息,是媒体的基本原则和功能,这其中就包括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因此,这些本来就对媒体缺乏深刻认识的人,在忽悠者的煽动下,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在赌气和对负面报道的讨厌中吃了苦头,心里还在感谢那些所谓帮其说话的忽悠者呢,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


另外,这段文字中所说的“所谓有内容价值无非就是添油加醋说人坏话写点八卦”,也暴露了攻击者的恐惧和试图淡化人们对“李鬼”的警惕。熟悉杭州媒体的人都清楚,杭州所有能够上台面的知名媒体,一般很少会去写汽车界的人是人非,只有《辣椒汽车》对杭州“李鬼”现象的揭露,才正儿八经涉及到人的问题,结果却被说成是 “八卦”,这是不是想混淆视听,企图涂抹什么呢?事实上,这篇揭露文章出来后,引起了很多厂商的重视,有不少汽车厂商还把文章发到了工作群上。因为毕竟没有一个厂家愿意被“李鬼”忽悠。这无疑证明了揭露“李鬼”现象对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岂能与坏话和八卦混为一谈?攻击者显然就是想表达“李鬼”现象并不重要,希望人们不要太认真。


因此,透过这篇造谣惑众的文字图片,能够分明让人感受到有些人非常紧张。




杭州汽车媒体圈为何有人要仇视内容?


在公开场合,几乎没有人否认内容的重要性,就是杭州汽车圈的那些“李鬼”出去忽悠广告,也是一直吹嘘自己的媒体不错,内容做的好。但现在为何有人又突然攻击歪曲别人的内容呢?


有杭州资深汽车媒体人指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内容不是攻击者做的。特别是那些负面报道,并不是什么人想做就能做的,弄不好反而会自己出丑,甚至吃官司。而在新闻界,负面报道也是公认的难度较大的报道类型,即使在新闻部工作了五年以上的记者,有时候要想做好,都不容易。而那些只会拉广告却不会做内容的人,就更没有能力去做了。不会做的人一旦看到别人做的好,就难免会嫉妒并进行攻击。


更重要的是,负面报道一旦做的有力度,在广告和软文漫天飞的汽车媒体界,就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非常难得的客观参考,就会受到车友的信赖,很容易产生影响力。因此,厂商也会高度重视。这就对一些人产生了冲击。因为一些不会做内容的人,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拿负面报道说事,他们的惯用伎俩,就是把负面挂在嘴上骚扰厂商,甚至去网上搜点案例忽悠厂家,以获取那些搞不清楚真相的厂商的重视。一旦看到别人的内容货真价实,嫉妒心强的人就更要对别人进行歪曲和攻击了。


一位熟悉杭州汽车媒体圈且又非常精明的资深汽车公关曾经私下调侃说:杭州有那么多汽车媒体,如果不了解情况的话,确实能把人吓死。会做负面的人要拿着投诉找你,不会做负面的人,有时候装的比会做负面的人还牛,也会和你说投诉的事。真是让人感到草木皆兵。但搞清楚真相后,就没有那么多人敢来老是烦你了。


看来,杭州汽车媒体圈能以投诉维权闻名全国,除了那些有真功夫的名嘴和笔杆子外,还有一部分虚张声势的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这些人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人,但在那些不老道的汽车厂商面前,威慑作用还是有的。如今,靠杭州的名嘴和笔杆子浑水摸鱼的人,却又反过来歪曲负面报道,真是巨大的讽刺。


另有杭州媒体人指出,这次文字截图中为什么会选择吴姓媒体人进行造谣影射,关键在于杭州汽车圈有个吴姓媒体人,向来瞧不起那些无真才实学又喜爱吹牛的人。同时此人信奉“内容为王”,追求专业性,做内容也有二把刷子,负责运营和参与了多个媒体,时有独特的发现、见解和声音出现,有些内容甚至在全国产生影响,更是令一些人不爽和无奈。但读者、专家和厂商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其内容专业性如何,水准如何,在杭州甚至国内汽车媒体中处于什么水平,大家有目共睹,而且也可以通过其公众号很方便地阅读。


由此可见,凭借几句歪曲造谣,并不能颠覆人们的认知和判断。特别是在汽车厂商所需要的专业内容传播的影响力方面,不会做内容的人,根本无话语权,靠造谣更翻不了天。



陈、谢两男子是造谣惑众文字图片的炮制者


《辣椒汽车》根据各种渠道获取的朋友圈截图显示,这张造谣惑众的文字图片,由杭州汽车圈拉广告的陈姓男子和谢姓男子最早发出。这两位经常被一些汽车厂家和公关公司称为“媒体老师”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会干这种事情。


既然这两个人已经在朋友圈公开发布了,那么不妨就再公布一次,让整个汽车界,再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大名,以方便辨认。



从陈姓男子朋友圈的配文看,他还敢于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旁观者。有资深法律人士表示,这并不能改变其造谣诽谤者的身份。


而谢姓男子朋友圈的配文,更是不雅。一些看不下去的媒体人表示:杭州媒体圈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敢公然在朋友圈说这种下流话,其素质如何也是可想而知。如果他是以媒体人身份出现的话,那也是给整个媒体人身上抹黑。如果厂家和公关公司对这样的人,还以“媒体老师”相称,不知道这对品牌形象和产品格调的追求,是不是一种讽刺。如果把这样的人与一些素养高、做内容水平也高的真正媒体人混在一起的话,对后者是不是一种打击?今年六月,上海一位专业媒体人对某品牌举办活动时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的公开批评,曾经激起轩然大波,并轰动整个汽车界,就是一个教训。


但这两个人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这张文字截图呢?不禁令人纷纷猜测。难道揭露“李鬼”现象的文章,真的令他们很紧张、很恐惧?否则,他们怎么会如此反常,甚至失去了理性呢?另外有资深律师指出:这个文字图片除了造谣外,还有性质非常严重的诽谤。如果有人能够证明自己遭到诽谤,那么陈、谢两男子将有可能会涉嫌诽谤罪,获得刑事制裁。


另有多位杭州汽车媒体人告诉《辣椒汽车》:在杭州汽车媒体圈,陈、谢这两个人既不是有名的笔杆子,更不是名嘴。他们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广告类型的内容,他们应该属于广告人,而不属于做内容的媒体人。如果他们不服气,可以挑出几个他们认为有影响力的作品,晒一晒。


因此,汽车厂商和公关公司的公关人员如果觉得有必要,那就好好地去打开记忆的大门,仔细回想和梳理一下杭州的汽车媒体。因为只有了解了真相,往往才能更有利于工作,更不会把有限的公关投放费用,花冤枉了,弄不好还会引起事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销量不佳是事实 宝马1系其实还不如真从了共享“李鬼”
家电山寨服务到底动了谁的奶酪?又伤了谁的心?
好紧张,我的名字是不是也被顶替了?
杭州仍有大量#网约车#新能源汽车被弃停车场两年前已有媒体报道
热搜第一!为什么好多人都消失在朋友圈了?网友神评:朋友圈不再是朋友的圈,退圈的原因有7个
他打造杭州2000㎡茶空间:在这放弃一切负面情绪,好好和自己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