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人读《道德经》!悟透四点,就算开悟了

只有痛苦的人,才读《道德经》。

只有久困烦扰和穷巷的人,才会低下头,真正去听听几千年前西出函谷关的老子说了什么,看看他所乘之青牛,到底为何。

人生,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是一场奔赴,一次昙花乍现而已。所有可能的意义,大概就是在有意识的时候,在每一刻的当下,都能如探寻菩提一般,安静而日常。

大抵天底下是没有人能真正看全整本《道德经》的,因为“道”本无形,而世俗却是陷在了万相之中。由是,若得半章《道德经》,便也可于混沌之中,糊涂而逍遥。

01

欲望。

人的痛苦,根源于欲望。欲望越多,越痛苦。佛家言人生五大欲,贪、嗔、痴、慢、疑,每一种欲,都能将人置于困兽一样的境地,被困而不自知,越困越深。

正像《西游记》师徒五人,猪八戒是为贪欲,孙悟空是为嗔怪,沙僧是为痴,白龙马是为傲慢,唐僧是为疑。一场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是修行,也是改造。

《道德经》第九章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意思是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就难以长久。金玉满堂,就无法长久守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所谓“功成身退”,历史一次次印证了“退”的重要性和智慧之道。不退,则可能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一个人如果已经得到很多,背后的意思是,一定有人得到的很少。一旦你得到的太多了,那么,平衡就失去了。

所谓欲望有度,其实,也是说得“进退”之道,更是“有无”之道。

因此,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02

修身。

《道德经》一半讲的修身,一半讲的治国平天下。于绝大部分人而言,悟得前面一半,便是终身受益,于世间无碍了。

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有两套秩序的,表面的是道德秩序,以孔子为尊。内里的是规则秩序,以鬼谷子为甚。

《道德经》的修身,其实更多的是为安全入世做铺垫的。

第四章有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消磨掉道的锋锐,消除道的纷扰,调和道的光辉,混同于尘垢。说的是“道”,却也说的是一个人自身的道场。

所谓要消解锋芒,和光同尘,其实是要收敛心性欲望,要兼容包纳,这样才能容下更大的能量,更多的可能,所谓江河不争,汇聚成海。

这就像道家圣人处世,要的是“被褐怀玉”,虽怀和氏之璧,但外面看去却十分朴实。

一个人如若张扬跋扈,锋芒毕露,一定是认知太低,能量不够,更无从论道了。

03

入世。

中国的士人文化,始终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纠缠。牛逼的人,一般都入世,而太牛逼的人,最终可能只能是出世。

这是对的。因为有点牛的人,刚刚能企及人道,所谓识人、驭人,已达镜明之境,因此,能穿梭于人心世道,小有成就。但说到底,仍然未曾悟道。

《道德经》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说的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要强过能识别他人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要强过能战胜别人的人。

又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多处论及识人之智,那些急躁炫耀自己的人,那些只说漂亮话的人,那些争辩不休的人,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那些卖弄无度的人,多是急于想要获得的人,多是些急功近利之人。

真正入世之人,势必先修身,识自己,才可能有识人之明。如是,方可入世。

04

处世。

说到底,处世,是一种术,是心机,是操控心智。这一点,在鬼谷子那里得到了现象级的成果。

处世,背后是规则。规则背后,是规律。

因此,符合规律的规则,也可称之为天道。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言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意思是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这一段论述虽是以“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高度作结,但对后世而言,更多的仍然体现在了处世之道上。无论是兵法,还是商场,还是人心,都把这种张弛、进退用到了极致。

在帝王之术上,想要拔掉权臣,便是让他更加嚣张跋扈,忘乎所以。

所谓的登高跌重,是因为让他高到了一个无法驾驭的高度了。

所谓的德不配位,是因为你的位置,是你破格获取的,是有人硬把你拉上去的,你的基石不够。

05

《道德经》多次言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谓不争,是不强求,不苟欲,识己识人,入世出世,进退有度,看透世间有无,生命本源。

不争,无不争,背后是洞察世间大道,了然人性欲望后,无为,而无不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那么,于道,便也不远了。

-作者-

    一言万年,在文艺与俗务之间平衡,努力不习得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56章《知者不言》悟读述杂【56】
《道德经》中的八句经典,句句道尽人生真谛!
细读《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尚贤|治国|老子|贤人|道德经
道德经 56章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的做人之道:自胜者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