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顾植山运用“开阖枢”理论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顾植山运用“开阖枢”理论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叶新翠  李宏

本文刊于光明中医2016年10月第31卷第19期

摘要:《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顾植山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不寐治疗,疗效甚佳。文中列举防风通圣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乌梅丸、血府逐瘀汤治疗不寐案3则以佐证。案1不寐用防风通圣散解表使卫行通畅,太阳得开,清下阳明,则阳明得阖,寐差易醒得解;案2不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太阴,使太阴“机转”而获效,二诊使用乌梅丸调节厥阴枢机,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而愈;案3不寐用血府逐瘀汤,调畅少阳、少阴枢机,使阴阳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

关键词:顾植山;开阖枢;不寐;验案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9.046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9-2873-03

顾植山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十二五”科技部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组长。笔者有幸拜师学习,深受启迪,顾教授善于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临床,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整理顾教授治疗不寐验案3则,与同道分享。

11—防风通圣散治疗不寐案

邹某某,女,1968年生。2014年9月4日首诊。患者3个多月前外出劳累过度,出现夜眠不宁,多梦易醒,加之饮食不当,突然出现全身红色风团,瘙痒,西医诊为“荨麻疹”,经治疗好转,但常反复发作。刻下全身皮疹散发、瘙痒,多梦易醒,夜寐不宁,胸中闷热,汗出不畅,口苦,咽干,腹痛,大便干,每2日一行,症状以下午为重,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稍厚腻,脉浮弦数。予防风通圣散,处方:西防风15g,荆芥穗10g,净连翘15g,净麻黄(先煎去沫)6g,苏薄荷(后下)10g,大川芎10g,炒白芍12g,栀子10g,大黄(后下)10g,炒白术10g,炒黄芩10g,甘草10g,玉桔梗10g,西当归10g,玄明粉(冲服)6g,生石膏(碎,包煎)20g,飞滑石(包煎)15g。14剂。

二诊(2014年9月18日):服上方症有减轻,荨麻疹发作次数减少,汗出不畅较前减轻,近日饮食不慎反复,仍从下午开始至入夜为重,上方重用清降阳明之生石膏等,增损再进。

三诊(2014年10月2日):上方后诸证向愈,昨日饮食因素荨麻疹又再复发,全身起风团疹块,咽干,胃脘部灼热感,脸部潮热,小便黄,大便正常,夜寐多梦,无早醒,纳谷馨,舌淡衬紫边有齿痕。加强清热之功。上方甘草增至10g,加车前子(包煎)24g,地骨皮15g,干生地黄24g。14剂。

四诊(2014年10月16日):服上方4剂后,荨麻疹未再复发。现胃不适好转,原有的腹痛症状已消失,寐安。患者诉原月经逾两月未至,本月12日月经来潮。此次为巩固疗效来诊。

:此患者汗出不畅,脉浮,为邪着于肌表,营卫受阻,经络阻滞;燥热、口苦,咽干、腹痛、大便每2日一行,便干,证属阳明,且症状以下午开始至入夜为重,正是阳明病欲解时(申至戌上)。营卫受阻,阳明不降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荨麻疹;“卫气运行障碍,入阴不利”即太阳开机不利,同时阳明不降不能阖于阴,均可致不寐。顾教授用防风通圣散正合太阳阳明合病之意,清·汪昂《医方集解》解防风通圣散曰:“此足太阳、阳明表里血气药也。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当归、白芍和血补肝;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气聚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重用甘草、滑石,亦犹六一利水泻火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能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切中了病机,患者荨麻疹、不寐、停经诸证均告痊愈。

22—柴桂干姜汤、乌梅丸治疗不寐案

高某某,男,1952年生。2015年1月29日首诊。食道癌术后2年。嗳气、烧心,纳差,口苦,怕冷,乏力,气短,夜寐不安、寐浅早醒于丑时,难再入寐,大便不成形,舌暗苔白腻有裂纹,边有齿痕,脉弦左浮。予柴桂干姜汤合左金丸方。处方:北柴胡30g,川桂枝15g,淡干姜12g,淡黄芩15g,天花粉15g,左牡蛎20g,淡吴茱萸1g,炒黄连6g。7剂,每日1剂,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渣,再煎取450毫升,分3次温服,每次150毫升。

二诊(2015年2月5日):服上方1剂后大便即成形,嗳气、烧心、怕冷症状改善,纳可,活动后气短,夜寐早醒次数较前减少,早醒时间仍在丑时。舌黯胖大、苔黄厚腻中有裂纹,脉弦左浮。予乌梅丸方。处方:炒乌梅(带核)50g,炒黄连10g,制附子(先煎)6g,炒川椒4g,北细辛(先煎)6g,炒黄柏6g,淡干姜6g,川桂枝10g,潞党参15g,西当归6g。7剂,头煎晚上服,次煎第二天早晨服。

三诊(2015年2月12日):服上方后睡眠转佳。嗳气、烧心、怕冷、气短等诸症亦显减,唯大便复不成形。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腻黄中有裂纹,脉浮弦。仍予首诊方柴桂干姜汤合左金丸调治。

:该患者食道癌术后2年,嗳气、烧心,口苦,脉弦左浮,乃少阳见证,大便不成形,怕冷,乏力,舌暗苔白腻,边有齿痕为太阴见证,辨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初向太阴传变,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使太阴“机转”。二诊时寐仍易醒于丑时,正是“厥阴病欲解时”(丑至卯上),予厥阴病主方乌梅丸[4]制为汤剂,使阴顺利出阳,不再早醒。

33—血府逐瘀汤治疗不寐案

金某某,女,1975年生。2015年1月18日首诊。寐差伴耳鸣2年余,难寐、眠浅、多梦纷纭,又每早醒于凌晨3:00—4:00。伴耳鸣,多汗,口苦,腰酸,舌淡暗,苔薄,左脉沉涩。予血府逐瘀汤。处方:酒当归10g,大生地黄12g,桃仁泥15g,杜红花10g,炒枳壳15g,赤芍10g,北柴胡10g,玉桔梗10 g,炙甘草10g,大川芎10g,怀牛膝10g。7剂。

二诊(2015年1月31日):服上方后睡眠好转,上半夜眠尤安,汗出减少,仍有耳鸣多梦,舌淡红,苔薄,脉沉。上方加石菖蒲6g,灵磁石(先煎)24g,小茴香6g。7剂。

三诊(2015年2月8日):上方后睡眠转佳,易入睡,梦较前少,时有早醒,早醒时间推至4-5点,汗出减少,耳鸣减轻,头晕目涩,纳可,便调,舌淡红有裂纹苔薄,右脉沉涩。上方加紫丹参15g。7剂。

四诊(2015年3月7日):患者诉服上方后睡眠明显好转,容易入睡,寐无梦,已不再早醒,汗出、耳鸣目涩均向愈。嘱停服中药。

按:清·《医林改错》明言血府逐瘀汤主治夜睡梦多、夜不能睡、夜不安者等睡眠障碍诸症。顾教授认为血府逐瘀汤实有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和桔梗、牛膝组成,其中四物汤补血活血,治在少阴,四逆散疏肝理气,治在少阳,桔梗、牛膝,升降相因,重在调畅气机,综观全方,乃少阳、少阴转枢妙方。该患者难寐,早醒分别为阳明、厥阴不阖。血府逐瘀汤虽非直接调治阳明、厥阴而临证多有佳效,考虑是否少阳、少阴得枢,则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故能取效。

4讨论

不寐,也称失眠,古称“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失眠不仅是独立的疾病,也是很多其他疾病的共有症状。目前临床多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营卫不和、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虚阳上扰、瘀血内阻等证型进行治疗。而顾教授通过“辨象-辨时-握机”运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来阐释不寐的病机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基于此遣方用药,可谓执简驭繁,通过调畅全身气机,无论患者是以不寐来诊,还是以他病来诊伴随不寐,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顾教授认为:自然界的阴阳不是静态的比对,而是具有盛衰变化周期的节律运动,古人将自然界阴阳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周期性的“离合”运动。《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如图1、图2。

                                             图1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图2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1不寐用防风通圣散解表使卫行通畅,太阳得开;清下阳明(因下午至入夜乃阳明病欲解时)则阳明得阖,寐差易醒得解。案2不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太阴,使太阴“机转”而获效,二诊时抓住患者丑时易醒(乃厥阴病欲解时)的特点,使用乌梅丸调节厥阴枢机,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而愈。案3不寐用血府逐瘀汤,调畅少阳、少阴枢机,枢者,枢机、枢要也,枢主上下、内外之间,舍枢不能开阖,少阳、少阴得枢,则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

总之,受现代生活节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人都有过不寐的经历,不寐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侍诊时见顾教授应用备化汤、苁蓉牛膝汤、清暑益气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引火汤等治疗不寐都有验案,就不一一叙述。顾教授常言:临证时应“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要擅于把握疾病动态的发展趋势,“握机于病象之先”,才能掌握更多治疗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老膺荣,杨志敏,李艳,等.卫气不利成失眠扶阳助卫治不寐— 从《黄帝内经》论不寐的基本病机及治则[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23-24.

2]汪昂.医方集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8.

3]江红.由少阳枢机论柴胡桂枝干姜汤[N].中国中医药报,2015-06-05(4).

4]陶国水.顾植山:当“厥阴病欲解时”用乌梅丸[N].中国中医药报,2015-05-15(4).

5]陶国水.用“开阖枢”理论方解血府逐瘀汤[N].中国中医药报,2015-03-11(5).

6]老膺荣,唐泽彦,蒋俊民,等.学习顾植山“辨象-辨时-握机”运用乌梅丸体会[J].新中医,2013,45(7):196-198.

7]顾植山.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8):451-45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嗽分型辨治要点:少阳枢机不利咳嗽
春夏养阳,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秋冬养阴,用乌梅丸?
何快如哉破解“伤寒千古之谜”(终结篇) ——厥阴三阴半表里寒热错杂临证多
王庆国教授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杂病五则
熊曼琪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经方读书社
汉方名家经验之柴胡桂枝干姜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