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东行(5)——从约旦经以色列到巴勒斯坦

 上官子木     文/图

  离开约旦过约以海关时路过一个收税站,导游们下去办理相关事宜,我们没事就在四周望景。这个收税站恰好处于一个高坡上,倒是一个观风望景的好位置,一眼望去,前方不远的低洼处是一片破烂不堪的帐篷,有两个7、8岁的约旦小男孩正在帐篷前的空地上追跑打闹,一个十来岁的女孩站在一旁观看。

       一看到我们游人出现,三个孩子立刻就跑过来,两个小男孩朝着我们大声喊叫,由于语言不通,我们不知他们在喊什么,只是忙着用相机拍照。看我们没反应,这两个约旦小男孩捡起地上的石子就向我们扔过来,吓得我们四处躲藏,幸亏我们在高处也容易躲。我们都惊呼:约旦的小孩怎么这么坏呀!

       看我们散去,那两个小男孩又到远处自己打闹去了。我注意到,那个小女孩原地不动,双眼始终死死地盯着我们。说实在的,这个女孩长得不像女孩,要不是她穿着裙子,我们还以为是个男孩。当我给她拍照时,她用手向嘴比划了一个刨食的动作,我顿时明白了,她是在向我们要吃的!我背包里正好有一个小圆面包,另一个游客有一个大橙子,我们把食物扔给她。只见她手捧着我们给她的食物,很甜美地笑了,还配合我们的拍照摆姿势。我也刚反应过来,原来刚才那两个小男孩是喊叫着讨食物,还是这个女孩聪明,她知道用肢体语言来与游客沟通。

       我们刚离开干净、漂亮的酒店,就看到了脏兮兮的帐篷、脏兮兮的羊群,以及脏兮兮的孩子。约旦虽然穷,但景点周围的酒店、宾馆都修得富丽堂皇,形成的反差就非常大。约旦的旅游业主要是搭以色列的顺风车,而旅游业的开展给约旦带来的不光是经济收入,也有文化的开放。

       领队一再提示我们,过约以海关的时间很长,一般都需要2~4个小时,希望我们能耐心等待。没想到的是,我们很幸运,十几分钟就过关了。耶路撒冷离死海很近,我们过了约以海关之后很快就到了耶路撒冷。如今的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同时称作自己的首都,以色列占据的是西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占据的则是东耶路撒冷。到了以色列的地盘,我们又见到了以色列的地接导游冉弗。按照行程,我们先是在以色列的西耶路撒冷游览,然后在西耶路撒冷住三晚,其间有半天巴勒斯坦的游览内容。关于以色列西耶路撒冷的相关游览内容将在下一篇博文里集中写,此篇主要写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的国土面积本来就不大,还被分为并不相连的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约旦河西岸,另一部分是靠着地中海并与埃及为邻的加沙地带。有关巴勒斯坦太过久远的历史我没有兴趣去记述,只想简单概述一下巴勒斯坦近代以来的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1917年—1948年间,大量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逐渐激化了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冲突。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81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这个联合国决议使当时只控制了巴勒斯坦6%土地和只占巴勒斯坦人口1/3的犹太人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土地(约1.52万平方公里),而已经控制了巴勒斯坦94%土地和占巴勒斯坦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分得了43%的土地(约1.15万平方公里)。面对这样的决议,犹太人当然愿意接受,并宣布在第二年建国以色列,而阿拉伯人注定是咽不下这口气,坚决拒绝了该决议,并由此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1956年与1967年分别爆发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之前,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只剩下了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到1967年6月10日以色列宣布正式停火时,巴勒斯坦的全境都被以色列占领。说白了就是,不打仗,巴勒斯坦还能拥有与以色列近似平分的国土;越打仗国土越少,到最后巴勒斯坦已是寸土不剩了。

       1964年5月28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1964年9月,第二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一致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1974年11月2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邀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常驻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会议和工作,并参加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其他机构发起的所有国际会议。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巴解组织在宣布立国后承认以色列及放弃恐怖主义,并主张透过和平谈判达致立国,以1967年六日战争前的领土控制范围作为边界,即完全控制约旦河西岸(包括耶路撒冷)及加沙走廊。1989年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国的首任总统。不过,别管整出多大动静,阿拉法特当时张罗的只是一个寸土全无的流亡政府。自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法特一直流亡海外。

       我从小就很熟知那个戴着阿拉伯花头巾的老帅哥阿拉法特,不仅是因为他有事没事老来中国,而且也是因为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阿拉法特有很多名言,其中最著名的是:“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这句名言还有另外一种翻译:"我左手持枪,右手拿橄榄枝,巴勒斯坦人追求和平,但请不要逼我用枪。"英文原文是:Today I have come bearing an olive branch and a freedom fighter's gun. Do not let the olive branch fall from my hand.(1974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发表演讲)对照英文原文不难看出,第一种翻译显然是直译,第二种翻译属于意译。

         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的解放事业所做的不懈努力还是很有成效的,1994年5月4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1994年到1995年,以色列国防军撤出了69%的加沙地区和90%以上的约旦河西岸地区,但约旦河沿岸及边境仍由以色列控制,以色列仍维持保安部队。

        1994年,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同年7月,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1996年1月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4年11月11日11时,阿拉法特在巴黎逝世,经有关调查证实,阿拉法特为“非自然死亡”。

       2005年,以色列进一步从加沙撤军,但是依然控制加沙的海岸线以及加沙与埃及之间的一个狭长区域。2007年6月巴勒斯坦国因内部两大势力严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即“哈马斯”)占有加沙地带,而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即“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紧急政府则管治约旦河西岸。哈马斯主张全面用武力直接消灭以色列,被以色列视作恐怖主义组织。

        2011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投票表决,接纳巴勒斯坦为该组织正式会员,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加入的首个联合国机构。2012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表决巴勒斯坦国升格为“非会员观察国”的提案时,虽然美国和以色列强烈反对,仍以138票支持,41票弃权、9票反对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这项决议。截止2014年10月,已经有135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69.9%)承认巴勒斯坦为一个独立国家。

        在巴以争端中,尽管因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而使巴以关系逐渐好转,但由于巴解坚持巴勒斯坦必须拥有整个耶路撒冷,而以色列拒绝放弃其主权,导致巴以谈判长期陷入僵局。依我看,以色列确实很有资本强硬,既然能打败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围攻,自然不会把一个小小的巴勒斯坦放在眼里。可以说,对于如今已经相当强盛的以色列来说,能对巴勒斯坦做出目前的这些让步已经是很大度了。此外,耶路撒冷的宗教地位太高,巴以双方都力争是必然的。

       人世间就是这样,胜者王侯,败者寇。回想当初1947年,联合国给予巴以两国近乎平分的土地、平等的国际地位。再看如今,巴以两国的国际地位相差悬殊。实际上,自从1988年《独立宣言》发表至今,巴勒斯坦仍旧是一个尚未完全独立的国家,只是拥有自己的保安部队,亦可发出护照及独自参加国际体育赛事而已。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边境线就是一堵墙,这面墙上有不少广告,还有大量的涂鸦。我们到巴勒斯坦的游览内容就一个,是去伯利恒参观圣诞大教堂,而伯利恒与耶路撒冷相距也很近。

        在徒步走向圣诞大教堂的途中,看到的是伯利恒的街景,街头的商店并不多,没看到繁荣景象,也没看到有什么漂亮的建筑。伯利恒与巴勒斯坦其余城市不同,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可想而知,那些非旅游城市肯定比伯利恒更萧条冷落。

        圣诞大教堂是伯利恒主要的游览胜地,也是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朝圣中心。圣诞大教堂位于伯利恒的中心马槽广场,建在一个叫“圣穴”的地穴之上,据圣经所述,这里是耶稣降生的地方。圣诞大教堂由康斯坦丁大帝建造于公元330年,据说这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教堂。进到圣诞大教堂里,可以看到四处都是用于支撑的金属支架,地下都铺着用于保护原有地板的防护木板。这么古老的教堂每天涌进众多游客,的确给人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尽管圣诞大教堂里面的人非常多,不过除了我们7个人之外没看到有其他中国游客。

     圣诞大教堂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巴勒斯坦首次成功“申遗”圣诞大教堂的管理权被诸多教派争夺,目前则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联合管理。

        圣诞大教堂只是被用于游人游览参观以及信徒朝圣之地,而在圣诞大教堂近旁有一座后建的新教堂用于信徒做礼拜。

        游览完圣诞大教堂之后,我们在伯利恒吃午餐,是在当地的一家阿拉伯餐厅吃阿拉伯餐。这个餐厅的布局不仅很有阿拉伯的风味,而且装潢也很有艺术感。说实话,每次吃当地餐之前,我内心中都会有畏惧心理,不仅是担心食物难吃,而且也是因为出发之前旅行社来过中东的人提醒我们:要充分做好拉肚子的准备!

        先上了几盘凉菜,其中一盘是蔬菜沙拉,我很意外地发现挺好吃的,还有一盘菜花,味道也还行。接着上来一盘饼,味道居然特别香,我以为这是唯一的主食,一口气吃了三块饼,还以为菜都上完了,又吃了不少沙拉和菜花。因为吃过的前几顿阿拉伯餐,经常是除了一碗汤是热的,其余都是凉菜。等我觉得吃得差不多了,才发现主菜刚上来:一个大盘子里放着两大根烤肉串,一根鸡肉串和一根牛肉串,还有一大堆薯条。这顿午餐的量真够足实的,好像谁都没能把肉串都吃完。最后一道是甜点,是意料之中的特难吃,与甜点一起上的是一杯特别袖珍的咖啡,也就一口的量。

        对于阿拉伯当地餐,我吃了几顿之后,可以概括出主要特点了,与中餐最大的差别就是菜基本上都是凉菜,中国人吃饭都习惯吃热乎的,所以阿拉伯餐对于那些肠胃寒凉类型的中国人来说就相当于泻药。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到中东旅游,吃了当地的阿拉伯餐之后都会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好在我属于胃肠火大类型,即便如此,我也不喜欢吃凉菜。阿拉伯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餐后的甜点都巨难吃,从形式上看,阿拉伯餐很像西餐,但西餐的甜点往往都香甜可口。

        我们在伯利恒只有大半天的游览时间,午饭后就离开了伯利恒,同时也就离开了巴勒斯坦,当天下午即返回以色列的耶路撒冷。

(备注:此文配的照片多由手机拍摄,所以照片的质量比较差。)


 向游客讨食的约旦小女孩

约旦贫民区

巴以边境墙

巴勒斯坦圣诞大教堂前的广场



圣诞大教堂里的游客真多



排队等候拜跪的信徒


传说中耶稣诞生在这个马槽里

圣诞大教堂旁的小教堂


伯利恒街景





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餐厅就餐


巴勒斯坦当地的阿拉伯餐

注:此文图首发上官子木新浪客2015-03-17 22:35: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色列约旦游记7-伯利恒圣诞大教堂
【以色列/巴勒斯坦】伯利恒:隔离墙里的巴勒斯坦
【地理赏析】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都是在哪里?
真实的以色列外二篇之二:穿过隔离墙进入圣城伯利恒
以色列、约旦之旅(六)拍摄于2017年11月1日
走近以色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