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来藏性,永远不生不灭

止的禅修,要点是:制心一处, 将心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如听声音,就是将心专注在倾听声音上。止的禅修,培养专注力和定力,最终可以进入寂定的禅定状态。止的禅修亦称寂定。

观的禅修,则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在寂定的状态中,思考、观察、思惟宇宙人生的真相。观的禅修亦称思惟修。

修习止可以得殊胜禅定,修习观可以开启智慧。

广告

止是降伏修行障碍的入手之处;观是断除惑业的必要条件。

我们修禅定要:止观双运,定慧等持。

声尘与闻性

问:听到音乐、风声、雨声的听,和听到没有声音的听,是同一个听吗?

音乐、风声、雨声等声音,是声尘。 听到音乐、旋律、风声、雨声的听闻,和听到没有声音的听闻,是同一个,是能听、能闻、能知的“闻性”在起作用;声尘随着因缘不停地生灭、变化,“闻性”则:寂然常照、如如不动。

佛陀在《楞伽经》中讲:“诸识有三相。谓转相。业相。真相。”“识真相不灭。但业相灭。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

藏识真相就是如来藏,也叫真如、自性、佛性、法性、实相、空相、妙明真心、本妙觉心、真心、如来藏性,永远不生不灭。

藏识又称为真识,是不生不灭的体性,是转识、业相变化的根因。转识、转相是现识和分别事识,亦即前七识,藏识即第八识。

自性在六根显现:在眼名见性;在耳名闻性;在鼻名嗅性;在舌名味性;在身名触性;在意名知性。

闻性与动静

《楞严经》中,文殊偈云:“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音声是总相,动静是别相。击时,动则音声历然现有;击久声销,静则音声寂然现无。

而闻性与动静无关, 音声的动静二相,在闻性的湛然体中,循环代谢。而世间人颠倒,把声音误作闻性。无声音时是没有声,而不是没有闻性。

闻性是人们本有的功能属性,不是外在的东西。音声的有无,即音声的动静二相,则是外在的东西,称为声尘。

文章来源:博山正觉寺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庐山雨雾心中笛
风声雨声
风声很落寞,雨声很感伤
风声,雨声,我凌乱的城
听罢风声听雨声
问雨?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乡愁情愁愁愁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