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城镇化率提前突破60%,下半场向中心城市、城市群集聚

  按照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这意味着2019年比规划提前一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城乡结构看,2019年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这也是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大关。按照2014年国务院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这也意味着2019年比规划提前一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

按照国际经验,到这个阶段之后,城镇化率提高的幅度会逐渐放低。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公开资料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百分点分别为1.33、1.25、1.17、1.06、1.02,呈现出逐渐放缓的态势,但整体上增长的幅度仍比较大。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的城镇化将逐渐进入到下半场,进入到二次城镇化阶段。相比一次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二次城镇化是城市之间的流动,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按照国际经验,在城镇化率超过60%后,人口会加速往大都市圈转移,尤其是向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中心城市集聚。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冯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到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未来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中心城市、城市群地区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是顺势而为,推进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举措。“在这个大的趋势下,我们的投资、相关政策才能更加有效。”

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尤其是提高发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2018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

2019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冯奎分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将为现代化奠定高质量的空间格局,是未来发展“靠得住”的支撑力量。从短期决策来看,明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攻坚克难之年“用得上”的有力抓手,能够为“六个稳”特别是稳投资、稳预期作出重要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大陆铭:中国的大城市太大、太多了吗?
#第8期申客思享会#大城市与小城市之辩
我国打造三大全球服务经济中心,多个国家级中心紧随其后
2018国民经济成绩单|城镇化率达59.58% 中西部潜力仍很大
我国首个被“撤销”直辖市,如今晋升新一线城市,有望媲美北上广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